和食文化注重季節限定,吃進四季也嚼入浪漫

有來過日本旅遊的人應該不難發現,從郊外的大自然景色、路上店家的宣傳看板,到餐桌上的佳餚,在日本,處處都能捕捉到四季的蹤影。南北狹長的地理條件,讓日本一年四季的景色變化極大,也間接影響在地居民的飲食習慣,進而發展出獨特的「和食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在2013年將「和食」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其代表日本飲食文化的重要性。

日本獨特的「和食文化」。圖/吳詠心提供
日本獨特的「和食文化」。圖/吳詠心提供

四季分明發展獨特飲食文化,時令食材成為和食代表特色

橫跨亞熱帶至亞寒帶的日本四季分明,春櫻、夏綠、秋楓、冬雪的季節更迭,總是吸引不少旅客前來朝聖。

櫻花盛開之時山頭上仍留有殘雪。圖/吳詠心提供;拍攝地點/青森縣鶴田町
櫻花盛開之時山頭上仍留有殘雪。圖/吳詠心提供;拍攝地點/青森縣鶴田町

景色的變化深深影響著當地的飲食文化,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在菜色「融入四季風情」。不只是和食,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充滿「季節感」的一幕,例如春天有很多「櫻花季」相關餐點;夏天有「剉冰開始販賣了」的布幔;秋天常用「秋之味覺」來代表栗子、地瓜、銀杏等時令食材;冬天是熱呼呼的關東煮、湯品、鍋物的主場。

日本的自然資源豐富,南北狹長的地形讓全國各地能種植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四面環海的地理條件也方便捕獲各類海鮮,處在這樣的優勢之下,選用「時令食材」成了和食的代表特色。時令食材的好處多多,不僅價格便宜,當季收成又能保證最大的營養價值,不只是和食,就連一般家庭也會注重使用當季食材。

自產自銷時令食材,使用青森產干貝做成刺身、炸物的和食。圖/吳詠心提供
自產自銷時令食材,使用青森產干貝做成刺身、炸物的和食。圖/吳詠心提供

「萬物皆是神」的理念,展現對大自然的尊敬

在飲食方面強調四季,其實也與崇拜大自然的概念相關。日本自古奉行「萬物皆是神」的理念,對於大自然有著崇高的景仰,經常可以看到供奉山、湖、岩石、樹木的神社。這樣的精神也存在於日式飲食文化,飯前的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我要開動了),」就是最好的範例。

「いただきます」原是拜拜完要食用供品時,向神明表達感謝贈與的一句話,後來衍伸成感謝有生命的動植物們成為食物,供我們享用的意思。在餐桌上,除了是謝謝廚師做菜給自己吃,也是對食材展現敬意、感恩大自然賜予食物的一種表現。

青森八甲田大岳山頂附近的「八甲田山大神」。圖/吳詠心提供
青森八甲田大岳山頂附近的「八甲田山大神」。圖/吳詠心提供

在地食材不拘泥於和食,每個季節都有好吃的食物

既然要感謝大自然,那麼享用最新鮮的時令食材,品嘗四季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感受大自然的恩澤的方式。特別是在鄉間地方,非常注重自產自銷的概念。

以青森為例,多數人對這裡的印象只停留在蘋果第一的產地,老實說在移住青森前,我自己也是這樣。走訪一趟超市才發現,其實當地種植了不少蔬果,白花椰菜、山藥、茄子等不稀奇,看到寫著「青森縣產」的哈密瓜、西瓜、水蜜桃、櫻桃,甚至麝香葡萄等,實在讓我印象深刻。

也許是受到日本狹長地形的影響,比起仰賴從其他縣市外銷進來的蔬果,自己種植較能保持新鮮。少量供應只夠滿足當地市場需求,所以極少在外縣市看到這些產品。

為了推廣在地農產品,青森還設立了蔬菜品牌,傳承本地原有的傳統蔬菜之外,也致力研究種植新品種,推廣青森產蔬菜的魅力,並積極開拓銷路,讓本地蔬菜不侷限在和食,也能在西餐廳供洋食使用。

餐點皆使用青森縣產蔬菜的洋食餐廳。圖/吳詠心提供
餐點皆使用青森縣產蔬菜的洋食餐廳。圖/吳詠心提供

鍋物是日本冬季料理,台灣四季都吃火鍋讓日人驚訝

除了自產自銷時令食材之外,日本非常注重品嘗季節相對應的食物。比如夏天時幾乎不會在超商看到販賣包子,因為在日本人的印象中,熱呼呼的包子是秋冬漸涼之時才會吃的食物。相反地,台灣人一年四季都能吃火鍋,甚至在炎熱的夏天依舊能看到火鍋店高朋滿座,這一點讓許多日本人都感到非常驚訝。

在日本,火鍋­是冬季料理的印象,雖然也有夏季鍋物,但除非是慶祝的場合,很少人會在大熱天選擇吃火鍋。相較四季界線模糊的台灣,日本用特定食物來感受季節,也許是讓身體習慣四季變化的儀式感吧。

加上現代養殖技術的進步,讓某些食材不再侷限於特定季節食用。雖然大大地增加了用餐的選擇,但是也少了一點食材特有的「期間限定」的浪漫。因此在日本,端出使用當季食材的料理時,也是一種款待客人的小細節。

旅館膳食特別選用蕈類、南瓜、筍子、葡萄等秋季食材,也用楓葉造型的魚板、漬物裝飾。圖/吳詠心提供
旅館膳食特別選用蕈類、南瓜、筍子、葡萄等秋季食材,也用楓葉造型的魚板、漬物裝飾。圖/吳詠心提供

從器皿到裝潢都講究,「日式待客之道」展現職人精神

住在日本九年多,每次吃定食時,看著一桌用各種形狀的器皿盛裝的佳餚,總想著清潔需費上的工夫。後來漸漸地了解,這些器皿中蘊含著店家的小心思,可以是代表季節的形狀,又或是節慶喜事的象徵。

我在青森常去的一間日本料理老店,除了選用最新鮮、最當季的食材料理,在盛裝料理的器皿上同樣不馬虎。老闆說,光在餐具的採購上,就花上了一億日圓!因為是青森的店家,還有特別著重使用青森當地傳統工藝品「津輕塗」或是「津輕琉璃」製成的碗盤、酒杯等。

另外,配合客人的用餐目的,也會特別注意餐點內容、擺盤與器皿,讓人從視覺上就感受到透過料理想要表達的意境。

配合慶祝場面,店家準備的豪華生魚片拼盤。圖/吳詠心提供
配合慶祝場面,店家準備的豪華生魚片拼盤。圖/吳詠心提供

除了餐具,用餐環境也是演出之一。最常見於店內裝飾,像是選用當季花卉點綴,春季是櫻花,初夏有繡球花,秋季則利用庭園造景讓客人一邊用餐、一邊賞楓。配合節慶,也會在店內擺設相關裝飾,例如女兒的人偶、七夕的笹飾及短冊等。

從一進店就開始醞釀用餐的氛圍,並透過器皿、擺盤將季節、氣氛實體化,最後再把時令美味留給舌尖感受,讓客人裡裡外外都能感受到四季。

實際過問日本友人們:「為什麼日式料理上如此講究四季?」卻沒人說得上來。對日本人來說,不需特別去探討背後的理由,前人傳承下來的飲食習慣,早在不知不覺中深刻在靈魂裡了。不用到傳統的日本料理店,從一般定食、甚至家庭料理就能看出「三菜一湯」的標準和食營養哲學。當然,如果有機會到提供傳統和食的店家用餐,在享用佳餚之餘,不妨注意一下身旁的裝飾、盛裝的器皿等,必定能在細節上感受到日本職人精神們的用心。

做成楓葉形狀的魚板,搭配秋冬的鍋物。圖/吳詠心提供
做成楓葉形狀的魚板,搭配秋冬的鍋物。圖/吳詠心提供

【延伸推薦】

紀錄片|《京都食未在》:以禪學的視角,描繪懷石料理大師、同時也是米其林三星料亭主廚石原仁司,55年以來持續堅守、絕不妥協的料理之道。

文章|米其林三星主廚石原仁司的懷石料理之道:不變與流動

文章|手搗辣椒醬與紅酒燉牛肉和諧並存,揭開泰皇御膳房的日常

文章|茶屋店主為何終生不嫁?揭開京都祇園的神秘面紗

文章|一個人獨食獨旅更自由!在迪士尼樂園觀察到的日式獨活哲學

作者:吳詠心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8.21

吳詠心

高中畢業後赴日求學,2019年畢業於上智大學。曾任職日本批發業商社,疫情當中因緣際會轉職到青森,2021年4月~2023年3月擔任青森市的國際交流員。2022年獲選青森睡魔小姐冠軍,是史上第一位外國籍佳麗。現任職於青森市的觀光協會。IG: @cassie.s.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