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爸去天堂旅行了,生命教育從一支能跟爸爸聯絡的玩具手機開始

另一半因病過世後,親子之間的人生路該如何走下去?兩位媽媽分享她們的人生體悟,她們被迫變成母代父職的「萬能媽媽」,即使生活中有許多心酸時刻,但她們選擇將難關變成養分傳承給孩子,也告訴孩子爸爸永遠在身邊,拿起模型手機跟爸爸說話,祂都聽得見。

《媽媽不想努力了》ep13

黎詩彥(主持人,以下簡稱黎):最近日本有一本暢銷書叫做《老公怎麼還不去死》這本書在台灣出版之後,竟然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在台灣的六都圖書館預約人次快要突破兩千人,這表示其實很多的太太都已經對老公忍無可忍到了一種「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的地步。

可是老公死了以後真的會更好嗎?還是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難題呢?所以今天我就要以「達標組」,就是一個「喪偶未亡人」的身份,來跟大家分享單親媽媽的苦和樂。

我先講一下我們真的沒有刻意要成為達標組,就是一個意外,可是也在這當中真的失去了以後,才會看見老公這個角色他存在的價值到底是什麼?那我今天也邀請到一個跟我的境遇非常相似的好朋友逸雯,一起來跟大家聊一聊。那請逸雯先跟大家打聲招呼。

逸雯(來賓,以下簡稱雯):哈囉,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達標組的逸雯,要這樣介紹就對了,我們現在可以笑得很輕鬆,可是其實幾年前,我們是那個就是抱頭痛哭,走在路上都會掉眼淚的那一種。

黎:我先分享一下我的故事好了,因為我故事比較多人知道,所以我就很簡短簡短的講一下。我其實就是在,應該是六年前,那時候我老大才六歲,然後老二才不到兩歲,那個時候我老公就發現說他得了肺腺癌四期,然後在罹癌確診到他過世的時候就短短一年之內他就過世了,可是在這當中我又很意外的懷了老三,所以他其實在我老三出生十天的時候他就走了,然後這個過程對我來說就是快到一個沒有辦法思考反應,所以我現在就是一個人然後帶著三個小朋友,然後我們家也沒有什麼後援,因為我的公公婆婆不在台北,然後我的媽媽也年紀很大了,所以我就是比較在一個尷尬的階段,就是微後援然後一打三,每一天這樣子不知不覺也過了六年。那逸雯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雯:我的先生是在2019年四月,大概距今也是五年左右的時候發生罹癌的事情,那其實因為那個時候我先生才38歲,對我們來講我們剛結婚沒多久,小孩才兩歲多還未滿三歲而且是雙胞胎,所以就正忙碌、正要衝刺、很甜蜜的時候,沒有意料到會生病。那發現的也很離奇,我先生只是覺得下腹有點痛,然後他就去看醫生了嘛,當然就會有驗血驗尿啊幹嘛完全沒事,然後那個泌尿科醫生就跟他說:「我覺得你這可能精神的問題哦!你是不是工作壓力太大,要不我幫你轉診精神科好了。」就還差點發生這樣的事情。

結果兩個禮拜之後,他排尿的時候,發現有像血塊的東西流出來,然後我們那時候還蹲在那邊,就是從馬桶裡面撈出那個紅色的東西來研究一下,我們一直以為是尿結石,我們兩個年輕人傻傻的說終於排出結石了,你肚子不會痛了,結果後來發現它是個血塊,那也就是因為這樣再去驗,然後再去檢查才確診是膀胱癌,而且一發現腫瘤就已經七公分大了,所以一發現就是四期我們那時候還跑了四家很大的醫院希望說可以用怎麼樣的治療,但是醫生都是說沒有辦法開刀,不然你化療試試看好了,就是等於一發現就被宣判了很嚴重的狀況。

黎:就是沒有辦法。

雯:然後過程當然就是滿辛苦的,其實從他確診到離開只有四個多月,然後他離開的時候也才38歲,那小孩子剛滿三歲,所以就是那一段的歷程,現在想起來是覺得:我居然走過來我好厲害哦!

老公重病,被迫變成萬能媽媽

黎:那你那時候覺得對你來說,最大的衝擊是什麼?我相信我們在發現生病的時候,可能一開始會有一種天真的信念一定會好的,可是到後來其實是很殘酷的告訴你不會,而且當死亡來就是很拍兩瞪眼,它沒有在等你準備好,你沒有辦法翻案了,你沒有辦法再給自己任何一點希望了。是,那這時候你怎麼去面對這樣的衝擊?

雯:衝擊上我覺得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談,一個是生活上,很直接你面對的衝擊因為就是從兩個人可以hold一個家,變成一個人,尤其孩子小嘛,整個育兒的事情都是你來,然後那時候我很深的體會是說,我從來沒想到過有一天,我在幫我的兩個小孩換尿布的同時,我還要幫先生換尿布。

那生活上的衝擊就是說,你等於家裡的大小事情你要承接下來,因為病人他最重要他就是對抗疾病嘛,他已經連自己都沒辦法管轄了,他完全沒有辦法顧到家裡,那你就要擔起生活的大小事,經濟上、生活上不會的你就要重新學會,那很多不擅長的事情因為沒有別人做,所以只能你來了,有時候就是那一陣子我印象很深刻,我在洗衣機裡面發現尿布,然後還好它沒洗破,它就是整個膨脹起來,然後裡面會有一粒一粒的東西,破了我就慘了,然後有一天我開啟冷凍庫,裡面有抹布凍得好好的,抹布怎麼會在那裡?

黎:就是你被迫要一夕之間長大。

雯:我還去買了梯子,就是以前那個天花板凳很高,怎麼可能會是我修,我現在可厲害!我們家也有梯子,包括我現在買了一些小朋友的書桌椅子,我也是自己拿工具這樣子組,然後可能別人很快、我要花一個下午,然後這個東西後來我覺得其實就是生活啦!不是你不會,而是因為有人讓你可以依賴,當那個人不見了你還是會的,就是自己擔下來。

你會發現其實我們常常說「萬能媽媽」,不是我願意變萬能,是被迫變萬能,你知道嗎?然後這個是生活上的改變,然後心情上的改變,我覺得最大的困難是少了一個可以一起商量跟面對的對象,所以在很多家裡的重大決策,比如說這間房子我要不要買?我要不要搬家?小孩要念什麼學校?這個補習班能不能信任?

你有一個問題,你沒有一個可以一起商量的對象,因為其他的家人而言,他們也可以聽你吐苦水,但是最終下決定的是你啊!然後做了決定,不是做了就好,你要承擔後果,我覺得這個心理壓力是在的,那如果兩個人一起做決定,我們一起承擔那是會比較好的,就是有狀況我們一起討論的嘛,然後現在就會變成對或錯,你要負責哦!這種感覺會滿強烈的,這種感覺壓力很大。

黎:感覺這小孩的人生的主宰就剩下我們了。

雯:對,所以心情上這個會是我覺得滿大的一個困難點,它可以對應到很多方面,包括孩子的教養,我今天這樣教對了嗎?我有沒有把他教歪了,他這樣的表現,他在學校的狀況,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因為他有些話不能跟我講,如果爸爸在的話,他可以跟爸爸講呢?會有不停的這種反問自己的過程。

黎:我覺得就是啊!雖然爸爸在,有很多的爸爸是沒有什麼功能的啦!特別會去借這本書的媽媽們,你覺得老公沒什麼功能。

雯:他們一定沒有發生這件事情。

黎:爸爸光是存在就有一個功能了,因為我自己當了當單親媽媽之後,我才發現說其實以前小孩不管做什麼事情,小孩在學校闖禍啊或者他做一些事情,我們其實就笑一笑就過去了,或是就是解決教育就過去了,可是現在只要小孩發生任何事情,我第一拍的反應是:別人會不會覺得你沒有爸爸所以你才這樣。

雯:懂。

黎:然後我會對小孩很多的要求,我都只是為了說,你不要讓別人覺得你是單親家庭,所以你怎樣怎樣怎樣,所以你要有禮貌,你要有什麼,雖然我覺得這本來就應該做,可是我的理由竟然是因為我不想要給別人貼標籤,我就覺得就是莫名的會有一種怕被歧視,怕小孩可能走歪啊或者什麼,都是我的責任這樣子。

雯:教養上的壓力自己承擔,你講的我很有感,就是因為這樣子,所以其實有一集我們是內捲媽,我會把自己捲的非常徹底,因為某部分來講,我就必須更嚴格的去要求孩子,你們在外面不能這樣。

黎:不能夠給人家留下話柄。

雯:不能夠讓人家覺得你會這樣子表現,就是因為你沒有爸爸,你欠缺教養,沒有人教不能這樣子,所以這個這個壓力是存在的,所以我也會,而且我們比較沒有辦法從內在去肯定自己,然後也沒有辦法去有另外一半去互相肯定說,我們有把孩子教好了,所以變成我會比一般媽媽可能更在乎他的一些表現,他的一些成績爭取,他的一些比賽參與,以及他有沒有得名,他有沒有得到這些外在普世的肯定,以便於來肯定我自己,我覺得其實這是一種對孩子的壓力轉嫁,對他們不是很公平的地方。

黎:就很想要證明,雖然你沒有爸爸,可是你還是可以當一個好孩子,我還是可以把你教育好。

雯:也想證明自己,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真的做的很好。

黎:我覺得我們家是另外一個路線,就是我們家小孩不喜歡比賽,也不追求什麼好表現,可是我反而會在物質上面滿足他,雖然我覺得一個人養小孩其實經濟上面壓力是大的,可是小孩要什麼的時候,我都會想說那個是爸爸小時候答應過要給你的,或者小孩想要學什麼時候,我就會想說,如果今天你爸爸在的話你就可以學。

然後我就會強迫我自己,就是:好!那我要多做一點,來讓小孩感覺他還是有爸爸,或是他有個安全感,他不會因為他沒有爸爸就失去一些學習的機會,我覺得其實這樣對自己來說其實壓力好大。

雯:懂,但其實我覺得這點我們兩個都比別人幸運,就是說我們都有自己的工作能力,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因為很多人結婚之後就會覺得說,我今天為了家庭小孩我工作不要做了,我要當個好媽媽,我是非常強烈建議不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生活會遇到什麼狀況,當有狀況的時候,你是個有能力的媽媽非常重要,就是錢不是萬能,但你沒有錢萬萬不能,你也沒有辦法去給孩子很好的教養環境,所以我是覺得對每一位女性來說,你有自己的經濟來源真的要很珍惜,而且要把握、不要輕易放棄。

爸爸去天堂旅行,孩子有一支專屬手機可以打給爸爸

黎:對於爸爸離開這件事情,小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嗎?或是你怎麼樣去告訴他們?

雯:這個部分因為爸爸到生病到離開其實只有四個多月嘛,那也幾乎都是住在醫院裡面,但是因為他們還沒有三歲,等於說就是在那個過程當中他其實還搞不太清楚狀況,他只知道說爸爸沒有再跟我們一起生活了,可是對他而言他還不明白這是什麼事情,所以那個時候也很好就是醫院有讓心理師來介入,有很明確的給我們一些建議跟方向説,孩子對於生死會有明確的感受,其實是大概要六歲左右,所以在六歲之前,他其實還沒有很能夠理解離開死亡的意義。

我覺得可以分幾個階段來讓小孩比較認知生死教育這件事情,首先第一個是說我們是用爸爸去旅行了,來解釋爸爸離開人世了,所以不是跟他直接講說爸爸死掉了,因為他也還不知道死掉的意義,但是旅行這件事情孩子很清楚,因為從小我們就會有機會帶他去玩嘛,所以爸爸不是死掉了,爸爸是去另外一個地方旅行了,去天堂旅行了,去遠方旅行了都好,爸爸只是去了另外一個地方。

再來呢?我們是買了一個爸爸專屬的手機,其實就是玩具手機啦!就是iPhone可以打電話給爸爸的模型手機,這個是爸爸專屬手機。

黎:這很聰明。

雯:然後你可以打電話給爸爸然後可以跟爸爸聯絡,爸爸收的到,這是爸爸專屬的,然後另外我們在地上的聯絡處,其實是靈骨塔啦,但是我們不會跟小孩講靈骨塔,我們講的形容是說,這個是爸爸在地上的聯絡處,然後靈骨塔裡面,不是都會有小模型小玩具嗎?我們刻意放的一個小手機,很明確告訴他,你打爸爸的手機會透過地上聯絡處,這個手機爸爸會接到哦!對用這樣具象的概念讓他知道說,爸爸去旅行了,以及你可以聯絡。

黎:不會問說爸爸怎麼都不回應?

雯:不會,他們會自己腦補,這是孩子很神奇的地方,對他們的世界而言沒有什麼不合理,我覺得是很多大人,覺得說這不合理,他怎麼會相信?沒有,孩子很自然的相信的,他就真的對著那個手機講話,他也許願聖誕禮物,當然我聽到我就準備嘛,但是就是對他們而言,這是順理成章的,他甚至還跟我說,我說:「爸爸有答應你買禮物啊?」他說:「有,爸爸說OK。」我覺得是他自己很想要這個禮物這樣子,然後再來我會透過一些繪本,有一本叫《象爸的背影》。

黎:我也有看。

雯:幫助我們滿多,因為情景比較類似嘛,就講給他們聽,然後有一些好書像《星空下的等待》、《雲上的阿里》 ,其實這些生命教育的東西,你可以讓孩子用比較,就是閱讀的方式,講故事的方式,慢慢去讓他理解。

我還記得我先生是九月離開的,然後那一年的聖誕節我們特地安排了一趟旅行,然後這趟旅行其實原本是在四月的時候旅行,他一確診之後呢?這趟旅行就跟著要取消,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先生說:「要不然我先把治療延後,我們先去玩好了,萬一以後都沒有辦法再去玩?」我說「怎麼可能?!你要有信心,然後一定可以,等你好了我們再玩啊!」沒想到真的沒有辦法。

我們還是12月聖誕節安排這趟旅行,但是就用透過這個方式,然後請飯店特別安排,轉送了一份爸爸準備的禮物,因為他們有透過電話許願嘛,所以是透過很多方式讓孩子去感覺到,爸爸去某個地方旅行,但爸爸還在哦!你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你不是沒了爸爸,只是爸爸去了另外一個地方,我覺得這很重要,不是剝奪掉他原本他渴望的,而是跟他講,我們只是去了別的方式,用另外一種形式存在,跟你相處,爸爸還是很愛你,他在這樣子,而且他比別人厲害哦!他隨時都看得到你在幹嘛,你不要想犯規偷吃,別人的爸爸看不到,你爸爸隨時都看得到哦!他有在看你哦!我是用透過這些方式讓孩子去理解。
黎:可是小孩會長大,他有一天他到了六歲,或他就開始有認知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們不會問一些真實的問題。

雯:其實我覺得沒有很具體說,他意識到死亡是什麼時候,當然他們現在國小二年級,他已經很清楚這件事情了,可是好像沒有一個明確的分別點,讓他很衝擊知道說,爸爸已經死掉了。我覺得那個是在過程中,可能他慢慢就會理解,慢慢就會接收,可是因為現階段的生活是這樣,所以他也能夠接受這個生活,那我覺得有一點跟大家分享,就是說我覺得,媽媽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如果你一直陷在這個悲傷裡面,你每天以淚洗面,每天在那邊怨天尤人,或是抱怨爸爸抱怨生活,你的孩子是感受的到的,但是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也在消化我們的負面情緒,我們儘量把那個悲傷,變成為一個感謝,或者是說陪伴的力量,所以我不會一直用那個悲傷的情緒來讓孩子不安,所以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所以我其實覺得他們沒有那麼的很難受說這一塊。

當然孩子一定有他心裡面的部分,我還是感覺得到,他們會有一些難過的地方,比如說我的女兒在幼稚園的時候,就是他有一天跟我說,我同學說我爸爸怎樣怎樣,「我也跟他說,我爸爸怎樣怎樣,我假裝我有爸爸!就是生活上的東西,比如說爸爸帶我去哪裡玩……他還說我爸爸怎樣怎樣!」就是他跟同學回應是這樣,他不會、他沒有辦法直接了當跟同學講說,我爸爸去天堂了之類的,對他而言,他還是想要小小小的隱瞞這件事情。

然後我兒子的例子是,有一天搭計程車,因為我帶著小孩子大包小包,然後計程車司機就問說:「哎呀你爸爸怎麼沒有來?」然後我兒子就說:「我爸爸去天堂囉,他去旅行囉。」他是很開心的分享這件事情,然後但是車內瞬間一陣尷尬、一陣安靜、一陣沈默。

黎:對,我也常碰到這個事。

雯:從頭到尾計程車司機至今沒有再問過一句話,因為我感覺出來他會主動搭訕,是他很想聊天,就是那種很親切的司機,但是因為講了這句話之後,我還記得他就默默回答對不起,然後就安靜到下車。

那這件事情是讓我很有感,就是說我的孩子一開始,他是很覺得這件事情是很自然的,可是他收到社會上的一些回饋,大人的沉默,當他想要表達這件事情的時候,後來我就再也沒聽他,講過跟爸爸的事情了,跟陌生人分享再也沒有,因為他可能意識到說,這個社會給他的回饋是說不要講這件事,這是一件不太能提的事情。

黎:我們家老二是在幼兒園的時候,他有時候也會跟小朋友聊爸爸,小朋友他爸怎麼樣怎麼樣,他說我爸爸死了,小朋友跟他說你騙人!

雯:好坦率,你女兒好坦率。

黎:然後我女兒回來就說,「我就跟他說真的,他為什麼說我騙人?」他就有點受傷這樣子。

那我們家老大,因為爸爸過世的時候,他六歲嘛他其實懂了,然後我覺得這些年他也滿體貼的可是一直到他大概,11歲五年級的時候,那時候開始會跟妹妹吵架,然後因為我,雖然我覺得我兩個都罵,可是老大可能還是覺得不公平,他有一次他就跟我哭著說:「媽媽你知道我什麼時候最希望爸爸還在嗎?就是每一次你罵我的時候,我都覺得說如果今天爸爸在的話,就會有一個人可以站在我這邊。」

我那時候覺得好心酸啊!就是原來爸爸有個功能,就是至少兄弟姐妹吵架時候,爸爸媽媽是兩個人可以來評評理,或是可能會有一個人站一邊,或者可以至少有兩雙手可以一個抱一個,可是我沒辦法,我常常都只能當那種,就是我覺得我也沒有選邊站,可是我哪邊都不站,那個人就覺得很孤單,我覺得其實有時候,爸爸還是滿重要的。

華人社會避談生死,孩子童言童語惹心酸

黎:回歸我們自己,接受我們是一個老公死了這樣子的一個身份或是過世,那你對於一些你可能剛認識或是不太熟的朋友,像計程車司機,你會主動跟人家提這件事情嗎?還是其實小孩隱瞞,我們自己也很想隱瞞,因為怕一講出來之後就是一片沉默。

雯:我覺得除非是說長期認識的朋友,大家可能都理解你的家庭狀況,不然一般來講,我們其實不太願意去主動講這件事情,包括職場上,包括生活上你不希望讓人家覺得說因為你是單親媽媽,你的工作能力肯定有問題,你就是一定要配合你的家庭,所以你肯定沒有辦法為我們這個團體貢獻什麼,或者是不喜歡有被貼這樣標籤的感覺,然後要不然就是另外一派,可能會覺得說,你這樣單親媽媽你一定很辛苦,就是有一點略帶同情,這個也會…

黎:也不想被同情。

雯: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熟的人其實真的不會講,我們就是以一個,反正現在也很多媽媽自己帶小孩跑來跑去,或爸爸自己帶小孩跑來跑去的狀況,我覺得社會一般來講也不會覺得太奇怪,所以不太會,我自己也會有點不想提這件事情。

黎:可是會比如說像同學會或者同事聚餐聚在一起的時候,其實我覺得一群女生,他們就會是聊老公怎樣,就是可能一些夫妻之間的一些瑣事,這時候你會覺得是插不上話題。

雯:這個我很有感,的確有像你說在抱怨老公,一見面就說我老公怎樣,這個話題我也是覺得有點就是有點想避開,那其實我都很想默默講一句話「還活著會呼吸就好了啦!」

黎:你這句話好中肯。

雯:在那邊有任何糾紛的時候,我其實就是很想冷冷的講,起碼還活著。

黎:而且從你的嘴巴裡面講出來,非常有說服力。

雯:後來我也是漸漸不太喜歡,這樣的團體聚會,會下意識避開,因為我覺得尷尬,有些東西其實你是很費力,達成一個生活的平衡,你也不想再去揭開這樣的疤痕。

黎:這就讓我想到說,我們家有一次就是叫那個Uber,然後那天來了一個特斯拉,特斯拉就是剛上市時候,我就很興奮,小孩就進去,然後司機還很好,就在那邊就示範著跑車模式什麼模式,那小孩就很嗨啊,然後當時司機就說:「你們很喜歡啊!叫你爸爸買一台啊!」然後我們就全家人一陣沉默,然後司機又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就有時候聊到這個我們以前還會跟人家分享,可是發現我分享的時候換你沉默,那不如現在我沉默好了。

雯:因為在現在華人的社會,其實還是滿避談生死的。

黎:或是大家會覺得好重啊,這就是個句點。那我們也單身了,恢單了六年,那你恢單五六年嗎?對不對,那你會不會從這個這段期間,會從,可能走出悲傷啊,然後也漸漸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然後發現自己好厲害,可以修電燈,可以,我會洗紗窗修電風扇的,那你有沒有發現說,其實老公不在可能會有一些好處啊,或者是你會覺得真的會有別人那種,還在那個老公怎麼還不去死,那些人會羨慕你的地方。

雯:我覺得因為現在有段時間,所以你是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最大差別就是兩面刃啦,就是一方面說沒有人可以分擔,但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可以自己做主,我今天假日要安排小孩去哪?我決定,對,我今天晚餐想吃什麼我決定,然後我決定要做什麼事情啊?去哪裡玩?我可以做主,我不用去考量另外一半,愛不愛,喜不喜歡,想不想,心情順不順,都不用,我把自己搞順就好。

但是另外一方面不太一樣是說,我有很幸運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人協助,我現在還是跟婆婆住在一起,所以婆婆對我來講有一點像是,老公那樣的一個存在,那沒有後援,你有時候孩子小,你連要去買個早餐買個菜,你都要掙扎老半天,是放在家裡面一下下會不會怎麼樣?當然不行啊違規,但是你帶著出去,你是不是又要大包小包,你要怎麼一邊買菜一邊拉著幼兒,他在菜市場走失怎麼辦?然後這個時候有個長輩在,有個家人在,真的就是讓你,即使半個小時你去買個東西,你也能比較安心,這是很深的體會,就是如果你沒有後援的時候,對單親媽媽而言真的是會很辛苦,也是我很佩服詩彥的地方,就是後援這個東西。

黎:完全一切靠小時達叫叫外送,對,叫各種送這樣子,連那傳統市場都跟他講好了,可以幫我送。

雯:就是要做個很科技化的媽媽,才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如果要對,會遇到這種情況的女生們,就是媽媽們提供一些建議的話,就是真的經濟上你要有能力,第二個就是希望你有一些後援,如果沒有後援你就要變得很科技。

黎:對

雯:要能夠善用一些工具,這樣子的話,其實生活上你還是會找到你的平衡點。

黎:我最近有感受到一個,就是沒有老公的自由,就是我們家老三,因為他要上小學了嘛,所以我們這幾天都密集的去試聽那些安親班,那我就發現說就是有一個那種,安親班出來了以後,所有的媽媽都在打電話,然後去跟她老公商量說我要報名了,你覺得這間好不好這樣,然後一個月多少錢,然後請求老公的同意。

只有我是那種,就是卡拿出來,就這樣子我付訂金,就很阿莎力,就完全不用徵求別人的同意,那一刻會讓我覺得其實自主還滿好的,那對於說就是很多的主婦,他們會有一些就是老公怎麼還不去死,這樣的想法,那很多時候是因為這個老公在家裡面沒有功能的,他形同虛設,他不分擔家務啊,然後也不照顧孩子,然後還要人家伺候,看到就很煩,那如果聽到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他老公就真的是很不濟,那身為過來人,你會跟他說什麼?

雯:如果是有這樣的朋友,我覺得還是很看老公的功能性。

黎:有呼吸就好。

雯:就如果他是個很有幫助的存在,當然是就是會希望他在,那如果他是個擺設,那其實就是看每個人的容忍度到哪裡,但基本上他存在,他對於這個家,還是有一定的義務跟責任感,我會覺得他還是有他的功能性在啦,只是你要找對賦予他什麼樣的功能,以及能夠賦予他多大的功能,但總比都沒有,你要全部自己吃下來還是會有差別吧!

黎:他是不是還是有個角色,家長會的時候這樣,我們有兩個孩子以上就知道。

雯:家長會的時候我們都分身乏術。

黎:都在同一天,我們都要前半場下半場,可是說有個老公有個爸爸不是很好。

雯:所以其實你要想,你還有一個可以抱怨的存在,就是說你的負能量,因為有這個存在,所以你可以散發,你可以把一些不太那麼順暢事情歸咎於他,就是因為你讓我們家怎麼樣,當這個存在不在,沒有人可以歸咎,所以其實跟大家分享一句話,就是說:「你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那個角色的存在,他還是有個意義的,即便也許是個抱怨的對象。

那其實我自己還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說我是個脾氣不太好的人,但是之前因為我老公,可能更會跳出來,就是講小孩怎麼樣你要怎麼樣,就是擔任這個指導的角色,那我每次就是他在發脾氣的時候,就會跳出來很嚴肅的指導他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兇小孩,你好好講話不行嗎?可是當這個角色不存在之後,我發現我比他罵的更兇,就是那個情緒上更直接。

然後我有一陣子就會覺得,我不是個溫柔的媽媽,我以前從來不生氣,我現在怎麼天天在生氣?當你的保護傘不存在了,你就會變成是那個直接管事,直接發脾氣你就能夠體會說,我其實脾氣也沒有辦法收斂,所以這個人他還是有他的存在價值,那回歸到跟孩子的相處上啊,我覺得喪偶跟離婚,最大的不一樣是在於說,我們提到老公這個存在的時候,我們是充滿感謝的心,對因為離婚可能多半也許是不歡而散,也許是就是兩個人就瞭解分開。

黎:傷痕累累了。

雯:可能比較少有機會,是跟孩子講爸爸這個角色的時候,你還是非常感謝非常想念,可能都是,如果是離婚的狀態,也許連提都不想再提,那我覺得在跟孩子的相處上,我們不避談爸爸死亡這件事情,但是提到爸爸,我們其實都是存在著說,爸爸很愛你們,然後他也很希望陪伴你們,只是就是說現在去其他地方旅行了,所以其實提到爸爸的角色,我們還是都很多感恩跟感謝的情,所以你也不會把那個負面的情緒,帶到跟孩子的相處上,我覺得那個情緒的穩定,也會幫助孩子在面對生死這件議題上呢,他也不會覺得那麼難以接受,或是有那麼大的傷害。

黎:所以不管我們是哪一種,可能是那種「老公怎麼還不去死」?可能像我們這種「老公怎麼死了」?可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都是要把一個,我們生命中遇到的一些挫折或是難關,我們可以把它轉變,轉變成一種養分傳承下去,至少我們讓孩子或是下一代,或是我們自己看到的這些苦難的背後,是不是有一些還存在著一個好的一面,或者還存在著一點點值得感謝的地方。

我覺得那是幫助我們在未來的生活當中,我們可以成為一個可能是對自己更好更溫暖的人,更有正能量的人,然後就可以回饋給自己,所以失去了以後,其實讓我們更懂得珍惜。

【延伸推薦】

PODCAST|《媽媽不想努力了》:耍廢合理,拒絕說教!我們不是Lady MaMa,是Lazy MaMa!教養路上挫折重重,不想努力的你遇到哪些難題?如何才能輕鬆優雅教小孩?

文章|40歲懷孕卻發現卵巢癌,何如瑄學會如何跟兒子談論死亡

文章|經歷伴侶的死亡,大姚:「今天能好好活著,已經很棒了!」

主持:黎詩彥
來賓:陳逸雯
文字整理:周籽涵
責任編輯:陳珊珊、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8.08

觀點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