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洗腦神曲缽缽雞嗎?你知道誰是馬桶人嗎?你玩過彩虹朋友逃離恐怖的遊戲嗎?α世代的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接觸各種數位產品,碎片化的學習已經成為日常,當孩子口中充滿次文化的流行用語,越是搞笑、充滿地獄梗的短影音越受到歡迎,家長要如何有效幫助孩子們,面對數位時代的誘惑和影響。
「缽缽雞、缽缽雞,一元一串的缽缽雞」,中午時分,當一、二年級的孩子們進來補習班時,常常會在門口聽到他們朗朗上口這首充滿韻味的順口溜,同時也會伴隨著一陣陣笑聲,孩子們的臉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他們正在享受這順口溜帶來的新鮮感與喜悅。
「郭子老師、郭子老師,我跟你說喔,最近有好好笑的馬桶人,他們會跟監控人打戰…….然後藍色朋友的眼睛是鈕扣做成的,綠色朋友是瞎子可是他的手臂超長,你要躲在箱子裡面移動才不會抓到喔!」中午吃飯是我跟孩子們聊天的精心時光,孩子們會分享最近正在流行什麼,有趣的是,中、低年級跟高年級的國小生,他們的流行文化截然不同,這也讓我產生濃濃的興趣,因為這正代表著不同階段的孩子們,正在經歷著生命中不同的兒童發展任務。
當我上網查看孩子們口中熱烈討論的各種流行文化時,赫然發現身為X世代的郭子老師,似乎真的是跟不上α世代孩子們的思維。(註1)
α世代習慣數位生活,碎片化學習與無法專注成為常態
α世代指的是2010年後出生的孩子,也就是距今14歲以下的孩子,他們從一出生,生命周遭環境就充滿了數位生活。從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會看見父母在閒餘時間滑手機;當他們處在探索環境的幼年階段,就能看到父母使用數位產品播放絢麗的快節奏畫面,以及重複播放的洗腦音樂。而蔚為風潮的IPad跟Instgram也在2010年誕生,所以α世代的孩子們比起Z世代出生的首批數位原住民(出生於1997~2009年),更能從片段畫面中,得到訊息的解讀與滿足。
舉例來說,紅遍世界的馬桶人Skibidi Toilet,在2023年2月推出第一集後,立即突破3,768萬觀看人次,第60集甚至達到一億觀看人次,非常驚人!但其實馬桶人的主要觀看受眾為α世代,很多Z世代的哥哥姊姊,其實看不太懂這影片的內容及訴求,但α世代的弟弟妹妹卻能在碎片化的劇情中,輕易理解相關情節並解釋給Z世代的哥哥姐姐聽,這樣的情景其實反映出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狀,孩子們已經習慣碎片化學習,無法長時間專注和穩定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短影音越地獄越受歡迎,恐影響孩子專注力與閱讀力
以數位時代目前大行其道的短影音為例,它的特色如下:
1、影片長度在12~26秒,這是最容易被點擊觀看的長度,影片太長並不受歡迎。
2、劇情無厘頭且碎片化,越是搞笑、充滿地獄梗,越受到歡迎。
3、節奏快速無間段,配樂重複洗腦。
4、聲光效果佳,讓人目不轉睛。
由於短影音具備上述幾項特色,這也使得α世代的孩子們普遍更具有創新的想法,而且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及反應,也較X、Y及Z世代的人們來得高來得快。這是短影音帶來的優勢,然而,相對也帶來以下幾項隱憂:
1、專注力不足,容易分心。
2、缺乏耐心,無法靜下來品味學習。
3、閱讀句子及文章的能力下降。
透過運動、靜坐和閱讀,建立親子親密時光
那麼家長們可以怎樣幫助α世代的孩子,克服上述的缺點呢?我認為運動、靜坐和閱讀,可以有效幫助孩子們面對數位時代的誘惑和影響。
1、每天維持中強度的運動30分鐘:所謂中強度是指心跳達到每分鐘約95-120次,並有微汗、微喘。持續運動可以增加心臟血液的流動,有助改善大腦的功能和效能,進而提高注意力和專注力。
2、靜坐十分鐘:靜坐可以促進前額葉的發展,增加專注力及認知能力。
3、閱讀:年紀越小的孩子,父母越需要陪伴孩子閱讀,閱讀後請孩子告訴父母,剛剛閱讀的內容,而父母也可以跟孩子討論文章內的引申含意,同時可以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活動,最重要的都是藉由陪伴的過程,增進親子的關係。現在的父母白天上班都很累了,接孩子回家後還要督促孩子吃飯、洗澡、做功課,往往會忽略了一個叫做「親密時光」的建立。親密時光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但品質很重要,比起一昧禁止接觸短影音等流行次文化,藉由建立孩子運動、靜坐和閱讀的習慣,以及親子間高品質的陪伴,或許更能有效降低數位產品帶來的焦慮感與影響力。
註1:X世代是指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出生的人。Y世代(Generation Y),又稱千禧世代(Millennials),一般指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的人。Z世代(Generation Z,簡稱Gen Z),較多以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為範圍,Z世代的大多數成員都是X世代的子女。α世代(Generation Alpha),以2010年代作為出生年開始年份,父母多為Y世代。(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推薦】
節目|《Lazy MAMA_媽媽不想努力了》:耍廢合理,拒絕說教!我們不是Lady MaMa,是Lazy MaMa!教養路上挫折重重,不想努力的你遇到哪些難題?如何才能輕鬆優雅教小孩?
文章|台灣網路社群的迷因文化特色是?元宇宙概念中那些迷因最紅?
文章|禁止「魔芋爽」不如教孩子辨別,用「一日鈉存摺」量化數據學食育
文章|抖音名曲《黑桃A》風靡校園,與其禁制幼兒唱跳「寶貝乾一杯」,不如嘗試溝通讓孩子練習思辨
作者:郭子老師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5.23
逢甲大學會計系學士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肄業
西亞特美語創辦人
親密之旅初階帶領人
艾爾協會專任講師
享家親職團體講師
郭子老師早期是從事金融業,在會計師事務所及證券公司都有歷練,但由於熱愛孩子,並對教育有熱忱,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熟悉的金融業,投入教育行業。
為了更了解孩子們不同階段的發展,郭子老師積極進修,除取得保母執照外,也考取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在職碩士班,在碩士班的研讀過程中,對於兒童發展、婚姻關係越研究越有興趣,於是創辦西亞特美語,來實現心中想要的教育環境。
一個孩子的外顯行為,其實就代表一個家庭結構、夫妻關係及親子相處模式,這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要調整孩子的行為,通常需要調整整個家庭系統,每天看著孩子成長與改變,這就是從事教育行業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