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青少年遭網路詐騙後不敢說,該檢討的是詐騙集團而不是受害者

青少年遇網路詐騙的例子層出不窮,詐騙集團常見伎倆包括:網路戀愛、利用明星夢、假專業研究奪取私密照再勒索等。根據調查,有三成以上的兒少被騙後,不敢告訴別人,認為不會得到家長的理解,只會換來責備。《少年願望事務所》主持人黃豪平呼籲,應該感到羞恥的是詐騙集團,不是受害者;把事情說出來,可以阻止很多人被騙。

網路詐騙
示意圖。

就讀大學二年級的UKA,在網路上認識了一個女生,聊了幾次後,對方要求互加LINE好友,使用視訊對話,讓兩人快速拉近距離。不久,對方開始索討金錢,一開始是買車票不夠錢,需要借一、兩百塊,後來又說自己出車禍,需要借一千塊,金額越來越大。當UKA硬下心來,拒絕她的要求,她卻表示:「如果你不幫我,我就找黑道來處理你!」UKA隨即封鎖對方的LINE,對方卻人肉搜索至他的FB、IG等,想盡辦法騷擾他……。

類似這樣的事件在青少年圈中時有所聞,就讀大學一年級的金海,從國二就開始幫忙同學處理感情詐騙,其中有一個同學,視訊裸聊的照片落到詐騙集團手上,第一天被勒索兩千,第二天對方開口一萬,前前後後已付出八萬,詐騙集團仍不肯放過他。

金海說,他身邊遇到網路詐騙的朋友,至少超過五個,而且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都表現得很精明,一點都不好騙。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青少年輕易的對網路上素未謀面的人投注信任,甘犯風險、甚至願意付出金錢?

金海分享朋友遇過的詐騙經驗。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金海分享朋友遇過的詐騙經驗。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詐騙常見伎倆:網路戀愛、利用明星夢、假專業研究

金海揭露網路騙取私密照一貫的手法:詐騙集團會利用青少年對異性的好奇,派女性約你裸聊,騙你把鏡頭打開,之後會不斷誇獎你,讓你對她毫無保留。等結束視訊通話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滿滿的截圖影像和勒索訊息。此外,詐騙集團還會要求用遊戲點數付款,因為這樣查不到金源,即使你之後報警處理,被勒索的金錢也很難追回來。

常見的詐騙集團話術包括:

  1. 以要交往為誘因,互稱「網公」、「網婆」,用情勒的方式要求受害者輸誠,作為愛的證明,例如:「你不給我看,就是不愛我!」
  2. 利用青少年的明星夢,假扮經紀人找模特兒,告訴受害者:「你的條件很好,如果你不拍這些照片,後面還有很多人等著!你錯過就沒機會了!」
  3. 以學術研究為名,要求提供私密照,製造專業感讓受害者卸下心防。

如果私密照片影片落到詐騙集團手裡,報警有用嗎?律師許秀雯解釋,如果在照片影片外流之前報警逮捕,是有機會扣押這些照片,制止外流;若不幸已經外流出去,平台業者有下架、移除的義務,一般人非法分享、重製也會有刑責。

許秀雯提醒青少年,這個世界有很多人做壞事,如果你被騙了,是那些壞人利用了你的信任感,錯不在你,你可以不要接受這類威脅和勒索,不要以為你只要答應對方地要求,照片就一定不會外流。根據實際經驗,受害者一旦配合被勒索,往往會越陷越深,因為詐騙集團設下的陷阱通常不只是一次性的。

律師許秀雯點出,受害者一旦配合被勒索,往往會越陷越深。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律師許秀雯點出,受害者一旦配合被勒索,往往會越陷越深。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遭詐騙要說出來,諮商心理師:至少跟一個可信任的成人說,不要自我孤立

《少年願望事務所》主持人、精神科專科醫師鄧惠文表示,從2018年到2022年,兒少網路詐騙事件激增超過88%,顯示隨著網路更加普及,大家對於網路人際關係的防備心也比較鬆弛。令人痛心的是,有三成以上的兒少被騙後,不敢告訴周邊的人,大多數青少年都認為,自己的遭遇並不會得到家長的支持、理解,只會換來一頓責備,他們不想在被騙、被勒索後,還要被罵。

以大學一年級的漢蓁為例,她曾在網路購物遇到詐騙,但她沒有告訴爸媽,因為覺得爸媽如果知道了只會說:「你為什麼又要花錢在網路上買東西?又花錢又被騙,你看吧!」所以選擇默默承擔、自己去報警。

諮商心理師張純吉表示,依照台灣的教養模式,大多數爸媽第一時間一定都會先罵小孩,青少年的擔憂是真實的,他鼓勵青少年:「不要怕被罵,因為你一定會被罵!但罵完後,爸媽還是會幫你,如果因為怕被罵而隱瞞,結果是錢財金額損失更多、或是照片被發送更多,等到事情越演越烈,最後爸媽還是會知道,後果會更不好。如果真的擔心會被爸媽罵得很慘,至少要去跟一個你比較可以信任的大人講。」

諮商心理師張純吉呼籲遭詐騙的青少年,爸媽雖然會責罵你但也會幫忙,不要因害怕被罵而讓事情越演越烈。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諮商心理師張純吉呼籲遭詐騙的青少年,爸媽雖然會責罵你但也會幫忙,不要因害怕被罵而讓事情越演越烈。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界線感」有助於預防看似親密的網路詐騙

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受騙?綜觀來說,詐騙集團通常都從這三個面向操弄人心:

  1. 利用被害者的心中需求,如:想要談感情、尋求某種利益、想證明自己。
  2. 利用被害者的同儕效應,如:「同學都在玩交友軟體,我也要跟他們一樣!」
  3. 利用被害者事後產生的恐懼,如:被騙很丟臉、被騙表示自己很蠢,讓許多人即使受騙了也不敢求救。

許秀雯表示,「預防詐騙沒有萬靈丹。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界線感』,去思考:這些東西適合和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分享嗎?」許秀雯分析,網路世界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虛假的親密感,和網路另一端的人認識沒多久,感覺就好像已經很熟了,對方知道你從小到大好多心事,讓你覺得被了解、被肯定,這份虛假的親密感往往會讓人交付錯誤的信任。

《少年願望事務所》主持人黃豪平鼓勵青少年直面恐懼本身,「直面這個加害者,應該感到羞恥的是他,不是你,我們因為相信人受了傷,不要覺得是件羞恥的事,要自豪你把這件事說出來,可以阻止很多人被騙。」鄧惠文也點出,「你的善良、天真被利用了,這種受傷的心情,需要找有正確觀念的人去協助平復。大家可能都在這複雜的世界,遇到許多複雜的事情,有惡意也有善意,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孤立。」

【延伸推薦】

節目|《少年願望事務所》:每集會有一位許願者來到節目說出願望,透過主持人鄧惠文和黃豪平的穿針引線,以及大人和青少年組成的願望團,大家一起「說」個痛快、「聽」得盡興!

文章|「穿絲襪拍照不用露臉給八百」很好賺?警察教你看穿網路私密照詐騙話術

文章|她被網友用私密照威脅,為何仍離不開交友軟體?

作者:文蔚然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3.3

資深媒體人,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喜歡觀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期望能透過用書寫將正向力量匯聚筆尖,豐富讀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