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11歲「滑板女孩」林逸凡,是本屆2023杭州亞運台灣代表團中,年齡最小的選手之一,短短4個月的時間就拿到參賽門票,起步三年就能夠登上亞運殿堂,除了密集努力練習還有全家人的投入支援,父親林建男為此還克服萬難集資百萬,在鐵皮屋中打造室內滑板場,希望讓逸凡保持腳感,繼續滑上國際舞台。
劈著腿從坡上滑坐下來,嘴上喊著「啊~」,年僅11歲的滑板小女孩就這樣結束了2023杭州亞運。林逸凡在決賽3趟都沒能完整呈現,最終就以第3趟最高的45.99分,帶回公園式第8名的成績。一個月後重新想起那一幕,她依舊反應不小,「很懊惱啊,為什麼會掉咧。」
毫無疑問,對11歲的小學生來說,能登上亞運殿堂肯定是趟圓夢之旅,但外界不知道的,是這次機會,來自林逸凡自己、以及雙親和教練團多少努力。從看見曙光到確定拿下門票,他們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內齊心闖關,也難怪林逸凡的父親林建男在現場看著女兒時,都大感不真實:「有變成她帶我們看世界的感覺,以前亞運,我和她媽媽都是坐在家裡看電視比賽,沒想過有一天我會到現場看,甚至場上是我小孩在比賽,真的很不一樣,而且有點來的太突然。」
獨自遠征南美洲40天,最強國小生苦拚積分賽穩站亞洲第4
2023年4月底全中運,當跳高好手林沛萱橫空出世以「最強國中生」之姿跳過1.82公尺達標亞運時,其實這位「最強國小生」也正在地球另一端努力著。參加完2月的滑板世錦賽之後,林逸凡亞洲排名直升第4,看似符合亞運參賽資格,偏偏滑板沒有亞錦賽,沒有能直接說服審訓委員的成績單,因此接受條件,只要5月底的世界滑板奧運積分賽阿根廷站比完,能排名世界前32或亞洲前4,就能獲得亞運資格,結果粉紅帽小女孩穩住她亞洲第4之位,南美洲長達40天的遠征,換來甜美成果。
「她現在搭過的飛機,和遇過的狀況已經比我還多了。」林建男邊笑邊說著,一旁的林逸凡接著童言童語:「我遇過飛機故障,在機上待很久,結果被請下飛機到機場旅館過夜,本來那時間我們都應該飛到杜拜轉機了。」從阿根廷傳回捷報之後,突遇巴西轉機意外風波,可以想見等不到消息的父母有多麽焦急,好不容易回到機場用無線網路恢復聯繫,才放下懸在喉嚨的一顆心,但這也讓2位家長更下定決心,以後都要至少一人作陪,除了有經費考量,滑板之外的時間也能從旁輔助課業。
鐵皮屋工廠改建室內滑板場,打造碗池練習場為女兒圓夢
從女兒一頭栽進滑板的世界後,一家人重心迎來南轅北轍的大翻轉,以前都是林建男和太太利用寒暑假的假期出國,當作親子增廣見聞的共學時光,現在林逸凡的訓練和比賽,才是優先安排,包含國內旅遊要挑選有滑板場的地方,讓她能在玩的過程,多去接觸其他各式各樣不同的場地。
偏偏,外面的場地在前幾年新冠肺炎疫情當下,幾乎都是封閉的,這才有了龍潭自建基地的催生,原本就和其他滑板家長在尋覓地點的林建男,在三級警戒的推波助瀾下,克服萬難在鐵皮屋裡打造一座名為Starting Point Skatepark的室內滑板場,就怕女兒沒地方練習與訓練腳感會跑掉,「碗形就一定要有這種地方才能練,所以馬上積極蓋出來。」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意外收穫是,女兒會因為這座父親投注心力的滑板場進步神速,從一個愛玩滑板的孩子,孵育成站上國際舞台的選手,林建男說,當初原本是另一個家長的小朋友有意積極練功,想要提升技術參加下屆亞運,結果是林逸凡在有了基地之後,突然進展變快,讓他更有感場地的重要性,「沒蓋這裡之前,我完全沒辦法想像她可以走上國際,假設還沒有蓋之前,問我逸凡參加亞運,這是完全不敢想的。」
台灣競技滑板尚在起步階段,出國交流有助招式切磋
如今林逸凡已經是一名在各大國際賽競技的小將,林建男這麼說:「我是有支撐她沒錯,主要是她自已努力,和她內心想追求這件事。」從女兒清楚世界排名誰在她前面,甚至計算積分算得比大人都還快,就能感受到這條路確實不是小孩子的一時興起,「她現在練習也不需要教練盯著,自己會去安排和督促,也會主動設計線路和動作。」
儘管已經盡己所能給予女兒後援,林建男還是擔心有超出能力範圍的時候,特別是在滑板專業上,父母分別身為工程師和老師,無法有所協助;再加上林逸凡默默地站在台灣滑板的最前端,她的每一步都在開創新局,沒有前人可以追隨或依循,現下慢慢浮現出困境,要如何安排未來進度?只能跟教練多討論,「怕走了冤枉路,跟其他國家選手程度拉開,就會覺得可惜,但也只能看她造化。」
台灣滑板程度和國際間有落差是事實,無論場地、風氣都還在嬰兒學步階段,家中突然誕生一位超級潛力新星,深怕閉門造車換來被狠甩的結局,林建男直言,這是一個蠻大的挑戰,全家陪女兒一起探索新航道,之後將她送出國長期培養也是選項之一,畢竟環境的薰陶相當重要,這次林逸凡有些招式,就是先前去美國訓練時,與其他好手分享切磋學來的,如何真正從國內走向世界一流,會是眼前的巨大關鍵。
亞運過後在羅馬世錦賽掉排名,林逸凡心裡很清楚,接下來巴黎奧運除非有奇蹟出現,不然很難擠進第2階段的資格賽,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她繼續玩滑板的熱情,當興趣已經轉換成競技,她靦腆地說,還是跟以前一樣喜歡滑板,也會持續練習提升技術,並適應比賽的緊張感,未來將在各大碗池裡,戴著她鍾愛的粉紅色小帽帽飛馳。
【延伸推薦】
節目|《小孩酷斯拉》:小孩酷斯拉酷死啦,來自世界各地7-15歲酷小孩的故事。
文章|當世界第一被打敗:拳后林郁婷選擇正視傷口,讓自己變得更強
文章|「打破你的,也是在塑造你!」足球隊長王湘惠,錯失世界盃門票重新站起
文章|青年霹靂舞國手吳定杰:學會設定目標,脫離失敗的恐懼與自我貶抑
文章|霹靂舞國手許馥雅:跟自己對話解決心結,以想像力舞出自我風格
作者:吳敏欣
責任編輯:陳珊珊、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2023.11.3
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UDN TV和聯合報體育記者,長期追蹤國際和本土運動賽事,主要負責項目為棒球,從少棒到職棒都有涉略,認為每個層級都有它的魅力,希望能將比賽看不到的故事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