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校有人東西被偷,親師生該怎麼處理?電影《失控教室》提醒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信任與懷疑之間的平衡很微妙,家長除了擔心孩子受到挫折、也擔心孩子不誠實,也需要為孩子創造信任與支持的空間環境,用理解取代指控,引導孩子面對問題,並從中學習與成長。

如果班上有人的錢被偷了,身為班上老師,要怎麼辦?若是孩子可能涉及偷竊事件,身為家長,又可以怎麼做呢?
校園發生偷竊事件,急著找小偷恐弄巧成拙
電影《失控教室》(德語:Das Lehrerzimmer)的故事圍繞著一位新任教師卡拉・諾瓦克(由萊奧妮・貝內施飾演),她懷著對教育的熱情,進入一所常有偷竊事件的學校。
校方主張「零容忍政策」,要用各種方式務求找出偷竊者小偷。在卡拉的班上,校方特別約談了幾位學生,希望他們私下指出偷竊者小偷是誰;而當卡拉正在上課時,校方當著她的面要求女同學離開,男同學則留下,被迫一一檢查皮夾⋯⋯。
卡拉對這樣的做法有所疑慮,卻也無法多說什麼。之後,她決定私下調查,以找出事件的真相。她自行用筆電的攝影功能拍攝,想找出是誰偷了她的錢。沒料到,錄影畫面有錄到了一段不尋常的畫面。她私下暗示她所懷疑的對象,對方反應卻不如她意,隨後她向上級報告,卻沒料到引來了更大的校園風暴。

電影中,卡拉老師面對學生竊盜事件的調查,反映出教育現場中信任與懷疑之間的微妙拉扯。大家都希望能找到偷竊者,當學生被懷疑時,學生父母的反應也顯示了他們對教育體系的信任程度。父母的質疑「所以錢帶比較多的學生都是小偷?」不僅是對事件的反思,也是對學校處理方式的不滿。卡拉錄下畫面後,試圖從孩子與被控訴偷竊者的角度嘗試解決,卻發現從班上同學與不同教職員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理由。卡拉為了保護孩子不被班上同學另眼看待,自己反而卻被指控監視、密告、誹謗與中傷,作為師長,她同樣也遭受不信任與懷疑。
用理解取代指控,一起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失控教室》中所探討的主題仍有許多,我們可以從卡拉面對偷竊事件後一連串的反應與行動,作為家人面對孩子時的參考。若發現孩子可能涉及偷竊事件,首先應提醒自己,避免立即做出指控或懷疑,讓孩子能安心而信任地自我反思。
(1) 建立開放的對話環境
與孩子在安全的空間中進行開放式的對話,讓孩子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或許可以從幾個問題開始:「我聽說學校發生了一些事情,你有聽到嗎?」「你覺得班上這件事是怎麼回事?你有什麼想法?」進一步,還可以討論偷竊行為在被發現後或是沒有被發現時的好處與壞處,例如:「若是拿到這個東西,會有什麼感覺呢?」「若是被發現有人偷東西,那可能會怎麼樣?」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孩子一同思考,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家人的支持與理解,而非單純的指控。
(2) 避免先入為主、強調誠實的好處
家人在面對懷疑時,應該避免先入為主的判斷。即使有跡象顯示孩子可能涉入偷竊事件,也應先了解事情的全貌。這不僅能避免不必要的誤解,還能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信任。同時,家人可以強調誠實的價值。讓孩子明白,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誠實地面對問題是重要的,並且有其好處,像是「無論發生了什麼,我希望你能告訴我真相。我們可以一起面對這個問題,就不會一個人不知道要怎麼辦。」這樣的討論能減輕孩子的壓力,也能鼓勵他們勇於面對。
(3) 處理懷疑的具體步驟
若家人確定孩子可能涉及偷竊事件,可以考慮以下步驟。
首先是「蒐集資訊」。在與孩子對話前,家人應先了解事件背景,包括事件經過以及其他相關學生的情況。這樣可以幫助家人在對話中提供更具體的建議與支持。接下來是「與學校溝通」。家人與學校老師溝通後,確認可能會有的相關對應處罰與影響,除了能獲得更多資訊外,也能了解學校的看法,更讓學校感受到家人對於孩子的重視與支持。
之後,才是「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在確認孩子的行為後,家人將與孩子一起尋求解決方案,或許包含道歉、補償或參加學校的輔導活動。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對自己負責,也了解事情是可以較為緩和地解決的。這樣不僅能增強他們的責任感與自信心,還能讓他們明白改過是可行的,無需承擔過多的壓力。
在面對孩子可能涉及偷竊事件的情況時,家人的反應與處理方式相當重要。通過建立信任、開放對話、避免偏見以及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家人能夠有效地引導孩子面對問題,並從中學習與成長。
電影《失控教室》提醒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信任與懷疑之間的平衡很微妙。作為家人,除了擔心孩子受到挫折、也擔心孩子不誠實,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試圖為孩子創造信任與支持的空間環境,避免先入為主、強調誠實好處,或許可以讓孩子更能學習承擔責任,面對他自己的挑戰。
【延伸推薦】
電影|《失控教室》:新任導師卡拉滿懷熱情進入學院教書,卻因校園連續偷竊案指向她班上學生,決心私下調查真相,竟意外揭露更多秘密,一場風暴悄然形成。
作者:廖泊喬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2.18

雲林虎尾人,臺灣大學醫學系畢,為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目前在醫院服務。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臉書:喬喬看癮科學;Instagram:addiction_ch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