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中國家庭選擇「赴美生子」,在美國洛杉磯,有中國人開設的月子中心,為客戶安排購物、旅遊、置產等活動,讓赴美生子成為「生產之旅行」,過程至少要花上百萬新台幣。《好想生個美國寶寶》紀錄片中懷孕七至八個月的中國孕婦,在美國待產的過程充滿孤單無助,原本期待的美國夢與生產之旅,其實充滿壓力恐懼與隱藏危機。
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家庭選擇「赴美生子」,在美國開設「月子中心」成為一門專門的「服務業」。然而,這背後的動機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國外護照,更因為家長們對孩子未來發展的追求,以及對中國國內生活環境的不安全感。
赴美生子潛規則:網友不建議搭中國航空
月子中心老闆不僅提供待產服務,還為客戶安排購物、旅遊、置產等活動,讓赴美生子成為「生產之旅行」。Josie說自己是透過朋友介紹聯繫到月子中心老闆,加入老闆替客戶建立的群組裡,了解產婦們在美國的狀況,讓她逐漸產生信任、選擇了這家機構,滿懷期待地開始這場旅程。
然而,這場生產之旅卻充滿壓力與挑戰。
Josie抵達美國住進月子中心後,某次聊天時,她對同住的孕婦說:「我聽說不要搭中國的航空,這樣入境的時候比較不會被懷疑我們是來生孩子的。」顯見她為這趟旅程花費了大量心力。
當她終於到了生產的時刻,即使她的英文不錯,仍舊無法完全理解醫護人員對胎內寶寶狀況的說明,讓Josie的心裡充滿了恐懼與無助。唯一的支柱就是月子中心老闆。好在,生產過程老闆一直支持著並不斷在她耳邊給予鼓勵。
Josie的孩子誕生時,遠在中國的丈夫剛好打電話來,焦急地問:「我老婆還好嗎?可以說話嗎?」Josie虛弱的回應:「我可以。」電話那頭的丈夫說:「老婆,你辛苦了。」這一刻的溫暖稍稍撫平了她在異國生子的孤獨與焦慮,但未來的挑戰仍然在等著她。
英文不通,只能眼見寶寶在醫院過世
另一位產婦Lulu則是從生產前就有月嫂陪伴,一路陪著進產房,看著Lulu生出一個巨嬰。孩子一開始看似正常,幾個小時後送來給Lulu餵奶時,月嫂卻發現孩子臉色發青,樣子不對勁,於是著急找護士求助,卻因為不會英文只能用肢體語言要護士快來。護士進房一看立刻把孩子推走急救,卻為時已晚,孩子因器官衰竭過世。
一直照顧著Lulu、並看著孩子出生的月嫂說:「我認為不管如何,醫生要給個說法,畢竟這是個神的國家,我是這樣相信的。」
Lulu泣訴,「月子中心從那天之後,都沒跟我就孩子的事說些什麼,月子中心的人也都不會講英語,只有一位司機可以講幾句,陪著去醫院也問不出什麼,只關心醫療費……。」
最讓Lulu無法接受的是,月子中心甚至將她與其他孕婦、家庭隔離開來,「就怕他們知道我的事……。」月子中心害怕這樣的壞消息會影響到其他客戶的信心,Lulu心裡的悲傷無處釋放,對於自己曾做的決定充滿了懊悔。
月子中心遊走灰色地帶,在地居民掀反對聲浪
Jean在美國順利生下孩子後,與丈夫Sam開始討論是否回中國。Sam對美國的月子中心市場興趣濃厚,認為這是個賺錢的好機會,但也憂心合法性問題。最終,夫妻考慮到孩子的未來教育與生活,決定留在美國。
然而,當地居民對於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月子中心存在頗有微詞,擔心孕婦們是否在家中分娩,或醫療廢棄物是否得到妥善處理。社區居民針對此事展開討論,試圖尋求解決之道。這種緊張氣氛讓Sam的心情也很沉重,他說:「我不是富有的人,在這裡賺錢不容易。」後來,Sam返回中國工作,Jean選擇帶著孩子留在美國。
在北京一間飯店大廳裡,正在舉辦一場赴美待產月子中心的說明會,業者滔滔不絕在台上分享:「我親耳聽到,有個媽媽在接他孩子放學的時候,孩子就問他媽媽:『媽媽,為什麼你不把我生在美國?』我非常理解媽媽那個心酸……。」台下坐著數十位準爸媽們,打量著業者端出的月子中心套餐,美金人民幣三、四萬起跳。
中國人赴美生子的現象,表面上是為了美國護照和教育,實質上卻牽涉到一種更深層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中國父母渴望為孩子創造一個更自由和穩定的成長環境,然而這樣的選擇背後卻隱含著艱難的心理挑戰和現實問題。無論是對於待產家庭還是經營月子中心的華人來說,這條路充滿了無數的考驗,帶來的不只是機會,還有犧牲。
即將在2025年1月上任的美國準總統川普,競選期間曾說,他上任第一天就要簽署行政命令終止「出生公民權」,讓「定錨寶寶」走入歷史;但這項行政命令是否能通過,後續還有待觀察。
【延伸推薦】
紀錄片|《好想生個美國寶寶》:為數眾多的中國準媽媽懷著七八個月大的肚子,孤身到美國生產、面臨巨大的身心壓力,只為了生出有美國國籍的寶寶。
作者:方嵐萱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2024.12.25
從主流媒體出逃,但仍然在字海裡浮沈,書寫他人的故事與經營各類專題報導。喜歡和人聊天,喜歡聽故事,更愛把聽到的故事寫成故事。現在還喜歡起捻花惹草,期待有生之年寫出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