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手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只是完成心願的最後一道關卡。」跨性別者曾愷芯:想得到認同,自己要先活出自信。

51歲接受變性手術、成為女性的曾愷芯,從兩部跨性別者紀錄片《游移之身》與《吾家有男初長成》的觀影經驗中,分享她一路走來的人生體認。

Erika。圖/《游移之身》

「跨性別者就很像,你有看過進擊的巨人嗎?就你好像從一個牆爬上、跳下來之後,你要跑到另一個高牆再爬上去,很辛苦。」
–紀錄片《游移之身》主角Erika

星冉(右)與母親。圖/《吾家有男初長成》

「媽媽之前就是很反對我(跨性別)嘛,然後她終於接受我的那一天,隔天就問我說,要不要帶你去買衣服?」
–紀錄片《吾家有男初長成》主角星冉

我年輕時並不像Erika及星冉,那麼勇敢。

跨性別者從小就會遇到許多壓力,包括社會、家庭及同儕的壓力等。台灣社會一向是性別不友善的,不僅僅原生女性會受到歧視,在成長過程中也常遇到不公平對待,更何況是跨性別者。我求學期間看過或聽過許多跨性別者受到的歧視、霸凌之後,有許多青少年跨性別者被趕出家門,斷絕經濟來源,學業也必須中輟。因此我從小也不敢讓家人知道自己的性別認同問題,只能埋在心裡保護自己,擔心自己也有如此下場。

從小渴望變性手術 成為真正的女人

我從小最渴望的是有一天能完成變性手術,成為真正的女人,而要達成這樣的心願就必須經濟獨立。許多跨性別者因此必須去八大行業工作,辛苦賺錢,期盼將來有一天達成心願後能隱姓埋名,搬去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我自己覺得並沒有去八大行業工作的條件,不過學業成績還不差,所以靠著學歷能從事教職,希望能存夠達成心願,然後隱姓埋名搬去陌生的地方。

現在台灣社會的性別意識雖然已經還沒達到平權的狀態,但已經有所進步,再加上社群媒體的發達,讓許多年輕的跨性別者能夠勇敢的走出來,讓大家都看到。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受到多種的壓力。跨性別者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同,首先要活出自信,展現出擁有新性別後(或者說回復原有性別後)仍然活得精彩,Erika及星冉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

跨性別者渴望家人認同 活出自信生活

Erika最渴望的應該是能得到家人的認同。一開始她不能被媽媽接納,姊姊也不太諒解她,無法理解她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這是許多跨性別者,尤其是跨女會遇到的家庭壓力。雖然後來得到姊姊的支持,終究沒有被媽媽接納,我也有類似的境遇。但是她在生活上展現十足的自信,在職場上也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認同,而且一路上有女朋友相挺,在日本也能自在的生活。

Erika目前在日本工作、生活。圖/《游移之身》

反過來,星冉得到家人及朋友比較多的接納,連媽媽及阿嬤都能接納他為男性。也同樣的表現出十足的自信,在舞團裡活得精彩。

星冉(右三)與家人、女友。圖/《吾家有男初長成》

在我出櫃後,也很擔心不能被學校同事和社區鄰居接納,在路上被指指點點,甚至在網路上被霸凌。不過幸好同事們及學校都很相挺,鄰居也很照顧我,我非常的感激。在紀錄片中,Erika及星冉都很努力地生活著,也有親友的相伴,相信他們都是在能適應新性別(或著性別還原後)的生活後才去完成他們的手術。

變性手術 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只是完成心願最後關卡

就像《游移之身》裡醫師所說,的確,變性手術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甚至無法解決大部分問題。

手術前人際關係不好,手術後也不會變得多好;手術前求職不順利,手術後也不會比較好找工作。變性手術是在自己認為有十足的準備,準備好面對新生活,並且明暸未來可能面臨的困難後所做的決定。是完成自己心願的最後一道關卡。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有的人希望擁有新性別身份,但是並不希望(或者不能)動手術,而我則是很討厭原有的男性器官,希望擁有女性的身體,所以很渴望動手術,雖然不完美但是已經滿意。

雖然我們在這兩部紀錄片中看到的是happy ending ,實際上跨性別者的自殺率是很高的,社會上仍然有許多人遭受霸凌。現今台灣仍然有許多飽受壓力的跨性別者,尤其是青少年。如果家長能夠理解,性別認同是天生的,進而能夠協助自己的小孩,面對未來的生活,將會減少許多的不幸。

【延伸推薦】
戲劇|《淚滴卡卡》卡卡的身體裡藏著異樣靈魂。為此,他遠離故鄉,隱身在大城市中好靠近自己一些。在決定坦承生理性別的那晚,男友志哲卻向他求婚,預約美好的未來,卡卡卻怯懦轉身,深怕坦白將打破這得之不易的幸福。

作者:曾愷芯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 2021.9.28

出生於新竹竹北鄉下,家族還算是當地望族。雖然新竹是個民風表較保守的地區,曾氏家族的性別平權的意識還不錯。所以出櫃及變性後並未被親友排斥,反得到親戚的許多關懷及鼓勵。高中以前都在新竹求學,大學就讀台大動物學系(現為生命科學系),畢業後就讀研究所並兼任助教一年半。之後到台中,在明道中學、國立大里高中(現為興大附中)及台中一中等校任教。現已退休,大多時間在新竹陪媽媽及玩耍,每一兩週會和閨蜜一起逛街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