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育是茶廠第五代經營者,孩提時看著家中長輩製茶的忙碌影象,便立志不接家業;退伍後,原本打定主意,邊找工作邊在家幫忙,意外做出人生的轉折。從25歲的「休閒農夫」到35歲的「專業農夫」,憑著踏實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個性,用雙手揉捻出有如藝術品般的茶葉,也因著茶葉揉合了一家人的情感。
「從小我就下定決心,不要回來製茶,沒想到退伍後,我就回來了。」
在懵懂時期就穿梭在茶園和製茶廠之間,從小的生活就跟著茶季流轉,喜歡躲藏在茶樹間探險,喜歡在午餐時間和採茶工聊天,喜歡看著爺爺和爸爸認真製茶的身影,喜歡製茶時的幽幽茶香,但在這麼多的喜歡之中,卻也藏著一點點不喜歡,白俊育笑說:「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原本父母答應要去動物園玩,因為遇到茶季,不能出門,我很生氣的吵鬧,最後被教訓了一頓。當我親身投入製茶的行列時,很自然就明白,我當時為什麼會被教訓了。」
初出社會面臨求職,總有躊躇不決的階段,白俊育原本計畫到科技公司謀一份薪水,抱著暫時在家幫忙的心態留在家工作,無意間和朋友的閒聊觸動了心裡最深處:「你真的有想回家傳承這個工作,為什麼不趁現在,沒有社會歷練是一張白紙,當作回去拜師,把所有工夫學起來,學完之後再去外面闖,學做行銷,這將來也是一門事業。」白俊育說,聽了朋友的話,思考了很多,才發現原來他和土地和茶的情感連結已經是緊密難捨,此刻就明白製茶會是他一輩子的最想做的事。
發明智慧澆水系統,力求改變卻被父親嫌懶
臺灣「青農」這個代名詞盛行於十年前,適逢全球經濟不景氣,臺灣科技業進入無薪假,許多年輕人返鄉務農,其中茶產業是最多年輕人投入的。
坪林青農白俊育也是這個時代環境下投入農業,雖然從小跟在爸爸身邊一起製茶,卻不知道製茶的其中訣竅,當決心向爸爸學藝時,才發現過去經驗傳承的模式,似乎難以套用在這個世代。「舉列來說,我們製茶有一個步驟叫炒菁,爸爸會用自己的經驗判斷,教我們「看」炒菁到什麼程度是OK的,但對我們來說多一分鐘或少一分鐘好像看不出什麼差別,「經驗」是爸爸累積60年的功力,而我很難在短時間內知道箇中奧妙,後來經過和同業同儕試驗討論,才研究出上一輩所謂的炒菁是將茶葉刺激性的菁味去除掉,保留後面比較柔和、舒適的菁味」。這是新世代農夫的工作模式,從上一輩的經驗中學習製茶最好的做法,從同儕互助中找到製茶的最好的方法。
談起傳承也並非事事順利,兩代的隔閡,在教與學之間,父子倆也不時有觀念上的摩擦,白俊育至今印象深刻:「決心回來學習製茶時,想為家裡的茶園做一些改變,希望能在茶園管理上節省一些心力,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茶葉品質上,於是在茶園設計了滴罐設備,是一套自動定時定量為茶樹澆水的裝置,取代現有手動控制澆灌水源的作法,但爸爸聽到後就對我說,連開關水都懶,要我乾脆不要當農夫了;這就是我想為茶園做的第一件事,卻慘遭滑鐵盧。」在白俊育家可以看見兩代製茶職人截然不同的工作思維,也許是當代環境造成的落差,但肯定的是,他們都是為茶用盡全力的茶人。
24小時搶鮮製茶,挑戰製茶人意志力和體力
在白家的茶廠,作業時間通常是上午10點,等待清晨的露水散去,進行採茶, 把握24小時內完成一批茶葉,否則茶葉會因為水份流失枯萎就報銷了。
「一季春茶大約要連續工作15天到採收完為止,但我在第七天,心裡就會期待下雨,可以休息一兩天,但是下雨又出現另外一個問題,茶會長得更快,後面時間又要壓縮,這就是非常累的部分,也是體力和意志的挑戰,不過這是我喜歡做的事,我想要繼續把它完成。」這是白俊育對工作的堅持。
沖下熱水,泡一杯茶,這是製茶人消除疲勞的最好解方,製茶是一場即時成果驗收的行業,每一批茶的成敗,都能在24小時出爐,從優點中尋找關鍵,從問題中尋找解答,這是白俊育製茶的心法。
寧費時也要嚴控產量,製茶讓個性變龜毛求完美
踏入茶產業10年歲月,白俊育認為茶對他的性情影響深遠,以前做任何事情時常抱著差不多心態,而今對製茶工作卻是嚴謹講究馬虎不得。「製茶的過程中,有一道熱風萎凋的工序,每一次製茶,我會嚴格控制茶菁的重量只能在120台斤到125台斤之間,超過這個重量會讓茶菁發酵不齊,很難維持茶葉品質和茶湯香氣;當然,在茶菁盛產時,很多人勸說,多做一些量可以加快生產速度,但我仍然斤斤計較,堅持不放水,寧願花更多的時間製茶,也不願省時卻壞了招牌;我知道製茶讓我的個性變得很龜毛,幾乎要求自己必須做到近乎完美。」白俊育說。
在白家的製茶廠,有白俊育和弟弟及父母共同努力,一家人分工合作,各司其事,讓他深感成就,「回來製茶,我覺得它至少讓我們一家人都住在一起,然後做同樣的事,聊同樣的事,聊同樣的茶葉,也談論我們自己的未來。」
從一個年輕愛玩的大孩子,進化成為可以將製茶精髓學下來,甚至追尋更極致製茶手藝,對自己的每一步付出的努力都十分滿意,身為製茶職人的精神與價值是什麼?白俊育自信地說:「對我來說製茶人的精神和價值就是能製作出一杯好茶,這杯茶必須有豐富的香氣,茶湯甘甜,有喉韻,這是茶的外向表現;那內向就是,你可以喝到這支茶這麼的漂亮,引導你去想,有多少人,做了多少努力去完美、完整它,這就是我對製茶人精神價值的詮釋。」
【延伸推薦】
節目|《我在工場拍拍手》:走訪全台16個工“場”,包括:飛機維修廠、遊艇製造廠、酪農場、螺絲廠、麵包廠、伐木場、米酒廠、玻璃工廠、家具工廠…等等,彰顯產品製造的細節美學、以及職人們追求精進的態度,將生硬的產業題材提煉出溫柔的故事。本節目透過多視角鏡頭的敘事手法,讓觀眾身歷其境走入工廠,彷彿經歷了工業美學和人文紀實相結合的旅行,本節目每個單元,皆拍下每位職人的雙手,為這些撐起台灣重要產業的幕後英雄們喝采。
戲劇|《茶金》:不認命的茶商千金、熱愛鄉里的茶葉大王、尋家無依的失意戰俘、力爭上游的窮學生、絕妙配茶功力的天才茶師、斡旋於冠蓋間的風華名伶、在商場上打仗的霸氣將軍,他們都在大時代洪流中扭轉著命運,也都如同從一片茶葉到一杯茶,受過傷才有獨一無二滋味。
文章|機務員需耐高溫且不畏風雨,賴志豪:享受破關打怪的成就感
作者:温佳琦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5.19
從事電視節目企劃/製作,廣告影片拍攝等相關工作。喜歡聽人說故事並且從中聽出人的個性。勇敢嘗試未曾經歷的任務,期盼讓生活多點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