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寶寶更需要哺乳,神奇的母乳是營養也是良藥

三十多年的行醫與照護經驗,讓我深切感受到,母乳哺育對於嬰幼兒健康的重要性。尤其對早產兒來說,更是如同藥物般的救命存在。紀錄片《神奇的母乳》帶領觀眾從母乳成分研究、早產兒醫學臨床照顧、母乳庫捐贈奶及商業化人工配方奶等不同角度探討母乳,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母乳的奧秘及難以複製性。

圖/紀錄片《神奇的母乳》

多年前,我在新生兒加護中心遇到一位第一胎懷孕30周自然產的媽媽,在寶寶住院後的第二天就帶著一管空針筒裝的母乳送到到加護病房來,並且和帶著鼻罩式正壓換氣呼吸的寶寶一起進行袋鼠式照護的肌膚接觸。我很好奇她如何這麼快就有奶水可以提供給早產寶寶,原來在安胎時護理師就告訴她,萬一寶寶真的早產,她的母乳對寶寶非常重要,並且也建議她在產後要盡快開始頻繁地擠奶,可以促進奶水分泌。

因此她從產前就開始準備,也透過護理師的協助,實際在乳房模型上練習。同時護理師也建議,如果寶寶情況允許的話,可以多和寶寶有肌膚接觸,讓寶寶比較穩定,也能讓自己的奶水分泌較流暢。所以她很認真的在產後兩個小時左右,就開始擠奶了,一天醒著的時間大概共擠了九到十次,大約努力半天左右,就開始有明顯乳汁滴出了。醫療團隊也協助她和寶寶可以不限時間的肌膚接觸(袋鼠式照護),她發現在肌膚接觸後,奶水流出更明顯,最後在寶寶出院時,已經可以順利的直接哺乳了。

母乳是早產兒的救命糧食,減少壞死性腸炎有助神經發展

多年的研究一再證實,母乳對於早產兒的必要性,尤其是減少早產兒的壞死性腸炎,有助減少死亡; 而且哺乳越久、量越多者,早產兒的長期神經發展越好。這個媽媽因為產前就接受到足夠的資訊,自己做好了心理準備,加上產前及產後都有醫療團隊的協助,同時和寶寶有足夠的肌膚接觸,讓她可以和一般的足月產媽媽一樣,很快地順利產生奶水,而且寶寶的狀況也相對穩定,最後可以順利親餵母乳。

但不少媽媽可能因導致早產的疾病,或者太晚開始哺乳或擠乳,而造成奶水分泌比較慢開始。也可能因為寶寶早產的狀況不穩定,或者自己身體的不適造成自己身體及心理上的壓力,同時又和寶寶分離,都會讓奶水無法順利地產出。

此時母乳庫的捐贈乳,就可協助媽媽渡過前面這一段奶水分泌不順暢的時間,減少媽媽對於自己奶水不夠的擔憂和自責,讓媽媽可以慢慢經由多擠奶,以及多和寶寶有連結的方式,如透過多肌膚接觸,分離時可以多看寶寶的照片或影片、聞寶寶穿過的衣物等,逐漸建立自己的奶水。在寶寶還不能喝到自己媽媽的奶水前,安全的捐贈乳也可減少寶寶感染的機會,對於早產寶寶有很大的幫助。

圖/紀錄片《神奇的母乳》

母乳更適合早產寶寶,過渡期可使用母乳庫的捐贈乳

目前國內有台北台南兩座母乳庫,以及台中的母乳庫衛星站一起接受捐乳並做適當處理,提供安全無虞的捐贈乳。但是要提醒的是,對早產寶寶,最好的還是自己媽媽的奶水,因為奶水的成分比起捐贈乳而言,會更適合早產寶寶。因為捐贈乳多數來自足月且月齡較大寶寶媽媽的奶水,對於越早產的寶寶,因為營養需求較高,可能還會需要在母乳中添加一些蛋白質、電解質的補充物,如母乳添加劑等。

經驗中,有些家長會在早產寶寶出院後,還來門診要求醫師填寫請領捐贈乳的申請單。一般來說,除非寶寶是因為特殊狀況,如短腸症,需要長期使用母乳,而母親又無法分泌奶水時,才會在出院後還持續使用捐贈乳。否則,我會希望母乳庫的母乳,能留給住院中早產寶寶優先使用。同時也請家人多多支持媽媽,讓媽媽可以盡可能放鬆心情,專心地和寶寶多肌膚接觸直接哺乳,或者是多擠乳來增加奶量。讓早產寶寶多少吃到自己媽媽新鮮的母乳,都是十分珍貴的。如果出院後媽媽的奶水仍不夠時,可以和新生兒科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配方奶。當然,如果母乳庫的奶水供應量充足的話,那又另當別論。

圖/紀錄片《神奇的母乳》

哺餵母乳不是萬靈丹,仍需注射疫苗與定期篩檢

不僅早產寶寶需要哺乳,其實對於所有嬰兒餵食的建議,最好都是自己母親親自哺乳,減少收集及儲存過程中一些營養素的衰減。因為上班或者生病不得不母嬰分離時,最好是喝母親剛擠出來新鮮奶,其次是母親的冷藏奶水,冰凍奶水,然後是母乳庫經過處理的捐贈奶,最後是嬰兒配方奶。因為母乳庫的捐贈奶供應量有其限制,因此訂有取乳者的優先順序,通常住院期間的早產兒及特殊病嬰為第一優先。網路上販售的母乳,因為沒有經過檢驗以及運送過程中沒有嚴謹的處理,可能造成汙染,因此並不建議使用。

紀錄片《神奇的母乳》及已知的研究觀察中均可發現,哺乳嬰兒感染性疾病、嬰兒猝死症、以及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及癌症的機會可以減低。對於早產兒減少壞死性腸炎的風險,更是非常重要。哺乳對於母親的健康也有助益,可以減少乳癌、卵巢癌、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謝性症候群的風險。

要提醒的是,哺餵母乳不是萬靈丹,我認為哺乳如同我們身而為人就應該呼吸新鮮空氣、飲用乾淨的水一樣,是基本人權 ; 不代表哺乳的母嬰就不會生病。該做的其他健康促進動作,如:疫苗注射、健兒門診,母親的健康檢查,如乳癌篩檢等等,還是需要。

【延伸推薦】

紀錄片|《神奇的母乳》:母乳在新生兒照護中屬於「藥物」,對於早產兒的存活非常關鍵。最新實驗結果顯示,成人的疾病可能也可用母乳治療。

文章|母乳成分難複製,親餵有助嬰幼兒發展降低育兒壓力

文章|母乳是活的,配方奶的黃金標準來自於母奶

作者:陳昭惠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5.04

陳昭惠醫師

陳昭惠醫師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 特約醫師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榮譽理事長

陳昭惠醫師是一位新生兒神經學專家,堅信並實踐以家庭為中心的新生兒發展性照護。她參與哺乳講師訓練、支持網絡建立、和母嬰親善醫院醫院等計畫以支持和促進母乳哺育,並倡議對所有母嬰的全人照護,不論其餵食方式。

她是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第一任理事長及榮譽理事長。三年前從台中榮民總醫院退休後,她仍參與該院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門診,並在新生兒病房和產後護理之家持續與年輕醫師及新手家長分享醫療照護和育兒相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