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雷米:我的父親生於血腥的戰火中,但仍教導我用愛化解仇恨

二戰期間,我的爺爺曾參加美國盟軍行動,在法國血戰納粹軍隊,戰爭結束後回到家鄉,卻又遇到阿爾及利亞內戰爆發,被迫舉家離鄉背井。爸爸在這樣萬人喪生的動亂環境下成長,但他仍然教導我們以德報怨,就像 《我的戰爭限動》中,受納粹迫害的主角爸爸一樣。

示意照片

我小時候,爸爸常常跟我們講爺爺的精彩故事。

大約兩百年前,我爸爸的祖先們就在阿爾及利亞定居,當時阿爾及利亞是法國的殖民地。1944年的夏天,爺爺認為不能讓瘋狂的希特勒大亂兩千年的法國歷史,他準備參加美國盟軍「龍騎兵」(Operation Dragoon)登陸行動入侵法國。身為自由法國第一軍團的士兵,我爺爺與盟軍順利登陸普羅旺斯的沙灘,德國軍隊因盟軍的快速推進而迅速撤退。

1944年底,爺爺與同僚在孚日山裡打了幾場血流成河的惡戰之後,成功地解放了史特拉斯堡(The liberation of Strasbourg),這是亞爾薩斯(Alsace)最大的城市,法國東北的「亞爾薩斯與洛林」(Alsace-Lorraine)幾乎都回到盟軍的手裡。

爺爺希望戰爭可以趕快結束,因為他想要跟親愛的老婆過聖誕節,不過沒有想到他要等隔年的春天才能回到家。

戰火無情讓親人分隔兩地,《我的戰爭限動》娓娓道來

在阿爾及利亞,奶奶內心萬分焦急,她夜夜期待丈夫能平安歸來,更擔心他會戰死沙場,每天以淚洗面,憂心忡忡。爺爺寫給奶奶的信上說著,「戰爭就快結束了,不用擔心,我很安全,很快就會回到她身邊。」事實上,爺爺是在德國邊境的森林裡,在嚴寒刺骨的天氣雨敵機轟炸之下過年的。

雖然冬季來臨,瑞雪霏霏,納粹卻沒那麼容易地離開法國土地。軍隊接到來自希特勒的命令是:不管代價如何,不要讓盟軍過萊茵河入侵德國,所有的士兵要捍衛邊境,直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顆子彈。

1945年四月,希特勒自殺,日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第三帝國戰敗了,戰爭結束了!爺爺終於可以回阿爾及利亞與老婆過安穩的日子。

爺爺經歷過的這段歷史,也是《我的戰爭限動》影片的歷史背景。《我的戰爭限動》用現代社群媒體的限時動態呈現方式,用荷裔猶太女孩艾絲特的角度,道出這一家人因為納粹屠殺猶太人、被迫四散家破人亡的悲傷遭遇。

戲劇《我的戰爭限動》以荷裔猶太女孩艾絲特的角度,道出二戰時猶太人的遭遇。圖/《我的戰爭限動》

爺爺強撐到二戰戰火結束,另一場血腥內戰卻又開始

《我的戰爭限動》中,艾絲特的母親與二哥被抓入集中營過世,她為了活命隱姓埋名,苦撐到戰爭結束後,終於與唯一的親人大哥團聚。在實際世界裡,二次大戰結束、我的爺爺回家鄉不久後,卻又開始了另一場戰爭:爭取阿爾及利亞獨立的阿拉伯人,開始武裝反抗法國人的統治,法軍心狠手辣的手段,又展開一場漫長而血腥的內戰。

我的爺爺幾次險遭毒手,身邊多人遇害,老婆差一點被強暴、姑姑被刺殺、隔壁家阿伯被砍頭。為了躲避被阿拉伯殺手謀殺,爺爺只好離開自己的家坐船移民到法國,這絕對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選擇。

1962年夏天的那一天,我爸爸才十歲,站在往馬賽的船橋上,他凝神遠視,天真的以為這次是他最後一次看到太陽。

爺爺上次到法國,是身為來解放法國的驕傲士兵;這次反而成為不受歡迎的難民,一個「黑腳」(Pied-Noir,指在阿爾及利亞出生的法國人),一到馬賽就面對法國人的鄙視與歧視。面臨兩次戰爭之後,竟然還有第三個人生的大挑戰。這個挑戰沒有殺人不眨眼的納粹士兵,也沒有狂熱的阿拉伯戰士,只有對他有很大的偏見的法國公民,這次奮鬥要從零開始、適應當地的新生活,努力賺錢養大六個小孩,並且促使孩子們跟法國主流社會融合,毫無疑問,這並不是一場簡單的戰鬥。

吉雷米(右)與父親。圖片提供/吉雷米

了解歷史不足以消彌戰火,應用網路力量積極支持民主人權

我爸爸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成長於萬人喪生的悲慘戰火中,失去他應有的童年與天真。環境迫使他成長,雖然他明知世界上處處有不公平、貧困與仇恨,但是仍常常跟我們說:「我們絕對不可以以牙還牙,用仇恨對抗仇恨,反而必須不停地用愛來與仇恨抗爭。」就像在《我的戰爭限動》裡,艾絲特的爸爸一個人死守家園,最後孤獨病死,但他仍用最後一口氣告訴艾絲特「人不能冤冤相報,要以德報怨。」

看完《我的戰爭限動》後,我情不自禁地想問自己一個問題:了解過去是否可以防止暴力和犯罪的重演?

毫無疑問,了解過去暴力和犯罪的可怕後果,可以幫助並阻止人們重蹈覆轍。就像西班牙哲學家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的一句名言:「那些不能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教訓的人,注定要重演歷史的悲劇。」意思就是說應要學會敬畏歷史,從史記中吸取教訓。

但是自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地仍有戰火,我們卻看到歷史一直在重演,人類不斷的犯同樣的錯誤,似乎永遠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可見僅僅了解過去是不夠的。我認為活在社群媒體時代的我們,應該要更積極地去用網路的力量來團結起來、支持民主、捍衛人權以及強烈譴責獨裁政權。

【延伸推薦】
台灣國際兒童影展|《我的戰爭限動》:二戰期間,艾絲特努力記錄自己戰火下的生活。如果有天戰爭爆發,你會如何透過社群媒體呈現戰時經歷?
文章|如何用故事和孩子討論戰爭?用生命經驗引共感,找尋動亂中的重要信念。(一起說故事)

作者:吉雷米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3.21

吉雷米

來自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作家跑者吉雷米,獲文化部推薦高專人才歸化,內政部審核拿到中華民國身份証,深耕臺灣十餘年,對臺灣多元語言文化著迷,不僅探訪各部落學習不同族語,通過布農語認證,現在是臺語行腳節目的主持人,除了用雙腳觀察紀錄臺灣的一切,更曾揹著三太子環跑臺灣,感受這片土地獨有的深厚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