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婕妤曾在廁所徒手接生,為幫助無國籍寶寶搬家超過一百次

在關愛之家,大家都叫楊婕妤咪咪,意思是「媽媽」。像母親一樣到處奔波是她的日常,舉凡深夜接送產婦、照顧孩子、縫製義賣品、甚至徒手在廁所接生嬰兒,還要應付各種檢舉,為此搬家至少超過一百次。她心中的理想,就是替失聯移工和孩子打造無私且共享資源的大家庭。

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圖/《有時Mama,有時 Mimi》
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圖/《有時Mama,有時 Mimi》

「等了九個月,已經很久了,一路上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期盼已久的終於來了……。」產房裡,新生兒呱呱墜地,印尼籍移工媽媽Yuni與丈夫倆人守候了一整夜,終於喜悅地迎來家庭的新生命。

不過,Yuni必須先將孩子暫時託付給「關愛之家」照顧,這是一個台灣庇護無國籍孩童的民間團體,因為Yuni仍必須工作,台灣法律並不保障社福移工擁有和台灣公民一樣工作權。另一個更艱難的處境是,Yuni是失聯移工,孩子在台灣期間無法擁有身份,沒有健保卡、也沒有權利與保障,他是一個無國籍寶寶。

楊婕妤也是單親媽媽,常陪伴孤單產子的失聯移工

2022年初,全台有超過五萬六千名失聯移工,包含許多懷孕待產的媽媽,她們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工作,因為各種原因成為了失聯移工,而這些在台灣出生的孩子,也宛若在社會中隱形,無法擁有就醫安置的保障,常面臨生病、棄養、無處可去甚至死亡的困境。

楊婕妤在1986年創建了關愛之家,起初是為了服務愛滋病患與愛滋孩童,但隨著在台外籍移工增加,1997年起,她開始協助外籍落難人士、新移民以及外籍移工與其子女。

「懷孕很孤單的情況之下,又面臨人生中的生死決戰,真的很需要陪伴,需要有人陪著她們。我以前也當過單親媽媽,也自己去生孩子過,因為老公有外遇,知道那種感受,所以我常常看著那些孩子出生。」楊婕妤說。

圖/《有時Mama,有時 Mimi》
圖/《有時Mama,有時 Mimi》

9個月大無國籍寶寶染病身亡,推動打疫苗政策改善

在關愛之家,大家都叫她咪咪,意思是「媽媽」。近13年來,她幫助超過700位出生在台灣的無國籍寶寶,為這些無法擁有家的孩子,打造一個安全、溫暖的聚落,讓他們平安度過人生充滿風浪的開端。

但許多無國籍寶寶,常在出生沒多久,就得面臨生死交關。由於產婦若沒有在醫院生產,就無法領取寶寶手冊,過去台灣沒有任何醫療院所,能為這樣的孩子提供疫苗施打的服務,許多孩子來不及長大,就離開了。

咪咪說,她見證了許多生命的離去。她手上拿著幾張嬰兒照,說起「冰冰」的故事。2016年,他的母親將他留在關愛之家,楊婕妤四處詢問診所、衛生局、醫院,想幫冰冰打疫苗,卻四處碰壁。九個月後,冰冰感染了肺炎鏈球菌,一天內就去世了。

冰冰的遭遇喚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在關愛之家的推動下,這個案例終於讓政府部門動起來,疾管署召開了跨部門會議,調整政策,才終於成功讓失聯移工孩子,也能享有打疫苗的的基本健康權益。

無國籍寶寶「冰冰」。圖/《有時Mama,有時 Mimi》
無國籍寶寶「冰冰」。圖/《有時Mama,有時 Mimi》

遊走於法律邊緣,唯一信念是人道救援沒有條件

咪咪的日常,總是在奔波在路上,她要深夜接送產婦、幫忙照顧孩子、縫製義賣品、學會徒手在廁所接生嬰兒,還要應付各種社會單位、鄰居的檢舉,甚至是社會大眾的質疑。

「昨天才有四個警察,去我們以前辦公室,說有非法外勞跟小孩,去抄。」咪咪無奈地說,關愛之家被鄰居檢舉、警察上門都是家常便飯,她算了算,至少已經搬過一百次家。

「我們在做的工作,在於這個合法跟非法之間的界線,是非常敏感的。」

有人會批評她包庇非法,知情卻未通報失聯移工,等同觸法。「但我唯一的信念是,需要被幫助的人,我們去拉他們一把,助人是沒有條件的……如果我沒有幫她,她可能在山上,在某個地方自己產子,然後造成生命危險。」

咪咪相信,人道救援沒有條件,她無懼後果,對這群被排除在台灣社會之外的底層伸出援手,一路走到了今天。

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圖/《有時Mama,有時 Mimi》
圖/《有時Mama,有時 Mimi》

咪咪的願景是,讓關愛之家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地方,眾人共享所有的資源,一起努力共同創造充滿愛與安樂的生活。。她以行動實踐理想,她和工作夥伴,以及數十個孩子共處同一個屋簷下,幫孩子慶生,帶孩子去公園、海灘玩耍,陪孩子學習,眾人努力創造一個超越血緣關係,相互扶持的大家庭。

【延伸推薦】
紀錄片|獨立特派員《有時Mama,有時 Mimi》:外籍移工已經成為台灣產業及家庭照護人力重要的一環,目前台灣有七十多萬的外籍移工,卻有六萬多名成為失聯移工。這些失聯移工中不少生育下一代後,孩子就成為沒有任何教育及醫療保障的黑戶寶寶。而關愛之家的楊婕妤遊走在法律邊緣,只為捍衛這些無國籍寶寶的生存權利。
文章|關懷移工弱勢被罵胳臂往外彎?李麗華:因為看過太多家破人亡
文章|台灣人都救不完,還要救外國人?傷病移工的哀歌與救援(吳佳芊)

作者:藍雨楨
責任編輯:陳珊珊、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3.02

藝文工作者,自由撰稿人,清華大學人類所碩士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