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摸到台灣的心臟!」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讓「池上斷層」揚名國際

2022年918池上地震,讓「池上斷層」再度成為討論焦點。早在1981年起,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就開始與團隊研究台灣東部板塊運動,還在池上斷層帶設置潛變儀測量數據,從此打響「池上斷層」的國際名聲。

圖/《大地之心 – 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

一個法國人,卻投入台灣地質研究30多年,不僅開啟台灣學生科技交流公費留法的大門,催生了911大地震台中霧峰地震教育園區,更意外發現了台東池上米美味的秘密!

安朔葉勤跑台灣研究地質 太太笑問:「你是不是在台灣有情人?」

1979年,中美斷交後,台灣希望能增加一些歐洲邦交夥伴,所以由台灣大學地質系聯合中央地質調查所,邀請三位法國地質教授來台進行環島之旅。教授們一致認為台灣位於太平洋板塊聚合最激烈、最精彩的地方,宛如世界寶石中的寶石,因此回到法國後,力薦熱衷於研究地質活動構造的安朔葉教授(Jacques Angelier)來台。

法國地質教授安朔葉。圖/《大地之心 – 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

1981年,安教授第一次踏上台灣寶島,他看到台灣池上大沖積扇、海岸山脈、因板塊運動傾斜的邱家古厝……等,發現台灣的確是一個最好的板塊運動實驗室,從此和台灣結下不解之緣。他一年到頭都往台灣跑,讓太太開玩笑地問:「你是不是在台灣有情人?」

安教授對地質的熱愛,從年輕就嶄露無遺,安夫人回憶道,「我一開始認識他,就知道我最大的情敵就是『地質學』。」台灣東部板塊聚合活動速度快,呈現精彩的造山場景,讓安教授念念不忘。他用獨特精緻的手繪,畫下一張張台灣地質構造圖,有人形容他是一位「地質藝術家」,可以透過一張素描,鉅細靡遺的表達許多含意,讓人看見地質之美。

圖/《大地之心 – 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

建立台法地球科學雙邊合作計畫,開拓台法學生交流

除了啟發許多學生對地質研究的興趣,安教授也積極為台灣學生爭取留法的機會。當年台灣留美學生占了95%,幾乎沒有留歐的學生,在安教授多方奔走努力下,法國在台協會和台灣教育部終於在1989年開創了台法地球科學雙邊合作計畫,為台灣培育了10位地質博士。

圖/《大地之心 – 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

對學生來說,安教授既是老師,也像朋友。每天早上進到研究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泡咖啡,到了下午,會改喝台灣的烏龍茶。安教授很喜歡和學生討論研究論文,常說:「我靈光一閃,突然有個想法,不知道這可不可行,那我們一起來試試看……」,他永遠有新的點子,也永遠有笑話可講,總是樂觀的看待所有的挑戰。

每次到台灣,安教授有80%的時間都帶著學生到野外探勘,頂著夏季的太陽,一群博士和準博士生在山上測量岩壁,還曾被路過的原住民當作反面教材,指著他們告誡孩子說:「你要好好讀書,不然將來長大就會和他們一樣辛苦做工!」

圖/《大地之心 – 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

在台灣研究期間,安教授融入台灣文化,每到一個地方做研究,他都會尊重當地習俗,先「拜碼頭」,到土地公廟拜拜。他也請學生為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叫做「安朔葉」,靈感來自他身上總是帶著蓬勃盎然的春天氣息。他還因為電視廣告而喜歡上台味提神飲料「保力達B」,甚至推薦法國友人,「要用這個來準備明天的體力。」

池上米美味關鍵,竟與斷層息息相關!

經過長年的探勘,安教授帶著學生發現台東著名的「池上米」特別香甜美味,與斷層地質活動息息相關,因為地牛翻身加速山脈礦物質流動並翻動土壤,才讓米又香又甜;同時發現池上斷層具有季節性鎖定的特性,研究團隊於1998年在池上斷層帶設置五座潛變儀,安教授興奮地說:「我摸到台灣的心臟了,它在動、在跳。」從此打響了「池上斷層」的國際名聲。

隔年,台灣發生921地震,安教授立刻從法國飛到台灣,觀察推論出長達一百多公里的「車籠埔斷層」,讓整個台灣地塊都受到地震影響,並建議政府保留台中霧峰光復國中的地震現場,提供全世界研究活動斷層的科學家一個觀察點,希望新生代的研究人才在這方面能夠有所貢獻,防範地震帶來的災害。

無論是一塊小尺度的石頭,或是舉目遠眺的高山,安教授都能看見當中細微、奈米範疇裡面的意義,透過身體力行向學生示範,「答案就在現場,要親身去體會」。

30年間,安教授為台灣記錄了30本珍貴的手繪野外地質調查手札,簡單一張圖,描繪了地層百萬年來的滄桑,以及頂尖地質學家頭腦裡的靈光乍現。2010年安教授過世後,複刻本被收藏在池上地質博物館中,紀念安教授對台灣的貢獻,也讓下一代學者得以沿著安教授所鋪的路徑,繼續訴說大地的故事,帶領台灣走出自己的路。

【延伸推薦】
紀錄片|《大地之心-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1981年,任教於法國居禮大學的Jacques Angelier安朔葉,首次來到臺灣,從事大地構造及演化研究,自此對這個年輕而活力旺盛的島嶼,一往情深。
文章|他讓池上斷層登上國際!一位愛喝保力達B的法國人:地質學家安朔葉

文字整理:文蔚然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1.12

資深媒體人,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喜歡觀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期望能透過用書寫將正向力量匯聚筆尖,豐富讀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