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未必有真相!用事實查核工具破解AI深偽影片和假消息

想像一下,《零日攻擊》劇情成真,戰爭終於發生了,在通訊困難的情況下,各種網路消息四處流竄,真假難辨,忽然有一則影片瘋傳「總統在鏡頭前宣佈戰敗投降」,這是真的嗎?《鹹魚小隊》分享如何善用各種事實查核工具,如Google搜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等網站工具,學習辨別消息真偽的知識和技術。

新型態的戰爭和過去傳統戰爭大不相同,在當代的戰爭中,資訊戰早已成為強大的武器,透過散播各種不實消息,滲透社會輿論、造成民眾的認知混亂與心理不安,誘使民眾採取不當行動,最終達成干擾社會秩序、動搖人心,以取得戰爭優勢。

若不想成為被割的韭菜,我們又該如何在龐大的資訊中,識破惡意的假消息,做好事實查核,找出真相?

資訊戰之生存指南「冷確查」:冷靜、確認、查證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研究員陳柏樺表示,戰爭發生之前,敵方會提前釋放許多不實消息,預先干擾社會大眾的認知和資訊來源。等到真槍實彈的戰爭開打後,敵方會換成釋出另一種型態的假消息,例如,某地已被敵方佔領,或是敵軍戰火強大,我軍潰敗或投降等,意圖使民心潰散。

若要資訊戰中殺出生路,請謹記三字秘訣:「冷確查」。

「冷」就是「冷靜」,收到訊息第一時間,先讓情緒沈澱、冷靜下來,才能獨立思考;「確」是「確認」,思考這則訊息的可信度有多高,「查」則是「查證」,運用各種方法檢視資訊真偽。

換句話說,要在資訊戰勝出,民眾需要自我訓練,培養出面對各種消息,尤其是時會激起、擾動情緒的重大消息時,學習保持冷靜、養成獨立思考的心理素質。同時,也要聰明地學習善用各種工具,辨別訊息來源可信度,做好事實查核,才能夠做不被假訊息左右,做出明智的判斷。

善用Google搜尋、以圖搜圖做事實查核

先做個小練習,當你收到朋友從Line群組傳來一張照片,說從高雄到台南的火車看出去,窗外竟然全部變成光電場,附上了一張照片佐證,你要怎麼求證消息的真實性呢?

網路時代,收到各種訊息都要保持「冷確查」謹慎態度。圖/《鹹魚小隊》
網路時代,收到各種訊息都要保持「冷確查」謹慎態度。圖/《鹹魚小隊》

先,第一步先從照片本身去判斷真偽,思考這張照片是怎麼拍到的?誰拍的?收到照片的情境是朋友說「搭火車時拍的」,但此照片明顯為空拍角度,與友人說的話明顯不符,真實性有待商榷,可以合理推測是網路流傳或AI生成的照片。

第二步,善用Google工具查核資訊的人事時地物,這裡必須大力推薦事實查核秘密武器第一名:Google「以圖搜圖搜尋」,使用者可上傳圖片或提供圖片網址來尋找相似圖片和相關資訊,可使用手機的Google智慧鏡頭或在瀏覽器中輸入images.google.com即可。

許多案例是,網路圖片為真,並非AI生成,卻張冠李戴放入錯誤資訊或真假資訊混雜,讓人無法判斷真偽。在烏俄戰爭期間有個經典案例,一張網路瘋傳照片顯示烏克蘭農民在跳蚤市場拍賣俄軍戰車,其實,只要用該照片反向圖片搜尋,就會發現照片其實出自俄羅斯的軍事博物館。

若要進階查核事實,可用Google衛星地圖比對地景資訊,在Google地圖輸入地標關鍵字,接著打開「街景模式」即可看見實景,還可利用「時間回溯」來比對不同時期的地景和店家,來確認資訊正確性。

Google以圖搜圖功能有助確認圖片與敘述的真假。圖/《鹹魚小隊》
Google以圖搜圖功能有助確認圖片與敘述的真假。圖/《鹹魚小隊》

AI高速學習,生成逼真人臉

不過,如果照片或影片根本就是AI生成,以假亂真,我們該如何判斷真實性?為什麼AI能夠生成如此逼真的圖像和影音?

成功大學統計學系副教授、台灣AI專家許志仲,簡單扼要解釋AI的原理。AI是一種演算法技術,不妨想像AI是人類發明的機器人,如同人類,讀越多書,學習越多,就可以變得更聰明。在AI機器學習中,只要不斷餵養AI大數據,AI就能夠不斷吸收、成長,越來越有智慧,能協助更多人類希望達成的工作。

目前坊間四處流傳的「深偽(Deepfake)」照片或影音,則是奠基在AI技術的「生成對抗式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簡稱GAN)」之上,試著想像,有兩個AI相互合作、對抗,一方是辨識器,接收大量人臉照,學習人臉應具備的特徵;另一方則是生成器,不斷生成圖片給辨識器審查給出建議,兩個AI透過高速運算不斷計算互動,最終就能夠生成逼真的人臉。

找出AI破綻:觀察人臉邊緣、瞳孔、眨眼與嘴角抽動

以目前AI技術來說,許多生成圖片仍有破綻,通常影像中的物件邊緣可能不太平整,如人臉、頭髮等邊緣,背景則會有奇怪的融合痕跡或破綻。此外,也可放大照片觀察眼睛,因為AI生成的瞳孔可能不規則,若是影片,AI不會眨眼或次數過少、真人嘴角說話通常有自然抽動,AI則會顯得僵硬。

隨著AI技術日新月異,辨別難度越來越高,甚至連即時視訊都可能不是本人,而是AI的深偽(DeepFake)技術「換臉」!也可能從頭到尾都是由AI虛構一個不存在的人。

要對付這樣的騙局,許志仲建議,可要求對方用手慢慢揮過臉部,或在臉面前比YA,通常這時影像本身就會出現變形的破綻,可順利識破偽造。此外,許志仲也帶領團隊研發了一個DeepFake深偽偵測網站,可將影片上傳分析該影片AI變造機率。

除了人物,若是AI仿造的景觀或地景,不妨仔細觀察路標或符號,通常這裡是露出破綻的地方。

儘管如此,要判斷深偽照片的真偽,目前不管是人眼或偵測網站,都無法百分百準確偵測真偽。最終,我們仍必須保持警覺心,在多方查核前,不要輕易相信眼前資訊。

面對可疑視訊,可要求對方在臉前比YA判別是否有變形。圖/《鹹魚小隊》
面對可疑視訊,可要求對方在臉前比YA判別是否有變形。圖/《鹹魚小隊》

保持謹慎懷疑,用公信力網站與工具辨別假消息

在戰爭時期,最常見的假消息之一就是災難訊息,無論是天災或人禍,災難資訊都會第一時間激起人們的激動情緒,讓人失去判斷力,達成快速地被大量傳播的目的,尤其是深偽災難影片的傳播速度,殺傷力尤為巨大。

正因如此,全民都有責任學習各種資訊辨別工具,別忘了資源就在我們身邊,如政府官方的資料庫、官方或研究機構統計數據、公開資料等,都可以有效協助我們交叉比對資訊正確性。除此之外,還有台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都是獲得國際事實查核聯盟認證,具公信力的台灣單位,網站有提供許多實用事實查核工具與教學,可多加善用。

當我們辨別出假消息,下一步行動,就是要遏止假消息擴散。常見如家族Line群組上出現不實新聞或謠言、懶人包時,透過反向查詢的正確資訊,加以澄清事實,讓更多人免於受害。

台灣正面臨各種戰爭威脅,看似無重大影響的假消息,日積月累也會成為重大的國安議題。資訊戰早已排山倒海而來,辨識假消息已是全民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打開螢幕即是戰場,讓我們從今天就做好準備吧!

假訊息怎麼辨別?

事實查核小工具總整理:
Google以圖搜尋
Google地圖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MyGoPen
Which Face Is Real(AI圖片辨識練習網站)

【延伸推薦】

節目|《鹹魚小隊》:以「青少年挑戰災難任務」為主軸,由科學擔當「嚴八」隊長和救難擔當「三條魚」隊長,帶領小隊員們挑戰戰爭災難的科學實境節目。

影集|《零日攻擊》:故事聚焦於台海危機,透過十個故事展現各方的角力與抉擇。劇情涵蓋恐攻、紅色滲透、網路戰、選舉、宗教組織、社群操控等多重危機,寫實呈現台灣如何面對動盪年代的命運考驗。演員陣容集結連俞涵、高橋一生、杜汶澤、謝怡芬等,細膩詮釋人性抉擇與家國情感。

作者:藍雨楨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8.11

藝文工作者,自由撰稿人,清華大學人類所碩士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