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為美中強權脅迫對手的武器,人民如何在戰火中夾縫求生?

台海戰爭風險節節升高,中共在台海周邊進行各種海空軍事演練與挑釁,中共施行實際武力脅迫下的台灣,到底離我們有多近?影集《零日攻擊》呈現出戰爭噩夢下台灣人該嚴肅以對的各種場景,台灣人該盡速強化社會應對衝突的韌性,還是內耗對立、無所適從?更該思考的是該如何盡力壯大台灣,在險惡夾縫中求生存,而不是隨著政客的魔杖起舞。

圖/《零日攻擊》
圖/《零日攻擊》

編按:本文討論涉及《零日攻擊》劇情,請斟酌閱讀。

《零日攻擊》首集的劇情很快便把下一場的台灣總統大選和隨即發生的台海武力衝突連在了一起,這是以充滿小確幸生活自豪的多數台灣人,始終難以具體想像、認真面對,但卻越來越覺得無法逃避的夢靨。

但《零日攻擊》的編劇並非只是用傳統的藍綠對決框架來處理這個生死存亡的大議題,而是很有想像力的構思出下一場的台灣總統大選,是由一位年輕、形象清新的歸國台灣人打敗了綠營的年長總統,雖然這位年輕的新總統全心想以實力維持兩岸和平的現狀,但她的政治基礎卻是來自於一個想和中國統一的政黨,那麼面對著終於襲來的武裝衝突,處在犧牲主權求和與強硬對抗的兩種路線之間的新總統,該如何帶領台灣在如此險惡的夾縫中持續生存、壯大呢?

這是《零日攻擊》首集丟給觀眾思考的大哉問,當然即使大敵當前,編劇並沒有把劇中政客的言行扁平化,變成只是滿口仁義道德或是抽象價值的背稿機,而是把場上每個大玩家面對客觀情勢做出冷酷的利益算計和陰謀詭計都呈現在觀眾眼前。

換言之,《零日戰爭》的製作團隊不是要出創造動人但虛幻的正邪對抗神話,或是按照某種意識形態的期望,去製造出一個只是討好同溫層的幻象,而是要每一位螢幕前的觀眾自己好好思考,當潘朵拉的盒子終於打開,世界第二大軍事強權站在門口逼你攤牌的那一刻,執政者該如何冷靜的做出下一個決斷和行動,而不是隨著懷有私心的政治人物的魔杖而起舞呢?

在戰爭噩夢與內部衝突下,執政者該如何做出決斷?圖/《零日攻擊》
在戰爭噩夢與內部衝突下,執政者該如何做出決斷?圖/《零日攻擊》

高階晶片、地理位置、經濟分工:台灣成兵家必爭之地

在試圖回答這個越來越真實,但絕大部分台灣人也希望它永遠不會來的問題之前,值得先退一步思考這部精采影集的核心主題:中共施行實際武力脅迫下的台灣,到底離我們有多近?對此,簡單的回答是:這樣的風險的確越來越高。而根本的原因在於,東亞和世界上其他目前還處於戰爭狀態的地區不同,影響二戰格局的冷戰始終沒有在東亞落幕。

但原本美國蘇聯兩超強對抗結束,全球化大行其道、讓中共進化成國際社會中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大國的機會之窗,在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結束之際已經關上了,但這頭房間裡的大象,一直到第一任川普上任,才被一群美國政府中的對中鷹派官員狠狠戳破,因此東亞情勢從第一任川普政府開始一直呈現倒退,回歸冷戰初期美中在東亞對峙的詭異格局,隨著更多新事件的出現,讓美中之間的對抗逐步升高,武力衝突的陰影盤旋不去,而台灣就是雙方必爭的大棋,完全無法置身事外。

但這場醞釀中的新冷戰,依然參雜了後冷戰年代黃金時期全球化大行其道的新元素,台海變成國際商貿網路中的重要航道、兩岸在經濟上形成了密切的分工、中共利用西方和東亞大國的資金、技術,成為世界頭號製造業強權、台灣在全球高階晶片取得近乎壟斷地位,這些現象乍是有助於確保兩岸和世界和平的,但這不幸只是表象,反過來說,上述的每一點都能被地緣政治角力的玩家「武器化」用來脅迫對手,畢竟說到底,國際政治始終無法擺脫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川普首次上任和拜登政府連續對中共祭出的晶片和半導體製造設備的禁令,就是最好的例子,這讓習近平如臨大敵,不但一舉扭轉國退民進的經濟政策方向,改成由黨國之力全力扶植高科技產業、不顧民生經濟以求自立更生擺脫對外部的依賴,還想盡辦法用表面合法的手段在台灣和美、日等地大肆收購、竊取技術。

另一方面,中共在台海周邊的海空軍事演練,已經被川普的最有力支持者班農(Stephan Bannon)在他影響力很大、台灣駐美大使俞大㵢也剛上過的《班農戰鬥室》(War Room)節目中形容為是在預演(rehearsal)對台動武,而不是單純的演習。台灣的海軍司令唐華也曾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訪問中直指中共對台執行海上封鎖的可能。中共有朝一日這樣做,當然是希望以中斷全球化經濟的日常運作來脅迫其他世界大國接受中共對台的主權要求,並試圖取得和美國協商、撤除各種科技封鎖禁令的籌碼。

《零日攻擊》中的前線備戰景象。圖/《零日攻擊》
《零日攻擊》中的前線備戰景象。圖/《零日攻擊》

台灣社會三種陣營:應對衝突、和平奮鬥、無所適從

也就是說眼下正在發生,把高度全球化的東亞,朝冷戰初期的時光隧道往回拉的奇特局面,會產生各種混亂和高度對立的詮釋,有些人著眼於用盡各種方法維持當前的和平、繁榮;有些人是著眼於越來越高風險,不斷疾呼要強化台灣社會應對衝突的韌性。立場互相對立的陣營,會把情勢的惡化歸咎於是另一邊的錯誤解方所導致,自己這邊才是為了真正的幸福與更好未來而奮鬥,而不是在扭曲現實去創造不存在的「平行時空」。而還沒有選邊站的一般人,對於這種高度分化、對立的形勢便感到痛苦、無所適從,懷念起過去只有和平繁榮的純真年代。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用影集的方式將不論屬於哪個陣營台灣人心中的疑惑、不安,以高度符合現實、又加上合理想像的方面表現出來,只能說是來的正是時候,讓觀眾可以自己想想,到底哪一條路才能讓自己和自己關愛的人繼續現在的安穩生活,是真的只要著在台上講得慷慨激昂的政客說去做就能化險為夷嗎?一旦這個美好的現狀勢必無法維持時,是要含淚妥協犧牲,還是和想要奪走這一切的勢力勇敢搏鬥?

《零日攻擊》的劇組以及所有演員,盡心盡力地呈現出所有台灣人都該嚴肅以對,觀影後好好冷靜思考的各種場景。如果你也是看完後深受觸動的其中一員,那麼這就是最好的時刻去進一步想清楚,面對一個高層專橫貪腐,以狂熱民族主義配上嚴密的監控技術掌控人民,不停整軍經武但還是充斥者被包圍的不安全感的政權,真的靠釋出善意,講類似的語言,就能確保和平?還是在盡力提醒對方戰爭沒有贏家之餘,要先盡可能的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能讓執迷實力就是一切的對手,只好不情願的放棄脅迫,因為它看到的東西讓它痛苦的領悟到,它付不起出手失敗的高昂代價?

《零日攻擊》 公視+熱映中

【延伸推薦】

影集|《零日攻擊》:故事聚焦於台海危機,透過十個故事展現各方的角力與抉擇。

影集|《國際橋牌社》:1994年至1996年的台灣,在外有中國在國際間外交勢力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在內有各政黨明爭暗鬥、波濤洶湧的政治角力拉扯。當時的總統如何在各種內憂外患的重重壓力下突破外交困境、順利訪美,並消弭政治惡鬥、開創台灣總統直選的民主新頁?

文章|台灣人超挺川普?「川粉」「川黑」都該知道的事!

作者:趙君朔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8.4

趙君朔

紐約大學政治系博士班肆業,之後曾長期從事國際業務工作,並為《思想坦克》、《Nownews》 、《關鍵評論網》撰寫國際政治評論 ,現為YouTube頻道《美中台戰情室》主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