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葛飾北齋86歲巨作「須佐之男命厄神退治之圖」,考驗名畫修復師美感與倫理
身為台灣少見的「名畫修復師」,吳盈君從小就對充滿歷史的痕跡的文物感到好奇,還特別到西班牙學成修復博士,因此對紀錄片《重現名畫:葛飾北齋》中的修復專家,面臨還原色彩的難題特別有感,因為修復不只是一項科學...
訪問官員難、找專家證人更難!李惠仁調查報導20年,戳破官學利益共生泡沫
調查報導的一個重點是「尋求專家證言」,但在導演李惠仁調查農業部與家衛所生物安全與學術倫理的《不能戳的秘密III》記錄過程中,國內竟然找不到一位學者願意面對鏡頭,可見學術界自我退縮到什麼程度。但調查記者的工作就是留下紀錄、促成社會重視與討論,即使改變並非一朝一夕。
家鄉與夢想無法共存,港仔記者在台灣找到「夢想之地」
大學時期我隻身赴台求學、後來就業、成家,現在台灣當記者,大家 都知道我是香港人,我也時刻警惕自己: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香港人。 我很感謝台灣讓可以從事喜歡的新聞工作,台灣是我的「夢想之地」,希望能盡量保存更多記憶,向後代訴說不一樣的香港。
雙語政策應以母語優先,拆掉語言等級的階梯,才能營造多語言並存空間
發展雙語政策時,為了保持與發展台灣語言多樣性,我們必須把語言等級的樓梯拆掉,營造多語言並存的無障礙空間。母語乘載著族群的文化、身份和靈魂,提供語言學習的基礎,讓我們理解掌握其他語言。英語必須在母語優先的多語言教育政策下,以包容母語的方式加以推廣,才能成為多語台灣的朋友。
農業部也有「論文門」?李惠仁調查官學共生幕後謊言
導演李惠仁拍攝《不能戳的秘密》系列紀錄片,調查禽流感疫情近20年,近期他追蹤一篇博士論文,發現公部門相關單位忽視實驗室生物安全,放任病毒微生物分讓成為「黑箱作業」的弊案,但監察院調查後卻表示「「相關資料年代久遠,查無卷證」。
六步驟實踐海洋親子共學:建立習慣的迴圈、創造海洋記憶點
孩子在海洋學習過程中,他必須練習面對許多的未知,並且學習海洋環境變化的成長體驗,運用各種能力去適應海洋,去克服恐懼,一次又一次的修正、檢視與挑戰,無形中長出了想像力、觀察力和自信心,冒險特質油然而生,...
還原「八尺門的辯護人」故事原型:湯英伸滅門血案
發生在1986年的「湯英伸事件」是熱門劇集「八尺門的辯護人」故事原型。鄒族青年湯英伸誤入求職陷阱,遭到洗衣店老闆高工時高勞力的壓榨,還被苛扣薪資與身分證,酒後談判不成,湯英伸盛怒下殺害了老闆夫婦與他們的二歲女兒,成為台灣最年輕的死刑犯。湯案引發社會各界向時任總統蔣經國請願,希望補償原住民族受到的剝削打壓與歧視。
開箱北美館特展「一一重構:楊德昌」,三百多件私密文物構築導演人生
楊德昌於2007年辭世,截至目前無止有關他的報導、評論與學術論述,大多還停留在有限的影視作品、文章及訪談等材料,致使楊導作品研究總處於相當被侷限、尚待超越的狀態。「一一重構」策展中數百件臺灣導演由童年...
U18捕手林立恩,每天放學後再練球3.5小時,極度自律創造自我價值
台加混血的林立恩是本屆U18主戰捕手之一,也是準哈佛新鮮人,在美國的成長過程全力兼顧棒球和學業,每天下課後練球三四個小時是基本盤,這次返台參與U18,比賽完回飯店還要花三小時複習學業。「即使再不想做,都還是要堅守紀律,才能讓自己每天都更進步一點點。」
台灣黃金左投林維恩,苦練重訓挑戰球速天花板
台灣左投手難尋,富有投手天分的林維恩,國小玩棒球時被少棒教練發掘,一路在棒球菁英名校中成長,在競爭強烈的環境中,他腦中想的都是如何變強。剛進入名校平鎮高中時,他發現自己落後許多,球速只有128公里,於是每天黏著學長苦練加重訓,一年內球速就進步到超水準的148公里,成為教練眼中的黃金左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