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霹靂舞國手吳定杰:學會設定目標,脫離失敗的恐懼與自我貶抑
國中時,我真的確定自己喜歡breaking,開始認真鑽研,原本我的得失心很重,每次比賽輸了都會傷心很久,但在舞團老師們的鼓勵下,我意識到輸了也是好事,才會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裡,享受舞台的當下,不要活在未來的恐懼跟過去的懊悔當中,才能拿出最好的表現。
山本耀司的黑色叛逆哲學,為「主宰自己生活的人」而設計
設計師山本耀司曾說「反抗是一輩子的事情。」在歐洲崇尚鮮豔色彩流行時,他反其道而行、推出黑色的非對稱系列,引爆風潮,堅持手工製作並加入日本傳統工藝的風格。他的思想與設計風格前衛創新,唯一堅持不變的信念就是「永遠叛逆」。
孩子是跨性別者,爸媽幫孩子在親友面前出櫃,「無論什麼性別,你都是我的孩子」
某天孩子傳訊來,說明他是「跨性別」。我跟太太徹夜上網找資料查詢「跨性別」是什麼?明白孩子的身心掙扎後,為了他的幸福快樂,我們選擇尊重支持。上天給了我們這個勇敢特殊的孩子,做父母的若能讓旁人更瞭解他們,他也會少吃一分苦。我們替孩子與長輩親友溝通,也樂於分享心路歷程,只要孩子開心,我們就開心。
鄒族獵人蓋家屋、台江小學生淨堤巡守、藝術家入山創作—那些守護曾文溪的文化力量
曾文溪流域的公民社群力量旺盛,上游有鄒族獵人安孝明重建鄒族 傳統家屋,守護鄒族文化,下游有長期耕耘的台江流域社群倡議社區營造,守護河川運動,更在親師生共學行動長期倡議下,催生出「山海 圳國家綠道」。
避免情緒化與去知性化,透過歷史脈絡重認識俄烏戰爭
已超過一年半多的俄烏戰爭,仍被國內外許多主流媒體以侵略者/邪惡壞人(俄國)和受害者/無辜好人(烏克蘭)這樣的簡化、二分概念,為人們定義並強化對這場戰爭的理解方式。公視在「2023世界公視大展」(Bes...
三路線騎鐵馬遊日本:登富士山、島波海道、北海道深度之旅
我是魏華萱,2011年開始海外單車之旅,日本是我第一個造訪的國度,騎單車也是我認為深度體驗日本最好的方式。一件事情可否堅持到底呢?當我騎單車時,常有機會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話,人生際遇有高有低,如同上下坡...
黃捷成變臉片受害者卻遭嗆「身材沒那麼好」,正面迎戰性羞辱惡意
小玉案中的變臉色情片群組中有人說:「我們這群都還算是紳士,頂多自己尻尻。」「絕對沒有想過要去故意傷害本人。」這些說法我實在無法接受,只要非經當事人同意,生產、販售或購買深偽色情片,都是助長數位性暴力的共犯。我與其他受害者提出團體訴訟,獲得遲來的正義,立法院也通過數位性暴力相關修法、加強被害人保護機制,我們絕不願看到下一位受害者。
用自我覺察與求助的勇氣,終結受虐者變施暴者的惡性循環
家長對兒童施虐的行為不只是「因」,也可能是家長生命中承擔多年的苦「果」。童年遭遇身心創傷、在壓力情境長大的成人,有可能呈現攻擊、逃避或失聯無互動等行為,需要自我覺察並求助社會資源,才能打破內外在的心理孤立。
從宮崎駿父子的零相處矛盾心結,理解孩子最渴望的其實是陪伴
82歲的動畫大師宮崎駿,推出全新作品《蒼鷺與少年》,打著零宣傳口號再創生涯高峰。他一輩子投入動畫創作,卻也因此缺席長子宮崎吾朗的成長過程,宮崎駿曾說:「我對那個已經長大的男孩,感到非常抱歉。」宮崎吾朗...
日本受切腹文化與知恥價值觀影響,憂鬱族自殺有時是被迫死亡
日本每年有超過2萬人因自殺過世,而在G7各國(註)當中,日本的自殺率最高,當中又以女性的自殺數量則居於首位。2022 年日本的自殺人數為 2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