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混沌少年時》教我們的親子對話藝術:在二元世界中培養思考的彈性

《混沌少年時》教我們的親子對話藝術:在二元世界中培養思考的彈性

《混沌少年時》最珍貴的啟示是:每個「問題行為」背後,都有一連串未被聽見的對話需求。主角傑米需要的不是被貼上「偏差少年」的標籤,而是一個能幫助他區分「獲得父親認同」與「符合陽剛期待」的對話空間。這樣的對話不需要戲劇性的轉變,而是藏在日常的互動當中,當孩子被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性別標籤困住時,引導他們看見自己的特質。 《混沌少年時》從一樁兇殺案出發探討青少年議題。圖/Netflix...
探究《日麗》年輕父親的憂鬱:強迫自己成熟當好爸爸,經濟與精神卻捉襟見肘如牢籠

探究《日麗》年輕父親的憂鬱:強迫自己成熟當好爸爸,經濟與精神卻捉襟見肘如牢籠

或許你曾遇過這種「年輕父親」,與青春期女兒外表看似兄妹,眼神中夾帶著天真與絕望的「大男孩」,生活捉襟見肘,卻仍執著要對家人大方。《日麗》11歲的女孩正在摸索成為女人,她的父親也正在摸索著如何當個父親。作為心理師,經常聽到類似的故事:要在心理上強迫自己成熟,去看顧生命中的大人,忽略因此而感到孤獨的自己。 《日麗》從青春期女兒與爸爸的度假之旅中描繪出親子關係。圖/《日麗》 編按:本文討論涉及《日麗》劇情,請斟酌閱讀。...
一位老師負責658位學生,阿拉斯加原住民自殺率高但輔導資源嚴重不足

一位老師負責658位學生,阿拉斯加原住民自殺率高但輔導資源嚴重不足

美國阿拉斯加西南部納爾遜島(Nelson Island)的青年自殺率居高不下,部分歸因於高中畢業後就失去了心理支持系統、對未來迷茫與困惑,美國阿拉斯加公共媒體(Alaska Public Media)訪問心理輔導老師,他一個人要負責七個村莊共658名學生。缺乏專業資源的困境下,尤皮克族部落藉由群體活動來進行療癒,讓族人理解面對悲傷哭出來是沒關係的,自己並不孤單。 美國阿拉斯加納爾遜島的青年自殺率居高不下。圖/《苔原的絮語》 日落的時候,天上雲層豐富的色彩,映照著小山與綠地,那是美國阿拉斯加西南部納爾遜島(Nelson...
我的孩子在學校偷錢?強調誠實的好處,陪他學習承擔責任

我的孩子在學校偷錢?強調誠實的好處,陪他學習承擔責任

當學校有人東西被偷,親師生該怎麼處理?電影《失控教室》提醒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信任與懷疑之間的平衡很微妙,家長除了擔心孩子受到挫折、也擔心孩子不誠實,也需要為孩子創造信任與支持的空間環境,用理解取代指控,引導孩子面對問題,並從中學習與成長。 卡拉老師想找出一連串偷竊事件的真相。圖/《失控教室》 如果班上有人的錢被偷了,身為班上老師,要怎麼辦?若是孩子可能涉及偷竊事件,身為家長,又可以怎麼做呢? 校園發生偷竊事件,急著找小偷恐弄巧成拙 電影《失控教室》(德語:Das...
霸凌是為了爭奪佔據地位,成人與青少年都在爭奪合適的「棲地」

霸凌是為了爭奪佔據地位,成人與青少年都在爭奪合適的「棲地」

講述青少年霸凌的《沉睡的野獸》著墨在「霸凌受害者往往會被孤立」、「霸凌現象是爭奪佔據地位的展現」兩個重點,正好與我之前使用實證調查資料,以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所探析的青少年學生霸凌問題的研究發現,不謀而合。青少年對地位的追求是霸凌的核心,許多成人也同樣在追求地位、在生活中掙扎尋找自己的「棲地」,無法給予迷途少年適當的指引。 青少年對地位的追求是霸凌行為的核心。圖/《沉睡的野獸》 編按:本文討論涉及《沉睡的野獸》劇情,請斟酌閱讀。 「我們沒有惡意,但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