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一位漁工 | 6 月 17, 2022 | 社會, 移工在台灣, 過勞怎麼辦
海上工作高風險,有可能落海、漁船沈船、火燒船、被漁網勾到、釣具勾到……。一但遇上勞資糾紛,台灣的勞工機關跟仲介,似乎都站在雇主那一邊。 圖/©labanchen/123RF.COM 我來自印尼中爪哇省BREBES縣,第一次來台灣工作當漁工是1999 年,在東港工作一年六個月,後來就回印尼工作。一直到2010年才再申請來台灣工作,工作地點在高雄茄萣,二年以後,2012年完成兩年契約又回印尼。...
by 江婉琦 | 5 月 3, 2022 | 如何撕掉標籤?, 微歧視, 社會
討論生活中的歧視,是雙方都要足夠勇敢的一件事。一方可能要帶著自信,去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感受;另一方可能也要有自覺,然後去思考將來如何修正和改善。 編按:《觀點同不同》邀請緬甸華僑楊萬利,分享她從十歲時移民來台後的台灣生活經驗。本文為楊萬利口述、《Mingalar Par緬甸街》編輯江婉琦執筆,文末為江婉琦的寫作心得。 ※我的身體裡面有兩個自己—楊萬利的分享 楊萬利。 最近我有一位新二代朋友上節目受訪,主持人問她第一個問題就說:「你可以分享一下你被歧視的經驗嗎?」 為什麼我們談到新二代、新住民,就會直接地聯想到歧視呢?...
by 吳庭寬 | 4 月 22, 2022 | 移工在台灣
印尼看護莎莉照顧的阿公過世,在沒有子孫送行的喪禮中,她被迫充當披麻戴孝的親族……。這是金鐘入圍劇《入世》的劇情。或許多數台灣人仍對移工充滿誤解與歧視,但願戲劇是互相理解的開始。 圖/《入世》劇照 今年公視學生劇展有兩部作品的主角來自印尼,分別是吳郁芬 《入世》 的莎莉(陳莎莉飾演),與劉純佑《紅色》的Lily(Joanna...
by 奈奈 | 4 月 16, 2022 | 移工在台灣
空間的分佈與使用,都是一種「權力」,享有權力的人經常不自知… 台北車站大廳。 每次經過北車大廳,即使是要出門玩,我也開心不起來,因為看到四周或坐或臥的街友,我卻愛莫能助無能為力,只能假裝沒看見。這時,努力向好奇的孩子解釋街友為什麼在此的原因,就成為我減輕罪惡感的贖罪券。我覺得,如果社會福利政策無法照顧到每一個人,至少這個公共空間,我願意跟街友們分享,我是過客,他們是「住民」,他們比我更需要它。...
by Michael Chen | 4 月 15, 2022 | 移工在台灣
在台北車站大廳的這個議題上,尊重多元文化卻淪為民粹式的意見,完全沒有考慮到台灣人的聲音,我們的權益也值得尊重! 台北車站大廳 近日台北車站大廳是否開放外籍移工席地而坐的議題,在社會上造成了一連串的討論,毫不意外的,贊成開放北車大廳空間席地而坐的各項論點,成功的吸引到了群眾關注,也佔據了眾多媒體版面,更挑起了「坐爆台北車站」這樣的激進活動。...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