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

除了刑罰之外,配合法律扶助釐清犯罪成因才有機會預防悲劇

除了刑罰之外,配合法律扶助釐清犯罪成因才有機會預防悲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Ⅱ》呈現社會應如何以更深層的理解與同理心面對精神疾病與犯罪議題。本文訪談法律扶助基金會執行長周漢威與專職律師唐玉盈,透過兩位法律專業人士各自在司法實務中的寶貴經驗出發,探討台灣司法體系的現況、備受關注的國民法官制度,以及法律扶助在社會安全網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與惡Ⅱ》呈現國民法官庭審情況。圖/《我們與惡的距離Ⅱ》...
「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有相同審判權力,審判量刑需看見被告的人生困境

「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有相同審判權力,審判量刑需看見被告的人生困境

「國民法官」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讓國民擔任法官,擁有和職業法官相同的審判權力。目前國民法官法所適用的案件為「故意犯罪因而發生死亡結果者」,也就是殺人、傷害致死、酒駕致死等犯罪類型。國民法官的任務,便是與職業法官一起審理案件,共同討論,並決定被告有罪或無罪;以及如果有罪,如何給予適當的處罰。 示意圖。...
保護令也無用?從跨世紀三件殺夫案,聽見受暴女性的悲鳴

保護令也無用?從跨世紀三件殺夫案,聽見受暴女性的悲鳴

作家李昂小說《殺夫》雛型的「周春蘭殺夫案」、台灣「鄧如雯殺夫案」、「季姓婦人殺夫案」等悲劇的發生,共通點皆來自長期在傳統父權觀念暴力下,隱忍偷生的女性,即使在家暴法與保護令實施近20年的台灣社會,仍有「法不入家門」「以夫為天」的傳統陋見,成為婚內暴力難解之結。 圖片提供/疑案辦 1945年3月,「周春蘭殺夫案」轟動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