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王映之 | 11 月 3, 2025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在安寧病房中,我陪伴過許多即將失去另一半的夫妻,「吃飯」這件小事,在喪偶長輩的心裡,往往藏著最深的情感。吃太多、吃太少,往往是憂鬱的警訊,不只是食慾的改變,而是一種失去共食的孤單。我們能給的陪伴,不是急著「讓他忘記過去」,而是允許悲傷有自己的節奏,慢慢回憶過去的點滴,才能慢慢地放下,重拾食物的滋味與生活的動力。 在忙碌的生活裡,能與家人「好好吃飯」非常不容易。圖/《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吃飯2》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吃飯了? 那天早上,先生對我和女兒說:「我們一起去吃速食店早餐吧!」 我下意識脫口而出:「我不要!」...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