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臺灣認同」,來自於中國的威赫恐攻?|與轉型正義對話

你的「臺灣認同」,來自於中國的威赫恐攻?|與轉型正義對話

導演傅榆曾在紀錄片《不曾消失的臺灣省》中說,身為一個從「非本省」家庭長大的小孩,她其實本來對「臺灣」是不存在認同感的。紀錄片直指臺灣人的省籍與族群認同,而兩位不同世代的大學師生觀影後,如何對照自我的生命經驗? 編按:本文為《觀點同不同》邀請臺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林瓊華、學生呂柏翰,觀看《不曾消失的臺灣省》後,一同對談分享。 在《不曾消失的臺灣省》紀錄片中,傅榆導演運用幾段戒嚴時期的臺語電影片段,配合著在影片中以口述的方式闡明的觀點,以自己的生命經驗道出了眼中的外省與本省。...
國高中老師怎麼教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國高中老師怎麼教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國高中時期可以培養對轉型正義「理解、思辨、行動」的三個階段,除了課綱課本中的知識脈絡,更應實際在生活周遭覺察跟行動。 課綱中的轉型正義 透過主題單元強化系統學習 在108課綱上路之後,社會領域盤點中學六年的課程,服膺時代的變遷,針對課綱進行許多基礎性的改革,其中轉型正義也正式納入高中的社會領綱中。其實在99課綱的應用地理和公民與社會中,就已經談論「正義」和「人權」,也呼應現代社會追求公平正義的理想。但是其中對於過去威權政府壓迫的各種不正義,在我國以往的社會領域中,都未有特別的章節談論跟省思。...
臺灣教育該怎麼教轉型正義?第一線的老師們碰到那些困境?|與轉型正義對話

臺灣教育該怎麼教轉型正義?第一線的老師們碰到那些困境?|與轉型正義對話

轉型正義教學的重點可以放在「從歷史中學習」,而非咎責,也需幫助當今學生找到與過往白色恐怖的關聯:學習過去,是為了避免再一次的悲劇。 《公視主題之夜SHOW》錄影現場,主持人凱莉、來賓鄭竹梅、苗博雅,正與歷史老師陳一隆連線。 編按:本文來自《公視主題之夜SHOW–談轉型正義WHY SO尷尬》節目線上問卷之分析。 「我對『你的祖父母殺死我的祖父母』這句話的強烈反應到底從何而來?我的父母沒這樣教我,所以我一定是從學校學到,於是我回到高中母校拍攝。」–德國紀錄片《歷史不下課》導演 Elena Horn...
如何用桌遊體驗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如何用桌遊體驗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現在的高中生根本無法想像什麼叫不民主的時代。」傳統教法容易讓學生無感,一群老師與遊戲設計者創新方式,開發一套名為「新生」的桌遊,並提供全台老師申請使用。 桌遊「新生」將白色恐怖轉化成死裡逃脫遊戲,供全台老師申請使用。圖/蔣金提供 教室裡傳來〈四季紅〉的歌聲。瞬間,燈光熄滅,講台上的老師提示:「現在進行犯人移交!」,接著一名學生起立,開始唸道:「『認不認罪?』特務用手扳開我的嘴巴,一邊對我喉嚨強灌辣椒水,一邊問我。」...
網路調查:年輕世代如何看台灣的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網路調查:年輕世代如何看台灣的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你認識白色恐怖的歷史嗎?你認為相關教育資源足夠嗎?一份線上問卷蒐集了上百位年輕網路族群對轉型正義的看法。 《公視主題之夜SHOW》錄影現場,主持人凱莉(右)、來賓鄭竹梅(中)、苗博雅(左)。圖/《公視主題之夜SHOW》提供 編按:本文來自《公視主題之夜SHOW–談轉型正義WHY SO尷尬》節目製作之線上問卷分析。「到大學之後才知道,原來我爸跟我媽要結婚之前,其實經歷過非常激烈的衝突,我的外公很不高興,他覺得他的女兒不可以嫁給外省人。」——-節目來賓、台北市議員苗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