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汙名

當孩子好奇就是月經教育的最好時機,自在談論月經才能鬆動汙名

當孩子好奇就是月經教育的最好時機,自在談論月經才能鬆動汙名

小至月經來潮時沒帶生理用品、經血沾染到衣褲,大至因缺乏生理用品而無法就學、因羞恥而不敢請生理假,都是令生理女性倍感煩惱的日常。在地球另一端缺乏乾淨水源的墨西哥,《打雷的日子》講述當地青少女日常面臨月經困境、決定起身行動,向對女性處境無感的生理男校長抗爭力求改變現況。每一次自在談論月經的對話、每一次尊重與同理,每一點理解與改變,都是向前邁進的點滴力量。 墨西哥缺乏乾淨水源,成為女性生理期的困境之一。圖/《打雷的日子》...
要不要剃陰毛?該不該清洗陰道?青少年想問又不敢問的性知識有哪些?

要不要剃陰毛?該不該清洗陰道?青少年想問又不敢問的性知識有哪些?

陰莖長幾公分算「正常」?要不要剃除陰毛?該不該清洗陰道?月經來很骯髒不能去廟裡拜拜?身體變化帶來的焦慮與疑問都是性教育重要的一環,只有正視與討論,才可以讓「性」走出隱蔽的房間,往性別平等的道路更進一步。 性教育究竟該怎麼教? 在台灣社會中,「性」曾經是集體沉默、視而不見之「房間裡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經血不是藍色的!小學校園月經教育從正向接納身體發展開始

經血不是藍色的!小學校園月經教育從正向接納身體發展開始

在月經教育課程前的知識大會考,我驚訝發現真的有男同學認為「月經顏色是藍色的」、「月經跟上廁所一樣可以忍」等狀況,小學生對身體變化充滿好奇與興奮,但卻缺乏與家人討論機會。月經的「正名化」要讓孩子知道:「身體發展是正常的,不必感到羞恥。」幫助孩子用正向態度接納正在長大的自己。 認識多樣化的生理用品也是月經教育的課程之一。 「老師……可以問你該怎麼辦嗎?」下課時間正在疾筆與作業交戰的我,一聽到沒聽過的學生聲音,倏忽抬起頭,發現是隔壁班的女同學們。...
生理男也一起學的月經教育,是告別月經羞恥的下一步

生理男也一起學的月經教育,是告別月經羞恥的下一步

校園中的月經教育以告別「月經羞恥」為主軸,提倡多元生理用品的選擇權;台大更有課程以藝術、宗教、醫學面向切入,鼓勵不論有無月經經驗者都加入討論,才能消弭月經羞恥的污名文化,規劃出真正月經友善的校園藍圖。 生理用品沒有高低級之分,重要的是擁有「選擇權」。 「上廁所前要悄悄地把衛生棉塞進口袋裡,因為被別人看到很尷尬」;「用各種暗語代替月經」……這些可能是多數月經經驗者共有的記憶,因此在進行月經議題倡議時,我們通常會以消弭「月經羞恥」作為主軸。...
解決「月經貧窮」只發免費衛生棉夠嗎?真正的「窮」,是知識與想像的匱乏

解決「月經貧窮」只發免費衛生棉夠嗎?真正的「窮」,是知識與想像的匱乏

今年婦女節當天,立委與環團呼籲限用一次性生理用品惹議。從各種討論中,我們發現國人對於月經認識的淺薄。台灣女性是否有足夠知識與機會,自由選擇衛生棉、棉條、吸血內褲與月亮杯等生理用品? 每年三月八日婦女節都會有各種女性議題受到關注與討論,沒想到今年竟然聚焦於女性生理用品,有趣的是,立委與環團所關注的方向是一次性生理用品造成的環保問題,雖然原意是推動環保生理用品的使用,但力道用錯地方,討論方向也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