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公視數位內容部 | 6 月 17, 2025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近日「避難包」成為全民話題,但是避難包裡該裝什麼?求生必須掌握「333原則」,也就是人的生理極限是失溫三小時、沒喝水三天、無進食三周,就會有生命危險。因此避難包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保暖衣物」、「水」與「食物」,另外通訊設備、醫療用品、個人證件、貴重物品、求生工具,都建議攜帶,但防災士也指出,避難包大小要視個人的體型與體力而定。 避難包建議攜帶的項目。圖/《鹹魚小隊》...
by 吳敏欣 | 6 月 16, 2025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富邦悍將投手張奕高中就赴日本闖蕩,經過日職落選、育成上榜,再棄打從投飆出火球,用投手身份在12強賽締造歷史,接著被釋出返台成為中職「老菜鳥」,又再登上另一座生涯巔峰,笑迎2024世界12強金牌。經歷過大風大浪,張奕把一切波折都視為經驗,只在乎自己能控制的,懂得調適堅定步伐、持續邁進。 富邦悍將投手張弈。圖片提供/富邦悍將球團...
by 《我們與惡的距離Ⅱ》議題短片小組 | 6 月 15, 2025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我們與惡的距離Ⅱ》的不同角色讓觀眾看見精神疾病的多樣面貌,精神科醫師吳佳璇指出,精神疾病往往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社會若能以同理心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屬或許就能在較少污名壓力下尋求協助,不僅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控制,也能讓患者有機會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劇中又茗的角色面臨複雜的壓力源。圖/《我們與惡的距離Ⅱ》...
by 廖泊喬 | 6 月 12, 2025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我們與惡的距離Ⅱ》劇情出現「為什麼不把神經病顧好,為什麼要讓他亂跑?」的質疑,現實中專業人員可能因個案量超載、資源不足、經費有限,或判斷上的偶然失準而未能即時介入,這種漏接非單一專業失職,而和資源配置的系統性問題相關。但社會的韌性不在於永不漏接,而在於每次漏接後,仍有人願意伸手,一起研討怎麼減少漏接、漏接後如何修復的可能。 精神疾病的污名與標籤恐造成治療障礙。圖/《我們與惡的距離Ⅱ》 「我兒子是有傷害別人還是傷害自己嗎?你憑什麼把他抓起來,你們這些醫師、護理師,我跟你們說,我兒子要是有任何一點受傷,我要告死你們!」...
by 吳敏欣 | 6 月 11, 2025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從升高中時的乏人問津,到2024年入選亞洲U18錦標賽,成表臺灣青棒最出色的捕手之一,張育豪只花了3年的時間,捕手這個守備位置如同場上的教練,蹲在本壘不只接球,還有配球、牽制、阻殺、戰術等許多零碎的「眉角」,他可以在短時間內速成,除了是因為有顆清晰的腦袋外,更多部分源自體內那顆不服輸的心,與專注投入捕手訓練的大量心力。 普門中學張育豪是球隊當家捕手。圖片拍攝/吳敏欣...
by 方嵐萱 | 6 月 9, 2025 | 社會
「你覺得台灣人是什麼做的?」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拉開了對台灣文化、教育與認同的深層討論,也是這一代家長、教育者與學生亟需正視的集體課題。《公視主題之夜SHOW》從政治、歷史、文化等社會脈絡下出發,爬梳個人經驗與社會集體記憶,討論台灣人共通的特質與成因。 台灣人是什麼做的?論壇討論台灣人的共同特質。圖/《公視主題之夜SHOW》...
by 《我們與惡的距離Ⅱ》議題短片小組 | 6 月 8, 2025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我們與惡的距離Ⅱ》深度觸及多樣化的社會議題,其中精神疾病的刻畫尤其引人關注。精神科醫師馬大元在訪談中,詳細解析了劇中所呈現的精神疾病類型、成因、治療、以及社會和家庭在「接住」這些個案中所扮演的角色。 周渝民飾演的馬亦森在劇中因一場縱火案失去妻兒。圖/《我們與惡的距離Ⅱ》...
by 吳敏欣 | 6 月 4, 2025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將近190公分的身高、球速直逼150公里,三民高中投手蘇嵐鴻已成為海外球探關注旅外的焦點選手之一,每一場贏球都是支撐他繼續在棒球路上發展的動力,低調內斂的他更加專心致志琢磨自己球技,比別人練得更多是基本,連過年也只休息一天就開始動身,往職業選手的目標堅定邁進。 蘇嵐鴻身高近190公分,手長腳長有天生的投手優勢。攝影/吳敏欣...
by 黃舒楣 | 6 月 2, 2025 | 藝文, 藝術
西寧國宅建於1981年,預計於2026年拆除,其後改建為福星社會住宅第二期。蔡明亮曾在此地拍攝過《海角天涯》、《洞》等作品,對此地有獨到體會。蔡明亮《西寧國宅》的鏡頭並沒有美化那超過四十年歲的它,溫柔地邀請觀者由物理空間的底層出發,逐漸看見了城市基底的勞動者與家戶角落,看似什麼都沒說,又說了城市居民但求遮簷蔽體的日常。 圖/《西寧國宅》...
by 吳敏欣 | 5 月 28, 2025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平鎮高中主戰捕手江庭毅從國小二年級打社區棒球開始蹲捕,反應迅速頭腦靈巧的天賦讓他成為長駐防守本壘的強將,從U12、U15到U18都入選國家隊為國爭光,進入平鎮高中後,體會到就算是佼佼者也必須持續努力的道理,更加積極苦練打擊特訓,現階段目標是拿下2025年U18世界盃冠軍、再進入職業棒壇發光發熱。 18歲的江庭毅,已經有十年蹲捕經驗。圖片拍攝/吳敏欣...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