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書店林榮基:香港人移居民主自由地,亦是「光復香港」

從「雨傘運動」、「反送中」到「反國安法」,香港人為爭取民主自由付出沉重代價。但若當數以萬計、或數十萬香港人移居某地,共同生活,即使沒有投票權,一如英國殖民管治,只要是民主制度下,擁有相當自由,也可說是 「光復香港」。

圖/《我們有雨靴》

政權移交23年,香港人的自由日漸喪失,不說開始有禁書,六四悼念亦被禁止,遲早和大陸一樣。面臨抉擇,我們何去何從。常說歷史是一面鏡子,面對強權統治,是否也能從借鑑中得到啟示。眾所周知的事實,二次大戰猶太人被納粹屠殺五百萬人,幾近滅絕,僅僅幾年,流散各地的猶太人便群集起來,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就有神者而言,他們有神的眷顧,獲得應許之地;港人多缺乏信仰,難作比較。所謂「光復香港」,被視為流於口號,完全不切實際。

影片《我們有雨靴》從2019年 「反送中」,回溯2014年「雨傘運動」,到去年2020年「反國安法」,記錄了港人為爭取民主自由付出的沉重代價。逾萬人被檢控、數千人被判監。據傳媒統計,從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被捕者已超逾去年全港的囚犯。加上後來對參加者秋後算帳,人數就更多。

圖/《我們有雨靴》

「雨傘運動」源於中國人大提出831方案,否決特首直選,導至公民抗命。是次佔領道路顯示部分港人開始覺醒,也呈現出港人分化等現象。除阻礙交通,令使用者不滿,參與者也出現「拆大台 」等爭拗。與後來「反送中運動」相比,2019年港府拋出 (送中條例),港人首次「反送中」示威遊行,由一萬三千人至6月漸次增加到200萬人參與,顯示港人開始團結,同時也暴露出中國政府違反承諾,為維持穩定,手段也越加殘暴。

主張公民抗命最後失敗,代之而起「反送中運動」,到後期勇武爭抗,以暴易暴,但同過去一樣,港人沒得到甚麼。更壞的是「港版國安法」實施,和平示威不但被告以暴動罪名,更隨時以國安法入罪,押返中國受審、監禁。於是反抗者變成流亡者。黃台仰正是2017年因暴動罪而流亡德國。

經歷二三年急劇遽變,多數香港人對未來難以樂觀,如1949年共產統治中國,出現移民、順民、暴民等現象。經濟有能力者選擇離開;留下當順民者惟有接受現實;反抗者以獻身精神仍然為香港付出。整個社會處於離散狀態,「光復香港」變成遙不可及。

香港人被英國管治百餘年,從小農漁港改造成現代商業城市,培養出善於經商,有別於中國人的保守族群,有自己的語言、音樂、藝術、電影等文化。這種種構成香港人的特質,也因為商業經濟,抵消了由農業社會衍生的傳統觀念。或者更確切地說,由於經濟體不同,香港人更接近西方,認同民主自由普世價值。無可諱言,善於經商的香港人習慣重視實利,眼光短小,斤斤計較,缺乏想像能力。除「想像的共同體」,沒有更多餘的想法,因而帶來思考上的「盲點」。

不妨設想,倘若對「香港」這片土地,僅視作地理名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香港人」本身。參考猶太民族近代史,他們能夠重建家園,正是二次大戰離開德國避免坐斃;同樣道理,當數以萬計、或數十萬香港人移居某地,共同生活,即使沒有投票權,一如英國殖民管治,只要是民主制度下,擁有相當自由,也可說是 「光復香港」。

換過想法,且不說 「此身安處是吾鄉」 ,「光復香港」還是大有可能的。

【延伸推薦】
紀錄片|《香港的回歸之路》線上看

作者:林榮基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 2021.6.10

1992年成立金石圖書貿易有限公司,重印劉以鬯《酒徒》。1994年開設銅鑼灣書店,2014年轉讓巨流出版有限公司,任店長。2015年發生書店事件,與四位同事被中共專案組人員先後綁架及失踪。2016年6月14日短暫回港,沒按指示保持緘默,6月16日見傳媒公開事件。2019年2月港共政權公告「送中條例」,因公開事件被安插 「違法經營銷售書籍」罪名,被中共政權通緝,人身安全頓成疑慮,4月流亡台灣。2020年4月在台北重開銅鑼灣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