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睦衡勇於追逐旅外職棒夢,理性務實訓練要靠打球出人頭地

陳睦衡從小就是師長眼中成績優異的資優生,國小畢業要繼續追逐職棒夢時,師長親友都不解為什麼第一名學生要去打棒球?陳睦衡入選U12國手,奮鬥的環境由教室轉換成紅土賽場,一路務實訓練進入穀保家商青棒隊,更在2024年U18亞洲棒球青棒錦標賽拿到三座個人大獎,旅外夢實踐機會大增。陳睦衡直說「打棒球有趣,做好玩的事情又能賺大錢,當然最好。」

陳睦衡在國際賽接連壓制各國打者。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陳睦衡在國際賽接連壓制各國打者。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U18亞洲棒球青棒錦標賽,台灣在今年拿到睽違17年的金牌,許多台灣小將都劃下高中生涯的美好句點,其中包含拿到3座個人大獎的陳睦衡,他是本屆的勝率王、防禦率王和全明星隊最佳先發投手,用接連壓制日本、南韓打者的好表現,為自己的旅外夢想持續投出問路石。

以陳睦衡的身手來看,2024年從穀保家商畢業如果直接投身中華職棒新人選秀,前2輪應該沒有問題,不過他卻規劃比同屆晚一年進入職業賽場,原因是想挑戰自己極限,看看能不能晉升旅外球員之列。他說這個目標從小在心中播下種子,打棒球就是要盡量奔向最高殿堂,尤其去年升高三的暑假打U18世界盃,發現能力跟各國菁英沒有太大落差,更堅定了這個信念。

「我打球不是為了打快樂的,打職棒可以賺錢,我想賺很多錢。」陳睦衡毫不遮掩說著他將時間花在紅土場的目的,而且一切都是經過縝密的規劃和計算,要不是一路上都覺得有機會靠打球出人頭地,他早就隨時開拓另條人生道路,「打棒球有趣,做好玩的事情又能賺大錢,當然最好。」

陳睦衡國小畢業就定下職棒夢,一路奮鬥至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陳睦衡國小畢業就定下職棒夢,一路奮鬥至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師長不理解,全班第一名的學生為什麼要去打棒球?

其實陳睦衡並非出身清貧,並且相反地,因為爸爸是調查局人員,媽媽則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所以家境不錯;驅使他認真看待「錢」途的理由,是不想要長大後過得比小時候不如,才會年紀輕輕就做起生涯規劃,在國小作文寫下的職棒夢,並非天真無知的童言童語,而是以務實考量為起點。

在陳睦衡為了加入棒球隊轉學到台北市少棒勁旅東園國小之前,曾在文化大學打過乙組的爸爸,可以說是他的啟蒙教練,父子倆經常趁著假日傳接球,甚至陳睦衡身上的17號球衣,也是為了致敬爸爸的背號,不過當自己決定將棒球視為志業時,第一個投反對票的,竟然就是帶他認識棒球的父親。

「我國小打,我爸覺得應該只是玩玩而已,結果畢業後我跟他說要繼續打,我爸一開始不太同意,因為他覺得打職棒的人太少,這難度太高。」陳睦衡笑著回憶,當時他還曾發現電腦桌面上的一份報告,檔名寫著他在家裡的暱稱,點開後發現,是父親寫給他一篇分析文,試算台灣基層選手打到職棒的比例,「看完後我也沒改變心意,就是知道自己有機會打職棒,所以才繼續打球,如果沒天份我早就轉走了。」

其實不只有爸爸,早在國小轉學之前,學校和安親班老師就投過反對票,不解班上第一名的學生為什麼要離開教室去打棒球,後來連阿公也不希望他「不務正業」,最終陳睦衡是靠著入選U12亞洲少棒錦標賽國手,才說服家裡讓他升上國中能留在棒球隊,「我爸媽還是希望,我做自己快樂的事情就好,不想打球了再隨時回去讀書。」陳睦衡形容家風屬於理性派,雙親對於孩子要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雖然內心有所懷疑,但知道小孩有個人想法後,不會特別給框架。

右手曾長水瘤不能投球,因禍得福練打擊成二刀流

值得一提的插曲是,陳睦衡還真的在國中時一度想放棄棒球、重拾書本,原因是右手旋轉肌神經長水瘤,這個罕見的疾病導致他無法登板投球,此時遺傳自爸爸的「數學腦」,正不斷推算著打職棒的機率剩多少,「還以為沒機會了,結果發現打擊端也維持得不錯,就先留下來。」所幸礙事的水瘤經過治療後有效消除,頂多影響到心中原本預設的進度,「受傷前我以為國中畢業前可以丟145公里,結果剩139。」

也因為沒能投球的日子裡培養了打擊手感,陳睦衡因禍得福,為投打雙棲奠下良好基礎,「我喜歡一直有事情做,從小到大都二刀流。」也剛好在就讀穀保家商時期,球隊開始有培養二刀流的風氣,他得以跟隨大一屆的學長林盛恩、孫易磊腳步,當個能投擅打的全能球員。

「大家覺得我打擊天份比較好,投球因為比起來我算穩定,所以還是繼續練。」陳睦衡笑說自己的球速在穀保的一大票火球男裡,根本不足掛齒,看到其他隊友前仆後繼亮起150公里,進度牛步的他在高二投到145公里,就覺得已經到個人極限了,結果U18世界盃驚喜站上147公里,「那時候也想著差不多到底了,沒想到這次U18亞青又刷到152。」

當野手時能站防二壘並且具有開轟能力,陳睦衡現在很難斷言,未來進職棒要用哪種身份,「我喜歡投球,但打擊未來性比較好。」他猶豫的地方包含曾經受過手傷,不確定這樣的健康度能否支撐投手夢,「這臂力如果當野手很夠用,自己也在思考,蠻猶豫的。」

陳睦衡是投打二刀流。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陳睦衡是投打二刀流。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無論最終答案為何,這會是接下來一年、甚至半年就能揭曉的劇情。將暫時前往國立體大就讀的陳睦衡表示,美職、日職都不排斥,只要有球團開出滿意的合約,他有可能隨時旅外。「孫易磊和徐翔聖最近一直找我去日本,害我有點心動。」已經分屬日職北海道火腿和養樂多燕子的昔日戰友招手延攬,國小和高中都同校的孫易磊,在陳睦衡本屆U18亞青賽開幕戰對南韓先發登板前,就透過友人電話表達關切,而長安國中同學徐翔聖也直球對決,「他說日本很近,要不要來?在日本各隊的集訓基地,大家坐電車就能碰面,異國他鄉有朋友很難得。」

一個從幼稚園便穿梭於各種補習才藝班的資優生,在國小升三年級暑假毅然決然離開舒適圈,奮鬥的環境由教室轉換成紅土場,拿筆的手變成離不開手套和球棒,即使沒有優於常人的身體條件,也能透過經年累月的練習,獲得不比原先領域還差的成就,陳睦衡的故事,能鼓勵到更多不同背景身分的孩子勇於追逐棒球夢,推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迷思,但不管環境為何,道理都是一樣的,唯有付出才有收穫。

【延伸推薦】

文章|U18孫易磊—開低走高的人設,永遠將頂尖隊友當模板

文章|穀保隊長劉俊緯的關鍵一擊,來自國際賽失常表現的領悟

文章|台灣甲子園木棒聯賽開打,穀保家商邱鑫:省下玩手機的時間通通拿來練球

作者:吳敏欣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9.18

吳敏欣

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UDN TV和聯合報體育記者,長期追蹤國際和本土運動賽事,主要負責項目為棒球,從少棒到職棒都有涉略,認為每個層級都有它的魅力,希望能將比賽看不到的故事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