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老鼠結合日本浮世繪卷軸,驚世動畫打造奇想獨創的宇宙觀

老實說我第一次看到由哥倫比亞藝術家Nieto與日本藝術家Daïchi Mori大一森共同打造的動畫作品《吞噬宇宙的螻蟻》時,由於畫面太震驚而沒有參透成功,但腦袋卻深刻烙印上片中奇特的構圖跟血淋淋的畫面。結束後我馬上再重看,努力試著在裡面尋找線索解讀。

哥倫比亞藝術家Nieto與日本藝術家Daïchi Mori大一森共同打造的動畫作品。劇照/《吞噬宇宙的螻蟻》
哥倫比亞藝術家Nieto與日本藝術家Daïchi Mori大一森共同打造的動畫作品。劇照/《吞噬宇宙的螻蟻》

《吞噬宇宙的螻蟻》是部結合東洋與西方風格,跨國打造出的奇特獨創驚世動畫。日本藝術家大一森的作品一直保有日本浮世繪的傳統風格,畫風中可見如伊藤若衝、或是河鍋曉齋等浮世繪大師對動物的摹寫,以及歌川國芳筆下殘酷又美麗到令人震撼的畫面;同時他也常從日本民俗動物寓言中擷取靈感,好像還特別鍾愛青蛙造型。而哥倫比亞藝術家導演Nieto則是一位跨足劇場的視覺藝術家,這次他把大一森的視覺用觀看舞台劇般的方式,以顛覆傳統敘事手法呈現出來。

主角與創作者共享神秘的存在,打造奇特獨創宇宙觀

全片把鏡頭對準木桌上的一幅卷軸畫,開啟了故事的旅程。透過青蛙說書人揭露在車禍意外中倖存的惠美子如何展現力量,用他神奇的乳牙在這個無秩序的世界裡,開始與萬物搏鬥的歷程。老虎、食蟻獸、章魚、巨鳥都是與他戰鬥的魔王,直到最後跟烏龜說書人來了一段哲學思辨的對話,在他們斷裂的語句中,我還是持續迷失在這個迷宮之中,難以理解出整體敘事劇本,但還是十足享受沈浸在這部異色的幻想怪片之中。

全片充斥著人體臟器的特寫,跟恣意爆破的空間設計,紅色跟綠色的辣眼組合,都保有大一森個人狂熱的恐怖美學。值得一提的是,主角惠美子雖然在片中像是英雄一般擁有無比神力的存在,但臉皮卻被撕扯無法辨識他原本真正的樣貌,這種打破英雄造型的設計如同大一森本人神秘的存在一般,至今沒人見過他,甚至連一張照片也沒有,只能看到他的作品。而這次藉由兩位藝術家的東西方交會,也成功打造出本片奇特獨創的宇宙觀。

主角惠美子雖然在片中像是英雄一般擁有無比神力的存在,但臉皮卻被撕扯無法辨識他原本真正的樣貌。劇照/《吞噬宇宙的螻蟻》
主角惠美子雖然在片中像是英雄一般擁有無比神力的存在,但臉皮卻被撕扯無法辨識他原本真正的樣貌。劇照/《吞噬宇宙的螻蟻》

米老鼠與浮世繪,東方卷軸與西方經典的交會

我個人最喜愛的部分是這部片的觀影形式,他運用了屬於東方傳統的卷軸觀看方式,有別於西方處理這類奇幻動作片的類型動畫,通常會用很多短鏡頭剪接出刺激的快節奏。而這部片竟然只單純用卷軸,以漫畫分隔的畫面來取代分鏡,讓觀眾由左至右不疾不徐觀看下去,每一格都展現著恐怖慎人的動作場面。由於漫畫式的敘事手法,本片還能隨心所欲、自由圈列放大給觀眾看局部的特寫鏡頭,這種打破分鏡的概念,讓觀影者感受自己像在看漫畫或插畫多過於在看動畫。導演在經營每格畫面裡的深邃層次空間時,還不忘加入動作片的惡搞趣味,而這些傳統筆法加上現代黑色幽默的穿越感,更是令人新奇不已。

本片採用屬於東方傳統的卷軸觀看方式。劇照/《吞噬宇宙的螻蟻》
本片採用屬於東方傳統的卷軸觀看方式。劇照/《吞噬宇宙的螻蟻》

本片雖然已經有說書人帶領著故事推進,但畫面裡還是充斥著大量的文字,這明顯跟大一森是漫畫家有關。除了之前提到的分隔構圖之外,文字與畫面也有自成一格的美學,眼尖的觀眾應該可以發現,畫面裡竟然還出現米老鼠圖案,來自西方最知名的動畫造型,就這樣被巧妙運用在這部東方風格的作品之中,裝飾性質的出現在許多角落。本片除了浮世繪筆法的角色造型之外,也有3D建模的角色穿插登場,角色們發出的聲音都經過數位處理出神秘的詭異感,配樂是具有空間感的電子音樂、以及模擬三味線的日本音樂,整體就像一場來自亞洲的大型邪教儀式,直到最終捲軸闔上才落幕。

畫面裡竟然還出現米老鼠圖案,來自西方最知名的動畫造型,就這樣被巧妙運用在這部東方風格的作品之中。劇照/《吞噬宇宙的螻蟻》
畫面裡竟然還出現米老鼠圖案,來自西方最知名的動畫造型,就這樣被巧妙運用在這部東方風格的作品之中。劇照/《吞噬宇宙的螻蟻》

非商業小眾風格創作,獵奇風打開觀眾視野

很多觀眾很容易把我與這類有著瘋狂想像、誇張外放的作品聯想在一起,但其實身為動畫導演創作初期並沒有任何想引人不適或奪人眼球的想法,只是很單純對某個題材有興趣,而這個題材恰巧具有某種視覺的張力。在我的動畫作品《夜車》中,小猴子超乎想像對車上司機跟乘客瘋狂的復仇,是我用來表達牠失去母親後的傷痛,而不是沒來由進行嚇人的暴力。同樣地《吞噬宇宙的螻蟻》中誇張暴力的畫面,也都只是他穿越古代畫法至現代技術的一種轉換突破,導演背後這層浮世繪文化的底蘊,讓作品增加了美學韻味,在這類型瘋狂誇張的動作片中豐富作品的深度。

動畫作品《夜車》中,小猴子超乎想像對車上司機跟乘客瘋狂的復仇,是用來表達牠失去母親後的傷痛。劇照/《夜車》;照片提供/謝文明導演
動畫作品《夜車》中,小猴子超乎想像對車上司機跟乘客瘋狂的復仇,是用來表達牠失去母親後的傷痛。劇照/《夜車》;照片提供/謝文明導演

創作有很多可能性,多接觸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把觀看的視野打開,對創作跟閱讀都很有幫助。就像這部不同於商業動畫提供給人明亮的愉悅感,反而有種獵奇的刺激感、甚至讓觀眾迷失在故事中,沒能獲得三幕劇該有的滿足,但這都是創作者在敘事上獨特的手法。

獨特想法的創意作品,讓觀眾開啟另一條欣賞動畫的新思路。劇照/《夜車》;照片提供/謝文明導演
獨特想法的創意作品,讓觀眾開啟另一條欣賞動畫的新思路。劇照/《夜車》;照片提供/謝文明導演

我也建議觀看這部片的觀眾,可以暫時放飛自我,放下過去看動畫的邏輯,試著去享受跟理解這部片打造的新秩序。這類非商業性質的創作者,能不受市場控制自由發揮內心所想,但同樣也會面臨到資金預算等現實層面的問題,必須努力去找願意投資合製的單位。台灣的短片創作者長期受惠於文化部短片輔導金,以及國藝會跟高雄拍等單位的協助才能進行創作,而這部是由法國國家電影與動漫中心(centre national du cinema et de l’image animée)的出資才得以完成,很慶幸有獨特想法的創意作品,在現今的環境中能有機會發展,進而透過網路平台跟國際影展的推廣,讓觀眾開啟另一條欣賞動畫的新思路。

【延伸推薦】

影展|《野性炸裂~動畫祭典》:七部成人動畫作品,衝擊你的靈魂、炸裂你的想像

動畫|《吞噬宇宙的螻蟻》:日本繪卷漫畫講述的一段血腥傳奇,迷失在叢林深處的小孩,其驚人的美麗,破壞完美的原始世界,喚醒老虎和兩棲動物有的占欲,這是人類最初的激情。

文章|從動畫裡的冷酷藝境,看見生態毀滅的危機

文章|從傳統暗房走入數位時代,穿越AI世代的動畫創作者如何從記憶迷宮創造一己的宇宙

文章|宮崎駿82歲新作《蒼鷺與少年》,投入動畫創作才有活著的感覺

作者:謝文明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8.14

謝文明

台灣知名動畫導演,作品擅以手繪動畫探討人性陰暗面,以驚悚異色風格備受國際影展肯定。2013年《禮物》獲聖地牙哥亞洲影展最佳動畫片,2020年作品《夜車》榮獲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與世界四大動畫影展之一薩格勒布動畫影展首獎,並摘下日舞影展最佳動畫短片評審團獎取得奧斯卡候選資格以及入圍動畫界最高榮譽安妮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