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行動策展實現文化平權,偏鄉孩子走入博物館不再感覺格格不入

小時候我很喜歡坐在胖胖的映像管電視機前轉電視台,特別愛看國家地理頻道,因為裡面總是播著小小年紀的我完全想不到的世界,從不同的文化、歷史到自然生態,時常讓我看的目不轉睛。還記得有一次電視裡播放的是巴黎的奧塞美術館(Musée d’Orsay),畫面中出現了宏偉壯觀的建築、巨大又華麗的時鐘,還有各種美麗精緻的藝術品時,我忍不住發出了「哇」的讚嘆聲,小小的心裡便夢想著,有機會我一定要參觀這間充滿寶物的博物館。儘管對於當時住在高雄縣鄉下的我來說,光是距離最近的博物館就至少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加上家裡只有一部機車,附近也沒有大眾運輸工具,博物館可以說一直是個遙不可及的存在。但我依然對逛博物館充滿著期待。

由舊火車站改造而成的巴黎奧塞美術館(Musée d’Orsay)。劇照/《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
由舊火車站改造而成的巴黎奧塞美術館(Musée d’Orsay)。劇照/《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
巴黎奧塞美術館有百年歷史的巨大華麗時鐘。圖/Photo by Armand Khoury on Unsplash
巴黎奧塞美術館有百年歷史的巨大華麗時鐘。圖/Photo by Armand Khoury on Unsplash

看到《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這系列的紀錄片時,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那個坐在電視機前被博物館吸引住而眼神發亮的自己。不知不覺也跟著紀錄片中不同領域的名人遨遊了這所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博物館,聽著他們和館長分享了各自喜歡、感觸良多的館藏,以及博物館走過的那些歲月,不同的觀點穿插其間、彼此對話,總覺得有股親切感,就像好朋友聚在一起討論藝術作品與分享心得一樣,也讓這座乘載著人類瑰寶與智慧的大博物館,在無形中多了些人情味。

影片中的奧塞美術館在鏡頭細膩的捕捉下,依舊令人驚艷與目眩神迷。奧塞美術館的前身是1900年為世界博覽會所建的火車站,在1970年代後決定改建為博物館。它展示了1848年到1914年之間法國和歐洲的藝術傑作,尤以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收藏聞名,包含莫內、馬奈、雷諾瓦、梵谷等大師的作品,使得它成為了全球最重要且最熱門的博物館之一,每年都吸引了上百萬名的遊客前往一親芳澤。不過,奧賽美術館並不以此為滿足,近年他們致力關注與連結當地年輕人,尤其是偏鄉孩童,正如時任的羅倫絲德斯卡斯(Laurence des Cars )館長所言,博物館的教育不僅僅是服務市區的居民及遊客,更重要的是拓展範圍與影響力,照顧到在偏遠地區,還有那些難以接觸到藝術文化的弱勢孩童。

巴黎奧塞美術館收藏了美國印象派畫家瑪麗.卡薩特的作品。圖/Photo by Diane
Picchiottino on Unsplash
巴黎奧塞美術館收藏了美國印象派畫家瑪麗.卡薩特的作品。圖/Photo by Diane
Picchiottino on Unsplash

城鄉差距,走入美術館竟覺得格格不入

我們時常認為博物館是能讓每個人都接觸到藝術和文化的地方;然而,現實往往與理想有所落差。事實上,參觀博物館的頻率高低大多與訪客的社經地位、教育程度、地理位置與文化背景等指標息息相關,也就是來自社會經濟地位較高、教育程度較高、居住在博物館附近或文化資源豐富地區的人,往往能更頻繁地參觀博物館;反之則是減少。位在偏遠地區或弱勢族群的孩子們,由於地理和經濟上的限制,常常很難有機會能親自參觀博物館,這不只剝奪了他們學習和感受文化藝術的機會,也可能導致文化自信的缺乏。

經常參觀博物館的孩子有助於獲得豐富的學習經驗和提升創造力。圖/Photo by David Ramírez on Unsplash
經常參觀博物館的孩子有助於獲得豐富的學習經驗和提升創造力。圖/Photo by David Ramírez on Unsplash

我第一次參觀博物館的印象很深刻,隨著媽媽在高雄市的加工出口區找到了大夜班的工作,全家搬到了離工廠比較近的地方,我也轉學到了新的國小,很快就有了到美術館校外教學的機會。還記得那次是到高雄市立美術館參觀,展示的藝術品我一件都看不懂,但卻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樣,看什麼都覺得新奇。不過,隨後就在導覽人員問了大家有沒有來過美術館,看見新班級有好多同學都舉起了手,還有人說爸媽帶他參觀過國外的博物館後,心情像洗了三溫暖,突然覺得自己有點格格不入,產生了莫名的失落感。儘管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的自己並不需要為此感到抱歉,卻也讓人扎實地感受到博物館資源有著極大的城鄉差距。

打破城鄉與資源差距,實現孩子的文化平權

現在在均衡偏鄉與都會學校使用博物館教育資源的機會上,已經取得了相當的進步,不少縣市的博物館都推出了補助偏鄉學子到館參觀的共學計畫,提供孩子們一圓探索博物館的夢想,甚至有博物館主動前進到交通相對不便的校園及地區,直接進行教學與行動展出。

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博物館因為掌權者的不重視、人力和財力的缺乏、或學校對計畫申請不熟悉等問題,在落實博物館文化平權的價值與目標上心有餘而力不足。此外,根據教育部公佈的「112學年專業培育、偏遠地區教育、實驗教育及在學率概況」,全台偏鄉地區國小數量約佔36%;其中,偏鄉地區國小孩童教育需求人數的比例佔了全國54%,這數據凸顯的不僅是偏鄉教育的不足,也顯示了藝文學習資源的落差,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的一環,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自己作為長期在博物館領域服務的人,很清楚博物館不是有錢有閒的人社交休閒的地方,而是每個人都能參與及享受的學習場所。博物館提供了課本之外,能具體化感受與瞭解世界萬物的體驗,同時也是普及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因此,需要透過政府、民間積極挹注相關資源,以及博物館與學校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共同開發合適的遠距教材與互動學習工具,甚至建立行動博物館和巡迴展覽等策略,才能逐步縮小偏鄉與都會地區在博物館教育資源使用上的差距,讓更多孩子能受益於博物館所提供的豐富學習體驗,而非被自己無法選擇的先天條件排除在外,如:社會經濟地位或地理位置等。

金門地區的國小學童參觀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圖/郭怡汝拍攝
金門地區的國小學童參觀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圖/郭怡汝拍攝

博物館擺脫不食人間煙火的印象,才有無限可能

博物館不單純只是展示藝術和歷史文化的場域,也是能改變社會和翻轉孩童未來的途徑之一,這不是好聽的口號或政令宣導上才會出現的文字,而是實際行動的具體方針與必須肩負的社會責任。在《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中,歌劇女皇狄杜娜朵(Joyce DiDonato)在參觀完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後,語重心長的表示,現在的文化機構應該要積極主動與世人分享一切,因為只有當博物館做到這樣的連結,才能有助於博物館精英主義的減少,甚至是消失,擺脫許多人對博物館是座象牙塔和不食人間煙火的刻板印象,使它更加人性化、貼近社會需求,並走入大眾的生活。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劇照/《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劇照/《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收藏了維拉斯奎茲的《侍女》。劇照/《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

《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中的八所知名博物館,如巴黎奧塞美術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都分享了它們如何透過多元化的方式,像是數位化館藏、推動偏遠地區教育、舉辦各項活動等,積極向外拓展不同的觀眾。我相信,隨著博物館接觸越來越多的新觀眾,並且發揮更加深遠的教育功用後,我們可以期盼未來的每個孩子,無論來自哪裡,都能有機會在博物館裡獲得知識與啟發,為他們的未來開啟無限的可能。或許有一天,當他們實際走訪博物館後,會因此有了新的夢想,想成為一位策展人或博物館館長,然後將這份對博物館、藝術文化的熱愛與認同,繼續傳遞給更多人。

【延伸推薦】

節目|《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穿越歐洲,跨越大西洋,遊覽從中世紀到現代的藝術珍品,從古典到前衛,由八位各領域的頂尖人士導覽館藏作品,帶您探索世界八大博物館的獨特魅力。

文章|怎麼跟孩子逛美術館?用提問與對話感受藝術的輝煌、自由與野放

文章|從紐約公共圖書館看聚焦於人的公共價值,多元空間的共通性是傾聽、學習與回應

文章|開箱北美館特展「一一重構:楊德昌」,三百多件私密文物構築導演人生

作者:郭怡汝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8.13

郭怡汝

創立「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粉絲專頁,熱愛分享博物館、藝文相關消息趣事,推廣知識共享。曾任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館長,目前就讀於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博士班。著有《小大人的探究任務:發現驚奇博物館》、《博物館與它的產地》、《聽見大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