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棒球「魔鬼教頭」都在轉型「彌勒佛」,大谷翔平的教練也在學習從嚴師變慈父

《甲子園:夢想競技場》紀錄日本甲子園百年風雲,日本高校棒球的嚴厲風氣隨時代開始轉變,大谷翔平母校花卷東高校棒球隊就宣布解除平頭髮禁、前進新時代;而台灣基層棒球近十年也有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師權至上」的威權轉變為與選手平起平坐,用「快樂打球」與自主性發揮潛能,開放的風氣吹進棒球界的角落。

《甲子園:夢想競技場》紀錄了日本高校生生不息的野球魂。圖/《甲子園:夢想競技場》
《甲子園:夢想競技場》紀錄了日本高校生生不息的野球魂。圖/《甲子園:夢想競技場》

棒球,一個號稱高失敗率的運動,所以它的勝利滋味才會特別迷人。如同紀錄片《甲子園:夢想競技場》主角、橫濱隼人高中棒球總教練水谷哲也所說的,所有球類運動裡,只有棒球以人在計算得分,所以在賽場上,大家一較高下的或許並非單單只有技術,而是交戰於無形的精神力。

台灣棒球由日本所引進,一開始無論是練習或比賽風格,百分百原汁原味進口,自然也和日本一樣,以追求榮譽為指標,為了贏得比賽,在嚴格、犧牲、團結下組成鐵血戰隊,球員無時被教育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在球隊裡沒有個人特色的空間,所以台、日青棒球員一律平頭見客。

然而紀錄片的最後,花卷東高校總教練佐佐木洋在輸掉第100屆夏季甲子園後,集合全隊宣布解除髮禁,他說,「好的要保留,該改變的也要改變。」要以百屆甲子園為分水嶺,前進下一個時代。

那麼台灣呢?是不是也已經走向了新的時代?這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的基層棒球近十年走向天翻地覆的變化,是大多數教練的心聲,從過去「師權至上」的時期,如今學習著如何與學生平起平坐,改革開放的風氣吹進教育界的所有角落,當然包含體育班和棒球隊。

面對未準確傳達指令的選手,教練嚴厲喝斥。圖/《甲子園:夢想競技場》
面對未準確傳達指令的選手,教練嚴厲喝斥。圖/《甲子園:夢想競技場》

魔鬼教頭生命中只有棒球,球員看到就怕、老婆看到就罵

不避諱地直說,過去「魔鬼教頭」的年代確實存在,就跟紀錄片中三度奪得甲子園冠軍的徳島池田高校前任監督蔦文也一樣,是嚴厲古板的老前輩,從球場上的技術到球場下的管理,單一畫風就是雷厲風行。去問問當今職棒球員們,幾乎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以上的嚴師名單,甚至可以立刻娓娓道來以前的辛酸血淚史,有的直到現在仍難以抹滅如何被鞭策的回憶,就算已經成了高壯球星,一站在教練面前,會立刻像個不敢抬頭的小男孩,彷彿像是一、二十年前那樣。

概括這些教練們的特色,其實不難發現他們都是為了棒球奉獻一切,蔦文也被妻子說「生命中只有酒和棒球」,棒球隊沒有住校的日本都如此,集中住宿管理的台灣,教練所付出的心血當然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甲子園:夢想競技場》當中,水谷哲也遭夫人調侃不回家,他以「教育自己孩子可以一輩子,但教育學生只有三年」回覆,而台灣也有執教20年的總教練笑認,以前被太太抱怨過顧別人小孩比顧自己小孩還多,一度瀕臨婚姻破滅邊緣。

學生棒球隊累積了幾十年的「傳統文化」,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一樣了?台灣威權體制的不復存在,大概從七、八年前開始,此一分水嶺之後的球員,如果聽到學長們過往的苦難,大概都會覺得是傳奇故事,畢竟他們學到更多的是如何「快樂打棒球」。

教練們的「轉型」,是這場棒球革命最顯著的變異,有多少過去令學生聞風喪膽的魔頭,現在成了大家眼中的活菩薩、彌勒佛,每個都像在示範如何跟《灌籃高手》安西教練一樣,從嚴師變做慈父。這一點從《甲子園:夢想競技場》裡也可以感受到日本的同步演變,栽培出大谷翔平的佐佐木洋反省思考,是不是在教到這樣的天才學生之前,已經扼殺了很多好手?他的恩師水谷哲也同樣在帶兵30年後反思,「丟出去的球很多,接太少學生丟過來的球。」

《甲子園:夢想競技場》紀錄橫濱隼人高中棒球隊的故事。

「棒球是以人為重的運動」,教練鼓勵選手更敢放手去試

棒球是團隊運動,除了紀律,還有什麼其他方式能讓所有人同心?是台、日教練都在嘗試的,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不同風氣形塑的選手,會有差異嗎?

翻一翻近年U18、U15和U12層級的國際賽,台灣小將們依舊成績斐然,而且名次穩定趨前,沒受到風氣翻轉的影響;可以看到這些在鼓勵下成長的孩子,很懂得勇敢放手去試,少了壓抑的氣息讓他們能在球場上自由揮灑,上演一場場的精彩好球,是真正由內而外散發閃耀光芒。

看到頂尖的球員懷抱雄心壯志追求未來夢想,宛如一顆顆的明日之星,但這群菁英是許多基數所堆砌出來的,還有很多同樣在奮鬥的隊友,就跟紀錄片中落選A隊的小配角一樣,只能在一旁默默當著陪襯,而這些大多數的綠葉,才是基層教練的主要課題。

如果可以,誰不希望每個學生都是天才呢?但現實是教練們得不厭其煩,給所有願意學習學習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指導,無論這位球員的資質好壞,畢竟整體素質提升才是壯大陣容的唯一解。

無法再和以前一樣享有絕對服從的威嚴,那要如何帶隊,才能兼顧素質與軍紀?很多教練已經順應時代改變,放下姿態帶人帶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是最好的凝聚方式,因此傾聽與對話,成為他們現在必備的技能。這一點呼應了《甲子園:夢想競技場》裡水谷哲也所言「棒球是以人為重的運動」,無論是球員與球員之間,或者球員與教練之間,需要的是關係、溝通和情感,所以最後也接受自己的不足,理解出需要多花時間與子弟兵互動。

水谷教練認為「棒球是以人為重的運動」。圖/《甲子園:夢想競技場》
水谷教練認為「棒球是以人為重的運動」。圖/《甲子園:夢想競技場》

過去基層教練將心力著重在訓練和比賽,在明白時空背景不同之後,他們順應社會期待和需求,當一個面面俱到的工具人,不管對學生、對家長或對校方,都扮演好角色。從行政、招生、粉絲團經營、球場維護、籌辦比賽、寫企劃、找贊助商,全部有可能要一手操刀,更不用說平日只要到校外就是司機兼褓姆,留在校內可能還得當舍監,支撐他們的除了一份薪水,更多的是割捨不下對這塊棒球園地的情感。

當然,也是因為基層教練的工作逐漸穩定且獲得更多保障,他們不再為了保住飯碗而強求戰績,「嚴厲」這件事在現代來說,好像無論對教練本身,或對學生觀感都是過時產物,完成「階段性任務」的教育責任,讓子弟兵能好好銜接下一層級,已經算功德圓滿。

「練好練滿」嚴格球風開始轉變,把自主性還給選手

既然教練們不再強求所有人都考100分,對於想要出類拔萃的資優生,自主性就顯得格外重要,自費校外進修的比例在學生棒球已經逐漸攀升,原來棒球人才的培育,已經從從被動式逼迫,演變到主動式精進,如同俗話所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在《甲子園:夢想競技場》中,也可以看到日本從「練好練滿」的球風,開始思考強制訓練與選手自主的分配。

然而背後的癥結點是,家境無虞的學生在自主時間有資源去補習班加強,但棒球隊裡也有不少是弱勢家庭「寄放」或是「寄養」孩子的案例,這些沒有後援支持的小球員,如果不是天賦過人,有可能就慢慢被甩開在競爭力之外,想不到吧,資本主義下的M型化現象,也開始出現在這個生態圈中。

家長逐漸變成影響球員成長的最大操控者,尤其棒球知識、資訊都在網路世界上非常普及,教練不再是唯一遵循,有時候也會受到質疑,曾經看到比賽現場,看台上的家長直接質問教練關於球員調度,或者對自己孩子的出賽機會抱不平,許多基層教練都碰過踰權的家長有苦難言,當專業無法受到尊重,自然也失去互信,大大影響到球隊運作。

臺灣受到少子化現象波及,科班校隊招生明顯越來越艱困,不過假日社區棒球卻能逆勢興起,帶來運動人口基數攀升,這固然是好事,但也讓基層棒球加速從內而外展現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型態,在變遷當下站在十字路口要如何應變,考驗著教練們的人生智慧,找到平衡競技體育與休閒體育之道,才能持續鞏固並打造台灣的棒球人才庫。

【延伸推薦】

紀錄片|《甲子園:夢想競技場》:橫濱隼人高中棒球總教練水谷哲也總將球隊擺在家庭之前,他的兒子在名校花卷東高、大谷翔平的母校磨練。夏季甲子園一百周年的賽場上,誰會創造奇蹟?

節目|《棒賽突擊隊》:喜愛棒球的你千萬不能錯過公視+最新原創網路節目「棒賽突擊隊」邀請台灣著名的棒球網紅、球評、退役職業棒球選手,一起帶你關心基層棒球,陪你聊聊台灣棒球大小事!

紀錄片|《我們的球場》:木棉花女子棒球隊的成立,播下台灣女棒發展的種子,鼓舞熱愛棒球的女性,以打破框架的勇氣持續追夢。

文章|記住敗北的苦澀,U18總教練吳柏宏不再把過大壓力放在自己和孩子身上

文章|面對強敵,更要有「抬頭挺胸」的勇氣與自信!普門中學棒球隊總教練洪榮宏的帶隊哲學

作者:吳敏欣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2024.8.5

吳敏欣

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UDN TV和聯合報體育記者,長期追蹤國際和本土運動賽事,主要負責項目為棒球,從少棒到職棒都有涉略,認為每個層級都有它的魅力,希望能將比賽看不到的故事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