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下士兵倒地的決定性瞬間,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用生命和勇氣勇闖最前線

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是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記者之一,他賭上生命親赴戰爭前線,拍下「決定性的瞬間」,而他的情人葛妲.塔羅(Gerda Taro),同為出色的女性攝影記者。兩個堅定又叛逆的靈魂,因攝影而相遇,展開一段偶像劇般的命定愛戀,卻終究敵不過戰爭的無情。

左:葛妲.塔羅、右:羅伯特.卡帕,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記者也是戀人。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左:葛妲.塔羅、右:羅伯特.卡帕,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記者也是戀人。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羅伯特.卡帕原名叫做恩德列.弗里德曼,他出身於一個匈牙利的猶太家庭,家裡經營時髦的女裝店。從小精力充沛、富正義感的他,17歲時因反抗匈牙利的高壓政權、參與政治活動而被捕,被釋放後,他離開匈牙利,前往德國柏林大學攻讀政治學。

課餘時間,他在一家照相館擔任助手,賺取學費,由於頗具天分,在1932年被派去哥本哈根,拍攝俄國革命家托洛斯基,當時托洛斯基正被史達林的爪牙追捕,恩德列領悟到,攝影可以為歷史做出見證,也可以讓人眼見為憑、忠於信念,自此他決定要成為一名攝影記者。

1934年,由於納粹德國排斥猶太人的風浪漸興,恩德列移居巴黎,在這裡,他人生地不熟,不會說法語,也找不到工作,一切只能從零開始。巴黎宛如一場盛宴,凡事皆有可能,在蒙帕納斯的咖啡館,安德烈認識了一群年輕攝影師,他們有相同目標,都想要出人頭地,他們也有共同的語言,就是影像語言,因此很快就因友誼羈絆而團結。誰也想不到,這群年輕人將會透過35毫米相機,為攝影史帶來重大的變革。

扛著相機的羅伯特.卡帕。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扛著相機的羅伯特.卡帕。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堅信攝影是最強大的武器,甚至可以改變歷史

在巴黎期間,恩德列幾乎相機不離手,身為男人也身為攝影師的他,當然喜歡拍攝美女。朋友介紹他去拍攝一位名叫「露絲」的小模,但是,當露絲赴約前來時,恩德列卻被陪同她來的女孩深深吸引。

這個女孩名叫葛塔.波荷雷勒,來自柏林,擁有猶太和波蘭血統。她因為在家鄉發放反納粹的傳單,被捕入獄,還好她有波蘭護照,才得以從獄中脫身。出獄後,她知道自己被監視了,所以決定離開柏林。她和恩德列在差不多的時間抵達巴黎,那一年,她才20歲,她在巴黎各個通訊社從事基層工作,雖然她的薪水只能勉強餬口,但那又如何?她有的是青春!這一天,她陪室友來拍照,沒想到卻讓這位年輕攝影師意外失焦。

兩個相似的背景,兩個漂泊的靈魂,兩個共同的政治信念,這一切都注定了他們要相遇且相愛。他們兩個同樣對政治狂熱,信奉公正與自由,喜歡討論世界局勢,在恩德烈的耳濡目染下,葛塔也開始玩起相機,他們相信攝影是強大的武器,一張照片或許就能改變歷史的進程。

羅伯特.卡帕與葛妲.塔羅相信攝影是強大的武器,一張照片或許就能改變歷史。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羅伯特.卡帕與葛妲.塔羅相信攝影是強大的武器,一張照片或許就能改變歷史。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素人變身意見領袖,翻轉人生全靠時髦形象包裝

鏡頭裡的世界有趣又迷人,但現實生活卻殘酷又苛刻。業界競爭激烈,雜誌編輯預算低廉,讓恩德烈的夢想一再幻滅,他意志消沉,甚至打算轉行去拍電影,但長年在通訊社工作、了解媒體生態的葛塔,卻有了突如其來的靈感,那是一個天才之舉!

1936年,在葛塔的建議下,恩德烈梳著油亮的西裝頭、斯文時髦的西裝,以全新虛構的名字「羅伯特.卡帕」重新出擊,他拋開猶太味的姓氏,用網紅手法虛擬人設,把自己打造成「帥氣世故,而且攝影技巧出眾的美國人」,而葛塔也化名為帶有星味的「葛妲.塔羅」。

羅伯特和葛妲形影不離,葛妲抓住每個機會為他引薦媒體編輯,在葛妲的幫助下,羅伯特的攝影事業漸漸上了軌道。那年5月,羅伯特.卡帕用鏡頭報導人民陣線的崛起,交出他第一篇重要的攝影專題,他的拍攝角度新穎、構圖緊湊,獲得好評,這系列其中一張照片登上了當時最夯的《VU》雜誌封面,宣告變身計畫完美成功。儘管後來羅伯特的真實身分被揭露,但根本沒人在意,因為他的才華已經被大眾所認可。

羅伯特.卡帕的作品照登上了當時最夯的《VU》雜誌封面。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羅伯特.卡帕的作品照登上了當時最夯的《VU》雜誌封面。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羅伯特攝影名作「倒下的士兵」,捕捉戰爭中死亡瞬間

時值西班牙爆發內戰,羅伯特和葛妲決定同赴西班牙。在前線,他們手持相機與共和軍連線,拍下了人民充滿鬥志的臉孔,捕捉了反抗戰爭與壓迫的精神,他們用鏡頭捍衛年輕世代的理想。羅伯特用快門追尋情感、血肉,試圖更貼近真實;葛妲則取經於三O年代的現代主義攝影師,她的照片風格沉穩、結構嚴謹且帶著詩意。

葛妲的攝影作品風格沉穩、結構嚴謹且帶著詩意。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葛妲的攝影作品風格沉穩、結構嚴謹且帶著詩意。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對他們來說,攝影不只是藝術,更是歷史的證據,在亞拉岡戰場的槍林彈雨中,羅伯特拍下一組葛妲的照片,只見她毫無懼色,為了捕捉畫面不顧一切。在羅伯特的心目中,這位女性攝影師比他更勇敢、更堅強,或許也更有才華,她是他一生的摯愛。

一天,一名共和軍士兵在山坡上,剛躍出戰壕即被子彈擊中,這一刻正好被羅伯特拍下,這張《倒下的士兵》(The Falling Soldier)成了經典,讓羅伯特.卡帕聲名大噪,也在攝影界留下至理名言:「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

羅伯特.卡帕的經典作品《倒下的士兵》,捕捉戰爭中決定性的死亡瞬間。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羅伯特.卡帕的經典作品《倒下的士兵》,捕捉戰爭中決定性的死亡瞬間。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世界首位女性戰地攝影師,直到死亡都緊抓著相機

「卡帕傳奇」就此誕生,他們只有一有機會就去到前線,與拍攝對象同一陣線。這時期,葛妲的攝影風格悄悄改變,她效法羅伯特,在戰場上即時就近拍下攝影對象,兩人的攝影風格越來越相似,於是,他們決定往後他們並肩合作拍攝的所有照片,都要共同署名。

羅伯特.卡帕與葛妲.塔羅的攝影風格越來越相似,決定共同署名。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羅伯特.卡帕與葛妲.塔羅的攝影風格越來越相似,決定共同署名。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羅伯特.卡帕與葛妲.塔羅的攝影風格越來越相似,決定共同署名。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羅伯特.卡帕與葛妲.塔羅的攝影風格越來越相似,決定共同署名。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1937年,他們在西班牙馬拉加拍下轟炸後的逃難潮,被刊登在知名雜誌上,攝影師署名為「羅伯特.卡帕和葛妲.塔羅」。為紀念此事,羅伯特向葛妲求婚,卻被葛妲拒絕了。在近距離面對戰爭與死亡後,她想要維持自由之身,並將全副心力都投入攝影。

同年,日本發動對中國的攻擊,羅伯特想轉換題材記錄中國抗日戰爭,但葛妲只想陪伴共和軍到最後。於是,她一個人前往西班牙,隨著士兵出生入死,彷彿什麼也阻止不了她。共和軍士兵視她為夥伴,給她起了個暱稱叫做「小金髮女郎」。

葛妲隨著士兵出生入死,被暱稱為「小金髮女郎」。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葛妲隨著士兵出生入死,被暱稱為「小金髮女郎」。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當共和軍節節敗退,葛妲也跳上載送傷兵前往醫院的卡車。孰料,在途中,卡車與一輛坦克車相撞,葛妲受了重傷被送到醫院,她抓住最後的意識,一心只想守護她的相機。當晚,葛妲傷重身亡,享年27歲。

葛妲臨死前都還掛念著她的相機,得年27歲。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葛妲臨死前都還掛念著她的相機,得年27歲。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最具影響力的戰地攝影記者,奉獻生命受封「永恆大師」

羅伯特在巴黎接到噩耗,感到傷心欲絕又自責,後悔自己沒有陪在她身邊。彷彿是為了減輕悲傷,羅伯特將全副精力投入工作,他始終在趕赴世界各角落的路上,他把自己的人生埋進戰場深處。

羅伯特.卡帕把自己的人生與情人逝去的悲傷埋進戰場深處。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羅伯特.卡帕把自己的人生與情人逝去的悲傷埋進戰場深處。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葛妲過世的十週年(1947年),羅伯特聯合其他攝影師,創立了全球第一家自由攝影師的合作組織—「馬葛蘭攝影通訊」,他把自己和葛妲的照片一起存放在那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伯特跟著美國軍隊遠赴北非、義大利,參與諾曼第登陸、巴黎解放等重大事件,被視為二戰期間最具影響力的戰地攝影記者。

1954年,羅伯特40歲,他前往越南報導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在法軍陣中,為了捕捉更好的角度,羅伯特往後退了一步,結果誤觸地雷而罹難。業界認為,羅伯特.卡帕之所以被封為「永恆的大師」,是因為他攝影的內容,那是他用勇氣和生命所換來、足夠近的震撼。

羅伯特生前所拍攝的最後一張戰地照片,得年40歲(1954)。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羅伯特生前所拍攝的最後一張戰地照片,得年40歲(1954)。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延伸推薦】

節目|《藝術家與他的情人》:藝術家的愛情故事跟一般人不同嗎?愛情和藝術創作會起什麼樣的化學作用?本系列紀錄片挑選了八對藝術家,帶大家一窺藝術家最私密的關係,繼而更了解他們的創作。

影集|《世界名畫的故事》:走一趟時光旅行,介紹10幅西洋藝術史上知名畫作,這些圖像創作的過程、畫家的人生以及他們生活的時代,將一一重現螢光幕前。

文章|因車禍不孕、丈夫又外遇親妹妹,畫家芙烈達卡羅用詩意和鮮明色彩表達痛苦人生

文章|《戴圍巾的珍妮.赫布特尼》不只是情人的繆思女神,還是被遺忘的藝術家

文章|藍騎士康丁斯基靠藝術聯覺作畫,能聽見色彩、看到聲音,百幅作品被情人深藏地窖

作者:文蔚然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2.23

資深媒體人,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喜歡觀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期望能透過用書寫將正向力量匯聚筆尖,豐富讀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