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失智症的世界》以日本社會設計師筧裕介的書籍《失智症世界的旅行指南》為藍圖,用旅遊指南的結構,介紹失智症的「旅行景點」,都取材自失智症患者的真實經驗,症狀包括認不得人、迷路、重聽或幻聽等,也提供患者自行研發出的生活方式,或是友善生活設計的溫馨設施,讓遺忘的人事物,用另一種方式重新被記起,也在旅程中培養理解與溫柔。

有些旅行是為了看世界,有些旅行則是為了「重新」學會看這個世界。NHK以日本社會設計師筧裕介出版的書籍《失智症世界的旅行指南》為藍圖,製作《歡迎來到失智症的世界》紀錄片,邀請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沒有導航、沒有行程表的旅程:那裡的路標有點怪、聲音太多、臉孔時而模糊,但人心仍然明亮。
《歡迎來到失智症的世界》用旅遊指南的結構,帶觀眾拜訪失智症世界象徵性的「旅行景點」,每一站都取材自失智症患者的真實經驗。導演的鏡頭裡沒有悲情,反而像一位親切的嚮導,用幽默與耐心領我們走入那些失智症者日常的小混亂。
踏進「無臉族」村落:當熟悉的臉慢慢改變
《歡迎來到失智症的世界》從「無臉族村落」開始。這不是遊戲世界,而是真實。這裡的人們看見親人時,臉會變形、輪廓模糊——彷彿有一層輕霧,隔著愛。早發性失智症患者丹野智文,39歲確診,如今與疾病共處九年。他淡淡地說:「我沒有忘記太太和兩個女兒,但分不太清楚她們的樣子。不是每個人都一樣,而是臉會慢慢改變。」
語氣平靜得像在描述天氣,但每一字都帶著重量。

生理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柿木龍介在片中解釋:「人臉辨識中樞同時處理眼睛、輪廓與表情等資訊,再與記憶比對;只要有一個環節出錯,就會辨識失靈。」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副所長栗田主一補充:「有些人知道對方是誰,但無法把眼前的臉與記憶裡的人連結起來。」
丹野則靠聲音與語氣來認人,但他經常還是無法辨識,經常要靠旁人提醒,而他也會再會面結束後笑著跟對方說:「下次我可能還是不記得你。」那笑容裡既有無奈,也有一點頑皮。
此外,他不逃避生活,反而用方法重建秩序:寫工作手冊、貼標籤鬧鐘,「起床了」「該搭公車」「要出門了」等,彷彿替人生加上小字幕,讓每一天都能順利播放。他說:「失智症者會覺得自己沒用,是因為被剝奪了失敗的權利。外界怕我們出錯,但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這句話聽起來像勵志語錄,但在他口中卻格外真誠。因為他真正想告訴世界的是:別幫我關掉挑戰的機會。
當距離變得沒有方向:看到「↑」是要往天花板走嗎?
下一站是「2D銀座」,一個地圖會耍賴的地方。失智九年的通口直美笑著說:「以前我很會看地圖,想去哪就去哪。後來生病,只要轉個彎,我就不知道自己在哪。看到『↑』,我還會想——要走到天花板上嗎?」這句話讓其他人輕笑出聲,但笑裡有溫度和無奈。

靜岡大學教授 村越真在片中解釋:「導航能力其實是一連串的大腦協作。要能到達目的地,得同時完成三個步驟:知道自己在哪、規劃路線、維持方向。這三者缺一不可。」名古屋大學教授二宮芳樹則補充:「自駕車的設計原理,就是模仿人腦的空間感知,但即使加上感測器,也還跟不上人腦的判斷速度。」原來我們的大腦比無人駕駛還厲害,只是有時會當機。
通口直美坦言:「後來,出門前,我會先上網查資料,把街景和路線仔細看過一次。抵達現場看到和照片一樣的畫面,就能安心。」罹患失智症的她不放棄旅行,而是換了一種方式旅行。
在「2D銀座」裡,導演沒有讓我們為迷路而焦慮,反而讓我們看見,當一座城市願意伸出手,世界就能重新被閱讀。
無法過濾聲音:聽到旁人聊天就會忘記店員說多少錢
第三站,導演帶我們走進「聲音的洪流」。這裡沒有風景,只有噪音。患者下坂厚苦笑著說:「在超市結帳時,聽到旁邊人在聊天、音樂播放,我就會忘記店員剛才說多少錢。」那句話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但在失智症者的語氣裡,卻成了一種無法抵抗的現實。

國際福祉醫療大學教授 岡本秀彥以生動的比喻解釋:「想像一間教室,每個人的聲音都有不同顏色。普通人能挑出要聽的那一種,但失智症者聽到的,是所有顏色同時混在一起。」他說:「我們的大腦不只是被動接收,而會主動過濾聲音。」但對失智症患者來說,降噪系統壞了,世界就變得太吵。
於是,下坂開始戴耳塞。「搭公車的時候,我只想要一點安靜。」他微笑著說。當世界太吵、太快,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靜下來,讓彼此都能「聽見」。
失智友善設施:顏色清晰、標誌放大、動線明確
福岡市博多區公所展示了他們的「失智友善設施」:顏色清晰、標誌放大、動線明確。那不是特權,而是一種貼心的展現。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 副所長栗田主一則提醒:如果失智症患者的注意力缺失變得嚴重,不善交談。建議用緩慢稍大的音量分段且明顯的說明,雙方說話就會變得輕鬆,也能讓對話更順利,只要患者和家人、朋友掌握這些技巧就能輕鬆的交流。
影片中還採訪了日本知名漫畫家蛭子能收(現為「蛭子茶屋」店長)用他一貫的幽默說:「記不起人名,我就『喂喂』地叫。」片中他還嘗試畫跟隨了自己18年的經紀人,畫出來的外貌非常複雜,然而那是因為他的大腦認知與手部無法協作的結果,但卻「前衛」、充滿生命力。他說就算罹患失智症還是要持續做喜歡的事。「至於難以說出口的煩惱,不如就裝死吧。」
他那句「裝死」不是消極,而是一種智慧,當你學會笑著接受不完美,人生反而變得更順眼。

失智症旅行的終點,其實是理解
本書作者筧裕介在影片中語氣平靜地說:「如果我們能接納差異,並自在地尋求支援,就能和睦共處。」那不是訓話,而是一份邀請。《歡迎來到失智症的世界》讓人明白:這趟旅行的目的地,不在遠方,而在我們的心裡。失智症不是遺忘的故事,而是「學會用別的方式記得」的故事。
有人失去了方向,有人記不清臉孔,有人聽見太多聲音,但他們都還在努力生活,用幽默與堅持對抗遺忘。而我們要做的,是放慢一點腳步,學著成為他們旅途中的同伴。
畢竟,在人生這張地圖上,誰沒有走丟過呢?只是他們比我們更早學會:即使沒有方向,也能微笑著往前走。
【延伸推薦】
紀錄片|《歡迎來到失智症的世界》:以《失智症世界的旅行指南》為藍圖,用遊記動畫解說失智症患者的世界,理解記性差、迷路、幻聽等狀態,找出對應的生活解決方案,增加對失智症的理解。
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失智症怎麼記台詞、拍電影?導演異想天開,動員鄰居和奶奶一起拍「金剛戰士大戰殭屍」電影,用演戲活絡失智症奶奶的記憶,為奶奶留下美好回憶。
文章|導演徐紫柔:不要一直掛念失智症患者失去的記憶,要珍惜一起歡笑的美好當下
文章|「等你失智時,你的研究,才真正完整。」NHK紀錄片拍攝失智症權威長谷川和夫,罹患失智症後的生活與心態轉變。
作者:方嵐萱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11.24

從主流媒體出逃,但仍然在字海裡浮沈,書寫他人的故事與經營各類專題報導。喜歡和人聊天,喜歡聽故事,更愛把聽到的故事寫成故事。現在還喜歡起捻花惹草,期待有生之年寫出一朵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