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牠歷經的整個過程。」盲眼、跛腳、皮膚潰爛、身心受創的流浪動物,管理員如何救援?

門上註記著「被飼主刺傷」、「被棄養在大樓內」、「缺乏關愛」,門內是被棄養的各型犬隻、貓咪、兔子。紀錄片《浪浪救援隊》呈現荷蘭阿姆斯特丹動物收容所管理員的工作過程:為牠們找到適合飼主是工作中最棒的一刻、將牠們安樂死則是永遠無法習慣的煎熬。

圖/《浪浪救援隊》

對於喜愛動物的人們來說,觀看紀錄片《浪浪救援隊》就像是同時進入天堂與地獄,在動物收容所裡,隨時可能配對成功找到合適的飼主,籠子裡的浪浪瞬間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動物;但也要面對永遠無法習慣的煎熬:為無法馴服、攻擊力強的流浪動物,執行安樂死。

浪貓受重傷 管理員學習「放手讓牠走」

走進荷蘭阿姆斯特丹動物收容所,整齊清潔的透明籠房中,暫居著流浪或被棄養的貓狗兔等動物。「你在發抖?沒事的,你從哪來的?他們在哪發現你的?」「我知道你失去信任、你迷路了?我完全懂你……」這一端,管理員溫柔地跟貓咪說話;那一端,管理員抱起了頸部以下皮膚嚴重潰爛、受傷嚴重的橘貓向獸醫求救。「體溫過低、牠快死了,放手讓牠走吧。」管理員陪在橘貓身邊,看著牠嚥下最後一口氣、親吻牠、為牠蓋上毛巾。

收容所日常 送養成功與失敗

收容所內另一種日常工作,是要面對「被退回的動物」。沮喪的飼主哭著回報,「牠咬我的小姪子、咬我兒子同學、咬我先生的屁股、咬其他的狗……我可能要面對一千五百歐元的賠償……沒有商量的餘地了。」也有狗狗無法與飼主原先飼養的動物友善相處,被註記為「對其它狗不友善」、「餵食物攻擊其他狗」、「因追逐貓被退回」,再度回到籠房中。

有令人沮喪的現實,也有充滿希望的機會。管理員要面對各式各樣提出領養申請的家庭或個人,他們必須完整說明動物的特質,評估推薦適合的浪浪,媒合各項需求。有時候也需要高超的同理說服能力:一位74歲的民眾想領養大型德國牧羊犬,但同為銀髮族的管理員建議他考慮小型犬,畢竟年事已高,可能應付不了大狗。

圖/《浪浪救援隊》

浪浪萌照上網 臉書分享故事 增加送養機會

為了增加送養機會,管理員與獸醫定期評估,會為適合送養的動物拍照放上官網,讓想領養的民眾瀏覽;另一種方式是在臉書刊登動物不幸的故事,希望增加領養動機。工作人員也會用各種方式,訓練流浪動物社會化。但世事未盡如人意,如果被界定為「不定時炸彈」「攻擊性強烈」「飼主要永遠盯著牠」等負面評估,「牠必須去天堂」,安樂死恐怕成為唯一選項。

「牠是被棄養的,最後被送到這裡……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整個經過。」一隻名為亨克顏的棄兔受到悉心照顧,過程中或許彼此都感受到療癒的能量。每位管理員與義工各有自己的故事,有人當了十年警衛,但因職場霸凌而心力交瘁,只想要平安與寧靜的生活;有人遭受親人虐待毒打,因而更能同理流浪動物的感受;有人與丈夫長期照顧棄養兔,但丈夫過世後,無法適應的心理陰霾侵蝕著她的每一天。每個人努力著,也掙扎著,跟籠房中的動物,或許有部分類似的心境。

圖/《浪浪救援隊》

為浪浪安樂死 管理員永遠無法適應的煎熬

某天,有四隻狗狗被評估為須接受安樂死,魯道夫是其中之一。管理員輕聲對魯道夫說著「對不起,小帥哥。」看著牠掙扎被注入藥劑,生命在自己的手邊消逝,最後將牠的遺體裝入綠色塑膠袋、放入推車、清除籠房上「魯道夫」的名字與註記。這一刻世界寂靜無聲,「我永遠沒辦法習慣這種煎熬。」

也有正面的例子。浪浪弗雷德遇上了一對愛狗夫婦,已為牠準備好狗窩、飯碗與水碗,也會帶牠到公園散步,牠頓時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狗狗。要與新主人離開收容所時,鏡頭拍攝到弗雷德停下來轉頭回望,這座阿姆斯特丹最大的動物收容所,將持續前進,探尋每一道可能的希望之光。

【延伸推薦】
紀錄片|《浪浪救援隊》:本片紀錄荷蘭阿姆斯特丹最大的動物收容所內,人跟動物間的緊密連帶感。在那裡有充滿熱情的動物管理員和義工們,照顧跟訓練著動物們,希望牠們能有好飼主來領養。

文字整理: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1.9.9

陳珊珊

公共電視數位內容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