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是什麼?學齡前兒童學情緒管理,愈早練習愈有「內建工具箱」

這幾年走入中學校園,我發現孩子憂鬱、躺平、沒動力的狀況變多,學習動力因為情緒困擾而「卡住了」,一切的根本,還是回到孩子的「情緒穩定度」。近年來台灣開始討論SEL(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強調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與他人互動、解決問題,在生活中找到健康的表達方式,學齡前孩子就可以開始學習情緒表達,因為情緒就像肌肉,練習得愈早,越能在長大的過程中面對挑戰時有「內建工具箱」。

孩子的情緒問題處理,幾乎每個家長都曾遇過。圖/示意照
孩子的情緒問題處理,幾乎每個家長都曾遇過。圖/示意照

「為什麼孩子動不動爆怒,摔東西?」
「都大班了,遇到事情還是用哭的?」
「在學校一直跟同學衝突,怎麼辦?」

這些問題與困惑,幾乎每一個家長都遇過,這世代,大家也更看重孩子的情緒與人際,當孩子遇到衝突,我們會積極了解,孩子哭鬧,我們會想學習正向陪伴,這是一種更成熟教育與教養的展現。

而2025年,有一個新的教育名詞被不斷提起:SEL(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它強調的不只是孩子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能理解自己的情緒、與他人互動、解決問題,並且在生活中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而接下來SEL也會逐漸融入在校園的日常與課程當中,而家庭教育更是養成SEL關鍵中的關鍵!

美國自1990年代起便大力推動SEL,因應校園暴力、自殺、霸凌等社會議題。近年來,台灣也開始愈來愈多地談論情緒教育,因為我們發現:孩子的快樂與自信,往往來自能否好好管理情緒。

穩定的情緒是孩子提升學習力的根本

這幾年走入中學校園,我發現孩子憂鬱、躺平、沒動力的狀況變多了,他們正在面對數位時代的影響,不只在學習方面有所改變,在人際、情緒、娛樂、興趣上都有巨大的變革。而這些衝擊,也讓孩子在耐挫力、情緒調節、專注力上有明顯的退步,很多孩子有著很好的能力、學習資源,卻因為情緒困擾「卡住了」。

而回到小學教育現場,也存在很多情緒困擾的孩子,有些孩子無法專注在課本上,有些孩子一遇到挫折就發怒,干擾課堂。加上新聞媒體、社群平台的轉傳,我們很擔心孩子在學校遇到霸凌、傷害、甚至性騷擾,這些議題讓教育現場更加艱辛,也常常造成親師生三方的不信任與衝突。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和教養的本質是什麼?

數位時代影響下,孩子要面對更多變的人際關係與情緒。圖/示意照
數位時代影響下,孩子要面對更多變的人際關係與情緒。圖/示意照

我常說:「面對如此快速發展的世代,孩子成長需要有緩衝期!」,我們希望孩子不落人後,常常在追趨勢、提升學習力,但在這一切的最根本,其實還是回到孩子的情緒穩定度。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做什麼都可以很有成就,而相對地,無法專注、冷靜,遇到挫折就放棄的孩子,則很容易半途而廢,所以,面對失控的焦慮世代,SEL是解方,也是我們要一起努力的方向。

SEL核心可以分成五大能力:
自我覺察——孩子能辨認並理解自己現在的情緒。
自我管理——孩子學習調整情緒、衝動與壓力。
社交覺察——理解別人的感受與立場。
人際關係——能用合適的方式與人合作、解決衝突。
負責決策——面對選擇時,做出有責任感的行動。

聽起來很理論,但其實就是孩子的日常。每一次遇到複雜的情緒會如何調節?遇到人際衝突會如何應對?面對困難的抉擇,又會如何的求助和學習?這些,正是這世代孩子的超能力!

六個具體陪伴方式,打開正向學情緒的寶盒

這陣子接觸到台灣原創動畫《莓吉幼兒園》,這是一部結合了魔法奇幻故事加上情緒教育的短劇!每一集不僅有生活上常見的校園情境,還有《莓吉小百科》在事件後,引導孩子們幫助莓吉可以冷靜下來,重新回到生活中!

這部動畫正好滿足了SEL的學習內容,從情境中具象化「認識情緒」,過程中覺察情緒來源,並且在互動中彼此幫助,學會情緒調節,做出最適當的反應!看似簡短的劇情,每一幕都是孩子可以學習情緒表達的機會!

恐懼是常見的情緒,透過動畫情節可讓幼童學習表達。圖/《莓吉幼兒園》

我整理了六個好用的陪伴策略,讓我們可以再和孩子共賞《莓吉幼兒園》時一同施展,讓孩子從學齡前就掌握跟情緒共處的方式,親子關係也更穩固。

招式ㄧ:辨識情緒的莓吉預測術
操作方式:影片開始前,可以先問孩子這一集,猜猜看莓吉會遇到哪些情緒?
學習目標:幫助孩子辨識情緒、掌握更多的情緒詞。

招式二:用語言形容情緒的情緒命名咒
操作方式:影片播放中,特別放大有情緒詞的時刻,可以請孩子一起複頌,例如:「現在是難過莓吉!」
學習目標:幫助孩子把抽象的感受具象化,學會用語言標記情緒。

招式三:調節情緒的冷靜小百科
操作方式:參考劇裡的「莓吉小百科」,在家裡也準備一本「情緒小百科」:孩子生氣時一起寫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冷靜?」
學習目標:掌握更多元的情緒調節方式,讓情緒來臨時更有應對策略。

招式四:換位思考的角色交換術
操作方式:觀影結束後,可以詢問孩子:「如果我是波妮/婕莉,我會怎麼做?」
學習目標:換位思考,站在不同角色思考,能培養社會覺察能力。

招式五:提升應對技巧的莓吉修復術
操作方式:劇裡角色發生衝突後,和孩子討論「如果我是他的朋友,要怎麼幫忙?」
學習目標:提升社會技巧力,討論出適當和不適當的策略,也會幫助孩子更具備同理心的孩子。

招式六:多選擇的寶盒決策卡
操作方式:觀影後,可以將劇情中不錯的策略記起來,一起製作求助卡,放在鉛筆盒或是書包內,遇到困境時可以施展。(包含:找老師、冷靜呼吸、離開一下等等)
學習目標:幫助孩子練習有責任感的決策,讓情緒反應有更多選擇。

《莓吉幼兒園》

情緒教育,不必等孩子長大才開始

「情緒就像是天氣,我們無法掌握是否下雨,但我們要記得帶傘!」

面對數位原生代的孩子,情緒教育是我們第一個要啟動的!因為情緒就像肌肉,練習得愈早,越能在長大的過程中面對挑戰時有「內建工具箱」。

陪孩子一起看《莓吉幼兒園》,爸媽不只是在陪伴一個卡通時光,而是在和孩子一起練習如何理解自己、理解別人,並找到更健康的互動方式,然後在生活中慢慢練習,把情緒變成成長的力量。也讓SEL,不只是停留在教科書或是教育政策,而是成為家庭裡一起學習情緒宇宙的魔法故事!

【延伸推薦】

動畫|《莓吉幼兒園》:故事中主要場景設定在魔法森林的幼兒園中,主題以現實生活中幼兒園內常見情境發想,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與角色一起成長。

作者:趙逸帆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9.9

趙逸帆

親子講師

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系,先前讀過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因為志趣不和重考轉換跑道,所以對從小孩子的探索教育、家庭教育十分看重。目前為自由講師、親子作家,創辦不帆心家庭教室,期待用自身的經驗、專業,成為老師、家長、孩子間的溝通橋樑,讓更多家庭不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