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守大學影視系副教授李志強:將自己困境轉為作品,創作需要深刻的自我挖掘與沉澱

在與學生討論創作的時候,導演、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副教授李志強通常會問:「為什麼你要寫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跟你有什麼關係?」因為創作需要深刻的沉澱與自我挖掘與體驗,才有機會浮現動人的題材。

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副教授李志強以讀書會形式陪伴學生創作。
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副教授李志強以讀書會形式陪伴學生創作。

我在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任教十多年,南部的創作資源與創作同儕比起北部少很多,創作文化也較為封閉。如果學生想要創作,卻沒有持續受到鼓勵,熱情很容易被澆熄。

2021年起,每周我舉辦一個創作的「讀書會」,帶領大二到大四的學生來做,他們常常會以《公視學生劇展》為目標來提案、討論創意,透過小組討論與修改,經過眾人意見的融合,感受到「創作」是什麼。在讀書會裡,我們也傳承國際提案的經驗,讓學生理解什麼樣的創作企劃才叫「成熟」?是有內涵與議題、值得被拍出來的?慢慢地,學生敢於嘗試,與北部電影電視科系的同學一起競爭。

創作也是在處理生命裡的衝突與困境

在讀書會談創作的時候我通常都會問:「為什麼你要寫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跟你有什麼關係?」常常會碰觸到學生,在生命此刻最困擾他們、或是感受最深刻的議題。

例如有一位學生的父親在當遠洋漁船船員,親子相處要嘛沒話講、要嘛就發生衝突,但是透過爬梳的過程,學生慢慢跟父親重新接觸,了解父親的生命脈絡與過往,後來拿到補助、拍攝完成後,爸媽與他的關係透過拍攝過程重新的磨合,有比較好的進展。

另一位同學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他很有勇氣把自己家裡的生命故事拿出來,把自己渴望父親陪伴、卻無法如願的心情,跟母親相依為命的感情化成《蘇芯語改名字》。再以《馬來亞虎》來說,導演同學是外籍生,他有兩三年的期間陷入茫然的狀態,他對未來很迷惘,一直懷疑來台灣念書到底是對還是錯?畢業之後要回國還是留在台灣?這些迷惘後來也變成《馬來亞虎》這個題材。

這些都是讓我印象很深刻的部分,在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創作之外,也鼓勵他們處理了他們生命中重要的議題。

圖/《蘇芯語改名字》
圖/《蘇芯語改名字》
圖/《馬來亞虎》
圖/《馬來亞虎》

外籍生來台創作往往如同「背水一戰」自覺強烈

義守大學吸引許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外籍生就讀,台灣的語言相通、影視文化發展、比歐美較低的生活費與學費,是主要吸引他們的地方。我觀察這些外籍生有一種「背水一戰」的強烈自覺,因為他們可能來自經濟並不寬裕的家庭,必須要拍出一點成績,例如入圍金穗獎、電影節等,才有機會取得居留權、工作證等,得以繼續留在台灣生活。

談到創作,每位外籍生可能都帶著一些重要人生議題來到這裡,在此學習摸索如何探尋出題材。例如馬來西亞的同學,他們常常會觸及的是種族偏見,比較弱勢的種族如何在以馬來人為主的文化中生存或求發展?例如,香港的學生,可能在反送中或政治動盪的時間,會有相關的感觸衍伸為題材。

如果沒有深刻自覺,你可能不適合創作

以義守大學的學生來說,自信心與創作自覺通常比較慢才會發展出來,學生很努力想要嘗試創作,但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經驗的累積,所以會遇到非常多挫折。

以老師的角度,我也很掙扎「到底應該在什麼時候,對他們說什麼話?」創作其實需要沉澱與深刻的自我挖掘,還要有一段發酵的時間,甚至是討論與生命的體驗,才有辦法浮現出來,但有些同學會心急地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沒有沉澱的思慮就丟出來粗糙的想法。

曾經,我對兩個熱衷創作的學生下了一步「險棋」。他們大三時,我找了一個適當的時機說:「如果在創作上面沒有自覺跟改變,你可能不適合創作。」讓他們理解創作並不是他們想的那麼簡單,必須有更多決心與自覺。沒有意外的,學生一聽到這句話就馬上掉眼淚,覺得整個信心被擊碎了,但還好這些學生都沒有因為這樣子就挫敗。通常過了這一關,他們創作上就會突飛猛進,所以被我講過同樣的話的人,後來都有拿到案子。

連結台灣各地創作資源,消彌南北影視資源差異

想要走創作的同學,我會建議他們繼續攻讀研究所,國內外都好,延長自己的創作生命。或者有機會到優秀導演的麾下去磨練學習,持續讓自己在創作的環境氣氛下。

南部的傳播科系學生,這方面的資源比北部少,這幾年有些南部的電影人與文化人合作更為緊密,包括我在內,也很希望把北部、南部的資源連結起來,希望讓學生明白到創作這一條路不好走,所以必須有強烈的自覺與準備,等到自己成長、更成熟了,才能用自己的力量在業界裡存活。

【延伸推薦】

學生劇展|《蘇芯語改名字》:國二女生陳思妤,因為父母離婚改從母姓。但這全然陌生的名字「蘇芯語」令她不適且心生反感。家庭生活的遽變讓她無所適從,她試圖想要回自己的名字,卻逐漸清楚了大人世界的複雜,最終才發現自己追尋的不是表面的名字,而是對原本「圓滿的家」的想念。

學生劇展|《馬來亞虎》:來自馬來西亞的炳順,來到台灣尋找兒子家俊失蹤的原因。在尋找的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自己對家俊的不理解,同時也發現了家俊的變異。

策展|《公視學生劇展精彩20》:看看不同時代的學生創作,看看大導演的起手式,看看大明星的青澀時。

受訪者:李志強
訪談者:巫知諭
文字整理: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7.23

觀點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