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兄弟投手生力軍伍立辰在2024年選秀會獲得第二輪指名,該年才從嘉義大學應屆畢業的他,不只2025年以新人之姿直接從一軍開季,還獲得總教練平野惠一盛讚,看到他的潛力而燃起必須妥善栽培的使命感,但其實這樣的一位「隱玉」,原本因高中時一顆觸身球留下心中陰影,打算離開棒球另闢跑道,後來才回心轉意並棄打從投,意外用四年大學期間,打造出王牌身手,闖進想都沒想過的職棒舞台。

脫下球衣後很難把他跟棒球選手連結在一起,因為伍立辰沒有黝黑的膚色和高壯的身材,反而長相秀氣顯得溫文儒雅,在棒球場像是一隻誤入叢林的小白兔,不過當他球一出手就立刻流露殺傷力,用逼近150公里的球速,堅定冷靜地處理掉打者,要知道他在大學時期,可說是徹底宰制該層級的第一號投手,完投、完封像是家常便飯。
「可以踏上這夢想的舞台蠻不可思議的。」伍立辰覺得彷彿是許多的因緣際會,將他一步步帶到現在的位置,要是沒有高中的那顆觸身球、沒有壓線得到嘉義大學收留、沒有大四最後一年在關鍵戰役繳出代表作、沒有遞補入選U23世界盃,或許就到不了身披中信兄弟黃杉的這一天。
觸身球陰影後,對投手位置玩出興趣
伍立辰的舅舅是「二郭一莊」(註)的旅日投手大前輩莊勝雄,從小伍立辰自然接觸到棒球,只不過直到高中就讀高雄普門中學時,他都還是位野手,而且內野除了游擊之外的位置都能勝任,當時和他並肩作戰的隊友,包含現在同樣效力中信兄弟的馬鋼,台鋼雄鷹的陳致嘉以及樂天桃猿的馬傑森等。
後來會和舅舅一樣站上投手丘,得追溯高三上學期尾聲,一次隊內賽他遭到觸身球直擊鼻樑當場濺血,經過一個多月的休養後回歸,但戴著透明面罩上場的他,卻發現自己終究擺脫不了球朝著臉飛過來的陰影,懼怕進入打擊區,反倒對投球玩出興趣,原本他就會和隊友在練習時「互催」球速,最後鼓起勇氣向總教練請纓想要實戰上陣。
其實在過完投手癮之後,伍立辰原先並沒有想到就此棄打從投,打算大學時期重拾課業,連一間棒球隊都沒有去考,後來經過時任普門中學總教練的洪榮宏牽線,才在最後一刻踏進嘉義大學,沒想到在這裡迎來完全不在計畫裡的發展,就連嘉義大學總教練鍾宇政都形容意外撿到了王牌。
在伍立辰戰績顯赫的大學生涯裡,最具代表性的一役,是他大四時大專聯賽最後一場預賽,贏球才能拿到晉級門票的背水一戰,他獨力完封了強敵南華大學,帶領球隊1比0驚險獲勝,「如果沒有那一場,我可能不會想要選秀。」儘管早已是大學頂尖投手,他直到畢業前夕才萌生職棒想法,甚至原本比較傾向畢業後到業餘球隊,自認球速不到頂尖,變化球也一般。

增重訓練提升球速,維持高檔狀況選秀進中職
像是命中註定要他前進職棒,伍立辰介意的球速問題突然在大學最後一年找到開關,在學校課堂上聽到球速最大動力來自背肌,他發揮實驗精神用整個暑假的時間速成加強,結果真的換到效果,之後寒假再增重六公斤,將均速一併提升,趕在畢業之前來到144公里的職棒水準。
「我覺得能在選秀第二輪就上,蠻多巧合的。」伍立辰從沒刻意追求目標或結果,而是身處任何環境,都要求自己時時刻刻拚盡全力,然後自然獲得老天爺幫一把,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2024年的U23世界盃培訓隊名單,原本並沒有他的名字,但因為林維恩的臨時退出,他獲得遞補資格,不但穿上中華隊球衣,還能跟著頂尖隊友們維持高檔狀態,「本來我選秀前自主訓練,因為沒有實戰,球速怎樣丟都出不來,練到很焦慮,後來收到消息要去中華隊,一丟馬上恢復正常,而且比之前快。」
伍立辰笑稱逃過一劫,如果以自己練習時的狀態,在選秀前去各球團參加測試,順位大概掉了好幾輪,這一切經歷彷彿有人幫忙開道,推著他到今天的位置,「如果沒有對上南華大學的那場比賽,如果球速一直沒進步,如果沒遞補到U23培訓隊,這些因素缺一不可,運氣蠻好的。」

當不了高中大物沒關係,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
不過有時候一帆風順不全然是好事,其他投手都修過「被打爆」學分,伍立辰卻因入學較晚,還在體驗何謂震撼教育。他回憶U23世界盃是第一次經驗,雖然教練團趕緊換投,所以被敲兩支安打之後僅在場上留下「未爆彈」,還不算真正被打爆,但下次登板時就明顯有陰影,「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上一場被打,對下一場影響這麼大。」
如今身為中職菜鳥,當然不可能再像大學時那樣完全壓制,伍立辰正在習慣被打,也做好正確的心態調適,「如何勇敢地繼續對決打者不害怕,從每場比賽中去學習,找到自己問題在哪去調整和進步,趕快振作起來很重要。」
回想自己棄打從投的奇幻之旅,伍立辰直言野手身份幫他在生理及心理層面奠定良好根基,所以國小、國中和高中階段不算浪費時光,最後在大學找到新天地,證明棒球這條路不一定走得快才是贏家,就算當不了高中大物也別灰心,因為還有很多球員只是仍在等待對的時間和對的位置。
親身示範另一種攀登直上職棒殿堂的途徑,伍立辰鼓勵在大學時期抱持夢想努力的選手,個人意志非常重要,「我能在大學成長那麼多,主要是熱情和成就感,在球場上我很享受比賽,就是想辦法要贏,因為有這些企圖心才能一直成長。」要知道,成功的運動員從來不可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註:「二郭一莊」指郭源治、郭泰源與莊勝雄三位曾活躍於日本職棒的選手,他們成績顯著,郭源治在日本職棒達成「百勝百救援」、郭泰源在日職生涯中拿下117次勝投、莊勝雄曾是羅德隊的主力投手之一,三位都是日職球迷愛戴、來自台灣的投手。
【延伸推薦】
文章|中信兄弟張祖恩:勿讓別人的話影響自己,投手下場後才是心態調適的開始
文章|旅美投手莊陳仲敖與傷共處有哲學,沉默王牌用身手向台灣球迷「自我介紹」
作者:吳敏欣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7.2

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UDN TV和聯合報體育記者,長期追蹤國際和本土運動賽事,主要負責項目為棒球,從少棒到職棒都有涉略,認為每個層級都有它的魅力,希望能將比賽看不到的故事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