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孩子為追星起爭執,源自於不再互相理解分享

偶像團體林立,越來越多青少年成為「追星人」,有人因此充滿學習動力,學語言、唱歌、跳舞,往表演之路邁進;也有人表示親子溝通出問題,父母只會一味阻擋、不願理解孩子追求的事物。《少年願望事務所》主持人鄧惠文點出,產生衝突的源頭可能是進入青春期後,親子不再緊密地互相理解;若孩子喜歡追星,反而可以看成是重塑親子關係的新的切入點。

當孩子成為「追星人」,家長該如何應對?
當孩子成為「追星人」,家長該如何應對?

美國人類學者特拉尼(Jamie Tehrani)曾說,在所有的動物當中,人類是唯一一個會賦予彼此名聲,且用名聲來劃分地位的族群,因此在人類社會中,自古以來都有所謂的「偶像」,像是五六年級生在年輕時追的劉德華、酒井法子,現在年輕人喜歡的NewJeans、BTS。

當孩子瘋狂追星時,家長究竟該如何應對?就讀高二的真Yuki,從國中就喜歡韓國天團BLACKPINK,好不容易盼到偶像來台灣開演唱會,也拜託同學幫忙搶到票,只是,爸媽一聽到一張票要新台幣8800元,說什麼也不願意贊助!真Yuki最大的願望,就是和爸媽一起去看偶像的演唱會,他該如何讓爸媽理解這件事對他的重要性?

真Yuki的偶像是BLACKPINK,願望是與爸媽一起去追星。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真Yuki的偶像是BLACKPINK,願望是與爸媽一起去追星。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孩子追星要付「代價」,知道錢的重量才會成長

處於物資豐富的年代,追星的成本與代價越來越高,當青少年想要花錢去看演唱會時,爸媽是該支持還是該反對?許多青少年都會用成績來談條件,諮商心理師方可廷建議家長可以提出實際的願望交換,例如:看一次演唱會抵兩年的生日禮物,或是讓孩子預支零用錢,順便教導小孩借貸觀念,讓孩子付代價,可能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契機。

也有在娛樂圈工作的女團經紀人,以及Dcard追星專版版主認為,青少年想看演唱會,就要平時存錢、規劃好自己的財務,包括門票、交通費等,不應該讓父母來出錢,在花大筆金額購買門票前,務必想清楚:如果有天偶像爆出負面新聞,或是有天變心脫粉了,會不會後悔花這筆錢?

《少年願望事務所》節目主持人黃豪平語重心長的說:「如果孩子知道錢的重量,能體諒爸媽賺錢的辛苦,評估過後還是想要花錢去看演唱會、買偶像周邊商品,那我會鼓勵他去。」

主持人暨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則表示,如果父母不支持孩子去看演唱會,孩子難免會覺得:「別人的爸媽都願意出錢,為什麼我的爸媽不行?」而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貧富差距,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奢侈的消費。鄧惠文自己的做法,是跟小孩很直接地說:「這個媽媽沒有辦法,看以後你自己有沒有辦法,如果有一天你消費得起這樣東西時,不要忘了給我買一個。」

很多爸媽都覺得孩子追星,會耽誤課業或浪費時間,但對青少年來說,追星也帶來不少正面價值,例如高一的華妍為了追星自學韓文,初級韓文檢定考到接近滿分;子秦受到偶像表演的啟發,去學唱歌跳舞,成為女團「未來少女」的成員之一,就讀國三的以樂,覺得唸書生活很苦悶,看到偶像活潑精彩的表演,能讓他感到開心。

追星成為華姸學習韓語的契機。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追星成為華姸學習韓語的契機。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追星學跳舞閃閃發光,正是孩子展現出長大的新面向

真Yuki很希望爸媽能理解追星對他的價值和意義,但爸媽根本不想聽,他該如何和爸媽溝通?鄧惠文建議真Yuki這樣和爸媽解釋:參加演唱會是一種「朝聖」,就像大人會去參加媽祖遶境一樣,能夠帶來力量,同時,實體演唱會不是聽CD、看直播可以取代的,大人一直擔心孩子活在網路虛擬世界,所以更應該要支持孩子去現場參與實體活動。

另外一個家長反對孩子追星的原因,是認為:「你花那麼多時間在偶像明星身上,卻沒有對家人如此熱衷!」父母和孩子沒辦法自然的分享事物,雙方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在孩子小的時候,親子關係無比親近,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兩代之間開始有了隔閡,青少年往往覺得爸媽不了解自己、很難溝通,家長也覺得孩子狀況百出、心好累。諮商心理師方可廷指出,青少年其實很希望父母能夠看見自己在聽流行歌曲、唱歌跳舞的時候,那種閃閃發光的樣子!那表示他已經不是小孩,開始展現出不一樣的面向,孩子的追星行為剛好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家長得以了解孩子是在和誰相處?有沒有發生爭吵或情感糾葛,追星是走進孩子的世界,一個非常好的管道。

諮商心理師方可廷指出,孩子追星行為是親子關係很好的切入點,爸媽可以了解孩子與那些朋友相處。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諮商心理師方可廷指出,孩子追星行為是親子關係很好的切入點,爸媽可以了解孩子與那些朋友相處。圖/《少年願望事務所》

而青少年也要開始接受一個事實,就是爸媽有他的背景和價值觀,爸媽的不接受,不代表不認同,如果感到受挫、羞恥,要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告訴爸媽:「我這樣講,你這樣回應我,我不是很舒服。」一次次嘗試,才能越溝通、越暢通。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會不知道怎麼跟家人連結,討論最新的明星資訊,或爸媽和孩子一起去看演唱會,可以讓孩子看到爸媽年輕的一面,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

鄧惠文也表示,「很多事情,孩子開始會決定要跟父母講或是不講,這就是長大吧!父母的想法常常和孩子是不一樣的,如何在差異與不同當中,選擇互相支持,是成為家人最重要的一件事。」

【延伸推薦】

節目|《少年願望事務所》:每集會有一位許願者來到節目說出願望,透過主持人鄧惠文和黃豪平的穿針引線,以及大人和青少年組成的願望團,大家一起「說」個痛快、「聽」得盡興!

文章|Cosplay有金錢無法衡量的「情緒價值」,角色扮演帶來學習與突破的正能量

文章|即使國營電視KBS拒播,南韓(G)I-DLE堅持唱出「女性主義」的聲音

作者:文蔚然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5.12

資深媒體人,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喜歡觀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期望能透過用書寫將正向力量匯聚筆尖,豐富讀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