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總教練曾豪駒:不把選手變成教練的樣子,而是幫選手展現最好的自己

率領國家隊在2024年世界12強棒球賽帶回歷史性的一面金牌,總教練曾豪駒的帶兵哲學一夕之間受到關注,這位賽前列隊對每一位球員手比著愛心的教頭,究竟是用什麼樣的魔法,讓臺灣棒球攀上過往無法觸及的世界之巔?或許「將心比心」就是他的答案。

曾豪駒擔任總教練資歷5年,就締造臺灣棒球的空前成就。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曾豪駒擔任總教練資歷5年,就締造臺灣棒球的空前成就。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外號「龍貓」的曾豪駒球員時期是外野手,2004年起的10年職棒生涯打擊率2成47、留下37轟,不算是特別突出的明星球員,卻能在轉任教練後特別有一手,在Lamigo桃猿時期還在擔任打擊教練,就帶出「暴力猿」打線,後來在恩師洪一中離隊後接過他所留下的教鞭,掌舵樂天桃猿開啟總教練生涯,教頭資歷僅5年就締造臺灣棒球的空前成就。

拿到2024年世界棒球12強冠軍後重新開始,把自己歸零才是重點

「這只是一個過程。」身為12強賽金牌教頭,曾豪駒書寫完歷史一刻後,絲毫沒有留戀貪圖榮光,「過往許多人一直想證明,臺灣棒球能達到的成績,這次靠大家的努力總算完成,現在整個過程已結束,下次又是重新開始,怎樣把自己歸零才是重點。」續任中華隊國家總教練的他,馬不停蹄投入2026年經典賽資格賽的工作。

從在母隊初任教練開始,曾豪駒在球場總是面帶微笑,用慈愛的目光關懷自己的每一位選手,對他來說,信任球員是帶兵哲學的根本,口中從不說出任何比較,而是幫助子弟兵去展現最好的自己,「不用去想對手有多強,能進來到這層級,他們的能力都是一定水準了,那怎樣把大家結合在一起,就是不要太在乎外界看法,每個人下場就是主角,只要把分內工作做好,一環一環接起來就能組成好團隊。」

曾豪駒認為,信任球員是帶兵哲學的根本。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曾豪駒認為,信任球員是帶兵哲學的根本。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讓選手相信他們個人能力,同時就是說服大眾相信自己慧眼獨具,當初12強賽球員名單出爐,各界或多或少跌破眼鏡,但曾豪駒獨排眾議,後來事實證明,這28人草木皆兵,全部都做出實質貢獻,「必須相信你選的,再一起把所長發揮出來,我想國人想看到的,是不管球員或教練展現拚勁,以及想要贏球的態度。」

曾豪駒說從事棒球這行業的,都是小時候開始就不斷地練習和比賽,既然是最熟悉的舞台,就別忘了任何時候都從容以待,「有時候因為比較在乎外界看到的結果,而忘了如何去專注你要做的事情。」而他的工作就是提醒場上球員專注去想,如何全力把會的展現出來,才有機會迎接最好成果。

教練團用同理心出發,站在選手角度去想怎樣會更好

當然,只有一個人的信念是推不動整個團隊運作,如何說服其他教練、選手甚至後勤團隊配合,曾豪駒指出,溝通很重要,用心聆聽每人的想法,才能試著統整並找出前往目標的共同道路,「除了表達自己要的,也要去了解教練和選手的內心,怎樣去做融合是最後要素。」

曾豪駒年僅45歲,和教練團裡的王建民、彭政閔、林岳平、高志綱和張建銘全屬相同世代,他們和球員的歲數其實沒有非常大差距,很多時候更像是學長帶著學弟。曾豪駒表示,他們這世代的教練,與選手之間的彼此認同感更加緊密,彼此尊重的原則下教學相長,「以前教練會兇,是希望讓選手能專注,讓他對於職業意識更負責任,但方式有很多種,我們是讓選手想像力變得豐富,不是把他們變成教練的樣子,而是讓選手潛力發揮出來。」

不走高壓路線,而是以同理心為出發點,曾豪駒認為試著站在選手角度去想,讓他更好判斷年輕一代為什麼會這樣做?怎樣幫助會變得更好?畢竟選手才是場上主角,教練只是輔助,能幫忙的只有隨時觀察一舉一動、注意選手心理層面的變化、讓團隊有共同目標進而產生凝聚力。

曾豪駒分析,因為現在網路資訊相當多,球員都能輕鬆找到心目中想模仿學習的目標,只不過在揣摩過後,還是得找到自己的特色與定位,「雖然資訊獲得都比以往更豐富,但如果太多方向反而找不到方向,這時候教練就要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扛著戰績的壓力,曾豪駒不畏懼失敗,勇敢嘗試並臨機應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扛著戰績的壓力,曾豪駒不畏懼失敗,勇敢嘗試並臨機應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沒人能告訴你怎麼當總教練,靠實戰經驗累積解決問題能力

身為要扛戰績的總教練,壓力何嘗不大,曾豪駒卻說他的心法是,將能規劃和掌握的控制好就好,「然後果斷去做,不要怕失敗,如果怕失敗一定沒有辦法全力執行心中的藍圖。」既然每件事最終總得翻牌揭曉答案,那就不要去畏懼面對結果,既然已經做出選擇,勇敢嘗試並臨機應變,通過失敗經歷才能抵達成功。

曾豪駒舉他先前在樂天桃猿執教一軍4年的例子,雖然這段經歷失敗部分比較多,但也從中學習到許多方式調整,一年一年怎樣讓球隊更好,獲得都是寶貴經驗,也才會有12強賽的走馬上任,「當然在接下這任務的時候,會想說自己能力是否有到,畢竟這職位不是自己人生中的想法,如果當初沒成為樂天總教練,大概也不會有這機會,反正所有事情都一樣,在你選擇完之後去把它做好來。」

回憶起自己這一路上如何學習當位總教練,曾豪駒說請教前輩也有、看書也有,通過一場一場的比賽累積經驗,才實驗出想要的方式,這當中輸球就是最好的鑑定,「沒人能告訴你怎樣去當總教練,考驗往往是在問題出現後如何解決,幾過這幾年自己才調整出一套方法。」國內、外教頭的著作他都有多加參考,包含前洋基總教練托瑞(Joe Torre)的回憶錄,以及日本前國家隊監督栗山英樹的2本經驗談。

比起結果更注重在享受過程,對曾豪駒來說12強冠軍無疑是段何時想起都覺得甜美的重要回憶,但結束就是結束了,迎接下一段過程的到來更讓他期待,「現在拿冠軍當然關注度提升蠻多,希望臺灣棒球能趁這次之後永續發展,讓更多人參與這項運動,帶動產業蓬勃。」身為承先啟後的世代,他感謝前輩的耕耘,也有志讓棒球在台灣成長地更茁壯。

【延伸推薦】

文章|記住敗北的苦澀,U18總教練吳柏宏不再把過大壓力放在自己和孩子身上

文章|面對強敵,更要有「抬頭挺胸」的勇氣與自信!普門中學棒球隊總教練洪榮宏的帶隊哲學

文章|麻辣鮮師郭東晏帶壽山高中首闖黑豹旗四強,先學做人處事再磨練球技

作者:吳敏欣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2.17

吳敏欣

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UDN TV和聯合報體育記者,長期追蹤國際和本土運動賽事,主要負責項目為棒球,從少棒到職棒都有涉略,認為每個層級都有它的魅力,希望能將比賽看不到的故事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