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式甜點看見法國文化的自重與尊重,思辨力與認同感成為甜點師創作靈感

去巴黎之前,我沒什麼吃甜點的習慣,但在工作壓力爆棚的趕稿期,卻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暗黑甜點控。截稿前我幾乎每兩天就要去超市的甜點區報到,每一次都會悲劇性地抱回數量驚人的巧克力。直到回台灣之後,吃甜點的慾望已大幅減低。我想過,會不會是因為跟家人住在一起,沐浴在愛中,不再是一個成天渴望被愛的孤獨異鄉客,所以脫離了甜點的掌控。

作家楊雅晴與孩子一同動手做甜點。圖/百吻巴黎Kiss.Paris-楊雅晴FB提供
作家楊雅晴與孩子一同動手做甜點。圖/百吻巴黎Kiss.Paris-楊雅晴FB提供

嘴裡的甜,能補心,尤其是幼小的心。小時候常跟家人一起吃甜湯,紅豆、綠豆、芋圓、花生等等,長大後也吃,但每一次吃,心裡浮現的都還是跟家人一起吃的滋味。《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系列影集中,每一位主廚的創作靈感,都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鄉與兒時的味覺記憶。我想他們也跟我一樣,重溫兒時的甜蜜滋味並且創作成作品,無非是為了是重建兒時那份被愛的感覺,並將其傳遞出去。

突破廚房裡的性別意識,拿下世界最佳甜點師

真人紀錄片系列影集《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第一集的主角是妮娜梅塔耶(Nina Métayer)
「在這個行業中,我不得不為自己是一名女性而一直道歉。女性在這一行很困難,但我想這也會是我最大的優勢。當我跟一個男人站在一起,即便他位階比我低,大家卻只跟他說話。

在廚房裡,大家都覺得女性需要幫助,其實她們不需要。之前在大團隊工作,我常常得到很多人的幫助,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我獲得的幫助,不是真正的幫助。我並不需要被拯救。

這很隱晦,但這些小事卻會讓女性廚師漸漸失去自信。我花了很久的時間,才開始相信自己,告訴自己這裡有我的位置。」

妮娜(Nina Métayer)獲獎無數,她甚至拿下2023年世界最佳甜點師。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妮娜(Nina Métayer)獲獎無數,她甚至拿下2023年世界最佳甜點師。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不清楚妮娜資歷的人,可能會以為她發展得不太順利,一點也不,事實上妮娜獲獎無數,她甚至拿下2023年世界最佳甜點師,從來沒有女性獲得這個獎項,她是第一個。

妮娜只是樸實、坦白罷了,影片裡的她一點傲氣都沒有,十分且平易近人。她的甜點作品精緻、靈巧、經典且充滿詩意。她的帕芙洛娃蛋糕,美到像天鵝,是我這輩子看過最美的帕芙洛娃。

妮娜的老家在拉霍榭爾,靠海,她很喜歡回家。除了製作甜點,她也玩滑板、在街頭噴畫,目前跟先生和兩個小孩住在諾曼第鄉間。我太喜歡她了,看完妮娜這一集的我,立刻妄下結論:妮娜就是最棒的甜點師了,後面不管出現什麼神人,我都不可能再被迷惑的!

妮娜的甜點作品精緻、靈巧、經典且充滿詩意。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妮娜的甜點作品精緻、靈巧、經典且充滿詩意。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從康丁斯基幾何畫激發靈感,糕點是感官與美學的融合

接著第二集的尼可拉(Nicolas Multon),影片一開頭是他在美術館裡靜靜地望著康丁斯基的畫沈思。他說他很欣賞康丁斯基對色彩和幾何形狀的純粹追求,以及對本質的探索。「作為一名糕點師,我追求的也是同樣的東西。」回家後,他拿出筆記本,用色鉛筆畫出極為工整、一絲不苟的蛋糕設計彩圖,同樣帶有幾何圖形的元素。他透過創作甜點,與康丁斯基進行跨越時空的交流。最後蛋糕成品美到令人屏息。

尼可拉(Nicolas Multon)透過創作甜點,與康丁斯基進行跨越時空的交流。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尼可拉(Nicolas Multon)透過創作甜點,與康丁斯基進行跨越時空的交流。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尼可拉的風格是物理上的宏觀,不僅從藝術品中汲取靈感,他也會躺在麥田中央,聞著麥田的氣味,思考怎麼把這個當下的氛圍、氣味,甚至是感覺,盡可能以原始的狀態融入甜點之中。尼可拉說:「糕點是情感、感官、美學之間的融合。」

尼可拉說:「糕點是情感、感官、美學之間的融合。」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尼可拉說:「糕點是情感、感官、美學之間的融合。」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看完第二集,我在心裡收回剛才妄下的結論,這些甜點主廚每一個都瘋了,厲害瘋了。

看重食材本質與家傳情感,從甜點領悟法國文化的自重

第三集的邁克斯(Maxime Frédéric),家裡有一座傳了好幾代的農場。為了紀念爺爺,邁克斯與姊姊合力經營養雞場,提供優質的蛋,許多巴黎的主廚都來跟他們買。

邁克斯是巴黎白馬莊園酒店的甜點主廚,從早餐麵包、下午茶到晚餐甜點,全一手包辦。邁克斯親自找蜂農取得頂級蜂蜜、親自找奶農提供頂級牛奶,就連放置甜點的餐桌,他都親自找藝術家討論理念、設計、參與製作。

邁克斯(Maxime Frédéric)的作品真摯、細膩、溫柔,絲毫不做作。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邁克斯(Maxime Frédéric)的作品真摯、細膩、溫柔,絲毫不做作。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邁克斯的作品真摯、細膩、溫柔,絲毫不做作。「我在甜點裡所追求的,是回歸簡單的本質,以及那份獨特的情感。」他說沒有好的農業,就做不出好的甜點,如果不當甜點師,他要去務農!

邁克斯說如果不當甜點師,他要去務農。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邁克斯說如果不當甜點師,他要去務農。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第四集的瑪莉詠(Marion Goettlé)是裡面最年輕的一位,才27歲就在巴黎十一區開設自己的餐廳。

瑪莉詠跟家人的感情很緊密,她擁有一本爺爺傳承下來的手繪食譜,她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這一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橋段,是她與家人吃飯時的對話。她爸爸坦承當年知道她要當廚師,心裡很反對,因為家中幾代都從事餐飲業,他明白其中的辛苦,捨不得女兒入坑。瑪莉詠申請到第一份實習工作時,爸爸偷跑去餐廳拜託老闆把最爛的差事都給她,讓她知難而退。第一天下班,爸爸問她做了什麼?「老闆叫我洗三十公斤的鯛魚。」爸爸聽了竊喜,這工作夠爛。沒想到瑪莉詠接著說:「感覺真是太棒了,我的手在魚肚裡翻來翻去,我還清了魚鰓!」爸爸從此便放棄阻止她了。

瑪莉詠(Marion Goettlé)才27歲就在巴黎十一區開設自己的餐廳。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瑪莉詠(Marion Goettlé)才27歲就在巴黎十一區開設自己的餐廳。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四位甜點師的風格截然不同,他們的作品全都讓我大開眼界,但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卻是法國文化中那無所不在的自重。

法國人從小練習思辨,學會尊重才能自重

瑪莉詠家的飯桌上,祖孫三代齊聚,每一個人都自由地表達想法,即便有些冒犯,他們仍會選擇說出來。瑪莉詠的奶奶說了幾次:「我想你是為了讓爸爸開心才選擇餐飲。」瑪莉詠回應:「我不認為是為了爸爸。」但奶奶不理會,仍繼續說瑪莉詠是為了爸爸從事餐飲業,瑪莉詠則持續反駁,就這樣來來回回,飯桌上的氛圍始終溫馨。

這一幕讓我想起在巴黎唸書時,法國人只要聚在一起討論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你講你的,我講我的,即便我們互不認同,甚至有一點火藥味,但對話從不間斷,也鮮少真的起衝突。

他們非常習慣不同價值觀共存的情況。也因為如此,法國人在表達時,並不會優先考量別人是否認同自己,而是更在乎自己的表達是否清楚。

瑪莉詠的家人尊重她,所以她懂得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瑪莉詠的家人尊重她,所以她懂得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瑪莉詠家是典型的縮影,法國人從小就在好辯好論的大人身邊練思辨,再加上法國高中生必修哲學,所以他們很早就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必須理性拿捏人我界線、學習尊重。

瑪莉詠的家人尊重她,所以她懂得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不只是瑪莉詠,還有妮娜、尼可拉、邁克斯皆如此,他們重視自己的想法,即便是微小的念頭也絕不輕忽;他們珍惜自己的時間,只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上。

自重的人會自然相聚。影片中的每一個主廚,都會為了創作最好的甜點去尋找值得信賴的小農或供應商,而最後他們選擇的,一律都是重視並且熱愛自己的事業的人。

養蜂人說:「蜜蜂為世上百分之八十的植物授粉,保護蜜蜂很重要。我每天早上起來聽到嗡嗡聲,就知道我的工作很有意義。我做的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工作。」

木作藝術家說:「手作工藝比世界上所有的黃金都還有價值,我絕對會堅持做下去。」

每一個主廚,都會為了創作最好的甜點去尋找值得信賴的小農或供應商。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每一個主廚,都會為了創作最好的甜點去尋找值得信賴的小農或供應商。劇照/《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

甜點蘊含人生軌跡,透過親子烘培共創幸福記憶

他們也重視自己的出身。四位甜點主廚的創作靈感,絕大部分來自家鄉、兒時的味覺,以及跟家人相處的記憶與感覺。

我想起小時候,某天媽媽買了新食譜,興致勃勃找我一起做餅乾,當時的我快樂得不得了,即便後來媽媽工作忙,幾乎沒再跟我一起做餅乾,但那份快樂已深深烙印在生命中。在巴黎唸書那幾年,閒來無事就烤餅乾,因為我想家、想媽媽。我也烤給巴黎朋友們吃,因為我把他們當作家人。

回台灣,第一個小孩出生後,我心心念念等著她長大,大到可以跟我一起烤餅乾。記憶中第一次跟女兒一起烤餅乾時,我高興得想哭。後來我生了三個小孩,我們一起烘焙的甜點有餅乾、瑪德蓮、泡芙、磅蛋糕、歐式麵包⋯⋯三十幾年前媽媽信手捻來烤的餅乾,成了我最想要與小孩一起創造的幸福。

作家楊雅晴第一次跟女兒一起烤餅乾時,高興得想哭。圖/百吻巴黎Kiss.Paris-楊雅晴FB提供

邁克斯創作出來的第一個飾盤甜點,是一朵極其細緻的花形蛋糕,因為他的奶奶名叫玫瑰,他每次去看奶奶都會帶一朵玫瑰去送她。還有瑪莉詠的祖傳手繪食譜、妮娜掛念的栗子樹、尼可拉用巧克力詮釋他兒時對馬的情感⋯⋯甜點師把這些人生軌跡,全都揉進奶油、麵粉裡。

雖然沒有他們的高超技術,但我能共感那份鄉愁,以及忍不住要用一輩子把這種被愛的滋味傳遞出去的渴望。

作家楊雅晴跟孩子一起做瑪德蓮。圖/百吻巴黎Kiss.Paris-楊雅晴FB提供
作家楊雅晴跟孩子一起做瑪德蓮。圖/百吻巴黎Kiss.Paris-楊雅晴FB提供

原本打開這系列紀錄片,是要來流口水的,沒想到在甜點之外,看到這麼多。觀影期間我就是個神經病,一邊指著螢幕上的甜點,捶大腿吼叫「怎可如此美!」,一邊被法國職人的精神惹哭。這系列未免太好看,關掉螢幕的我,直接打開instagram把四位甜點主廚(Nina MétayerNicolas MultonMaxime FrédéricMarion Goettlé)跟他們的餐廳全都追蹤了。

感恩導演絕美的取景、超舒服的節奏、細膩的配樂,讓我們一瞥甜點世界裡,巴掌大的盤子,裝的是千年文化、大自然的贈與,還有甜點師窮盡一生的心血。

【延伸推薦】

紀錄片|《法國神廚:甜點的故事》:來自巴黎的幸福滋味,介紹才華洋溢的法國甜點主廚,他們將甜點帶到藝術的領域。在唯美、充滿詩意的拍攝鏡頭下,呈現一場甜點的視覺饗宴。

紀錄片|《她和她的小主廚們》:《搶救失業大作戰》奧黛莉拉米、《逆轉人生》凱薩獎影帝佛朗索瓦克魯塞主演,無證移民青年靠廚藝翻身的故事。

節目|《Land of dream》:從芒果園到甜點桌,演員法比歐將台灣視為第二個家,他與好友主廚Julien展開一段在地的美食旅程。

文章|個人不是主角、夢想不在他鄉,最有人情味的法式甜點來自對家鄉土地的愛

文章|米其林三星主廚石原仁司的懷石料理之道:不變與流動

文章|手搗辣椒醬與紅酒燉牛肉和諧並存,揭開泰皇御膳房的日常

文章|食農教育,讓孩子探索食物與添加物的世界

作者:楊雅晴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9.04

楊雅晴

生於台灣台中。

二十五歲赴巴黎留學,突發奇想上街親吻一百個人,拍下吻照並以文字記錄過程,於2010年出版《百吻巴黎》。意外地被這一百個吻喚醒了女性意識開啟女性書寫與演講之路,於2015年參與TEDxNCCU演講,2018年出版《親愛的女生》,2019年出版《親愛的女生2》。

目前定居台灣,與先生育有三子。現職作家、講師、鋼琴演奏者,並經營「百吻巴黎Kiss.Paris-楊雅晴」臉書粉絲專頁、instagram帳號:yachi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