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歧視的人總不覺得自己歧視?

「微歧視」言論之所以冒犯人,跟刻板印象脫不了關係。

前一陣子,我玩一個偵探解謎電玩,畫面漂亮音樂好聽,還沒破關,我就忍不住打開臉書寫動態推薦:「《Tangled Tower》是個點按式解謎遊戲,講述偵探 Grimoire 跟他的助手 Sally 調查一個兇殺…」
我停下鍵盤,我發現目前的遊玩流程裡似乎沒有任何線索顯示男性角色 Grimoire 是偵探,而女性角色 Sally 是助手。我似乎僅僅因為 Sally 是女的,就理所當然認為他是 Grimoire 的助手,而不是「偵探搭檔」甚至「上司」。

當然,Sally 只是電玩角色,在上述案例,我並沒有真的歧視到任何真實存在的女性。但若我沒有在心理上概括的歧視女性的能力,為什麼我會對 Sally 做出不公平的判斷?在這之前,我就知道不公平的刻板印象會產生歧視,也知道人不見得會意識到自己有哪些刻板印象以及它們是否公平,換句話說我早就知道自己也難免有歧視心態。但這樣直接察覺自己歧視的經驗,依然讓我相當震驚。

然而,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歧視值得思考:思考歧視,也是思考我們習以為常的看法背後不公平之處。

讓我們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胖子都心狠手辣」跟「胖子都好吃懶做」。

「胖子都心狠手辣」這個指控很不好,因為它毫無根據,純粹是無的放矢。那麼「胖子都好吃懶做」呢?要說它毫無根據似乎不太對,它至少符合社會上許多人對肥胖者的刻板印象。然而,這也正是「胖子都好吃懶做」這句話特別不好的地方:它符合並鞏固社會大眾習以為常的想法,但此想法卻對胖子不公平,概括的把負面特質跟胖子連結在一起。

進一步想,會發現這也是許多「微歧視」(microaggresion)言論的特色,這些言論之所以冒犯人,跟刻板印象脫不了關係:

1.對胖子說「你應該多運動」很沒禮貌,因為這預設了胖子總是需要別人監督身材。
2.「女生上台報告應該要穿裙子」強化了對女性不合理的要求。
3.「同性戀太多,會讓社會滅亡」不但不是事實,而且不公平地主張同性戀應該為異性戀不生小孩的情況負責。
4.「原住民教育程度不如漢人」即便是事實,也是建立在不正義的歷史上,若社會理所當然地這樣判斷,對原住民族並不公平。
5.「女生數學比較差」是歧視,因為就算我們很難判斷它是不是事實,相關刻板印象帶來的「刻板印象威脅」(stereotype threat)依然不公平地降低了女性的數理表現。

一旦了解歧視出於刻板印象,就容易了解為什麼好人也會歧視,以及我們不容易發現自己歧視,並且就算被指控歧視,我們也不容易接受。

人得跟人互動才能過活,但在巨大的社會裡,你不可能認識所有人。刻板印象將人分類,讓人類有辦法跟陌生人合作。要達至有效合作,刻板印象堪用即可,不需要準確,也不需要對所有人來說都公平。我們不見得會發現自己歧視,因為我們時刻倚賴刻板印象行動,但不見得察覺它們存在。

歧視不容易察覺,這是為什麼歧視值得了解。

當我們知道刻板印象常作用於意識之外,就可以不急於把發表歧視言論的人當成壞人,而是可以考慮他們是否只是出於無知、服膺社會慣性思考,或者不夠小心。當我們知道歧視常出於刻板印象,就可以在歧視爭議發生時,把討論和批評的焦點放在社會對特定族群的刻板印象上,把解決方案放在溝通、宣導和教育上。

沒有刻畫清楚的問題不可能解決。歧視不容易察覺,這是為什麼對於歧視的思考雖然困難,但卻必要。

【延伸推薦】
映後論壇|公視主題之夜SHOW《是你微歧視還是我玻璃心》

作者:朱家安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 2021.1.5

哲學雞蛋糕腦闆、沃草烙哲學主編,相信哲學有趣也有用,多年來致力於展現哲學能讓人理解的一面。代表作為簡單易懂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和哲學史畫冊《画哲學》,並和小說家朱宥勳合著寫作書《作文超進化》。(作者照片拍攝:蕭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