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喜歡男生,就一定是同性戀嗎?看戲劇中「性別光譜」的認同曖昧

你是男生,若你曾喜歡過男生,那你就是同性戀?《盛夏光年》、《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斌斌》、《女朋友。男朋友》……這些故事,好像似曾相似,卻又很難定義。

圖/《斌斌》

如果有念過男校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班上有兩個走得很近的男生,每天膩在一起,互相等彼此上下學,一起吃飯,一起出去玩,偶爾開玩笑說「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甚至還有特別的肢體接觸。你可能以為他們在一起了,但他們打死不認,他們會幫彼此追女生,但對方真的有女友的時候,又覺得自己被冷落有點生氣。這種感覺很微妙,剛好遇上了青春期對於性別光譜的搖擺,以及對自身性別認同的確立剛開始形成,這會是愛嗎?還是這單純只是哥兒們情誼?有時候並沒有分得那麼清楚,但卻好像也不需要那麼清楚。

這樣的故事好像似曾相似,但卻又很難定義。《盛夏光年》中的守恆在酒醉之夜將自己的身體給了正行,那就是愛嗎?《女朋友。男朋友》中的國王遊戲,那關鍵的一吻,代表的是愛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追一個男生追到澎湖,那不是愛嗎?《斌斌》在床上的那段長電話,心是那麼靠近的兩人,這不是愛嗎?當一般人在判斷情感的時候,可能會透過幾個準則,有沒有想念,有沒有心動,甚至是有沒有慾望,但這件事情放在兩個同性的人身上,事情卻變得並不單純。

如果今天同樣的感覺放在異性身上,可能容易產生「喜歡」的結論,但如果是對於同性,就會變成「不可能吧!他男/女的欸!」這樣的界線似乎會相對清楚,且無法跨越。倘若性別是一道光譜,沒有人是百分之百的異性戀,也沒有人是百分之百的同性戀,但即便你只是80%的異性戀,你也可能因為沒有認同那20%喜歡同性的可能,而定義自己是異性戀,甚至在過往即便有與同性交往的經驗,也都會否認那段回憶,覺得那只是一段曾經「很緊密的關係」。

在男校的生活中,明明曾目睹了兩個男生感情很好的在一起,該發生的也都發生了,但後來還是各自結婚成家,也都不願再提起那樣的經歷。在那個環境的當下,或許男校/女校是一個保護傘,讓性別光譜的流動更容易發生,對人的感情也能夠超越性別回歸本質。但是離開了學校,進入了社會,當性別框架明確的被套設在自己身上時,那樣曖昧的認同彷彿就消失了,許多可能性被抹煞,「喜歡男生還是喜歡女生」這件事情被迫選邊站,就連「曾經喜歡男孩還是女生」也會成為一種被定義的標籤,你是男生,若你曾喜歡過男生,那你就是同性戀。

回到一開始想問的問題:「男生喜歡男生,就一定是同性戀嗎?」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好回答,因為這題本身就帶有壓迫性,也帶著性別二分的眼光去思考愛的本質。換個方向思考,其實承認喜歡一個人很容易,但要你承認喜歡同性別的一個人就並不容易了,因為承認喜歡同性別的人這件事同時還必須承認後續的許多事,你似乎會後綴一連串的關聯字,即便這是你並不認同的部分。

所有的感情剛開始的時候都很單純,憑著一股傻勁和勇敢去愛去衝撞,意識到性別這件事,或許會讓事情開始變得複雜,有些事情似乎只能放在心裡,或者讓他安全的在一個不會出界的位置,自己才不會受到傷害。不管是《斌斌》裡最後那一句淡淡地「你認錯了」,還是《刻在你心裡的名字》那句相遇的「好久不見」,都已經超脫了同性/異性戀框架,回到愛的本質,這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事了。

【延伸推薦】

戲劇|《樂園》

作者:皮克索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 2021.11.26

媒體工作者,試圖從生命經驗中汲取一點可以影響別人的部分,確認有沒有發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