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實驗教育嘗試衝撞體制,將重視學習經驗的「教學活動」,豐富成為具有系統性知識的「課程」,希望能透過課程提升學生族群自信與培養學生多元能力。
如何讓學習變得很有趣,變得更有深度?相信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想問的問題。
進入臉書「P`uma (博屋瑪)國小..小朋友的天地」,有老師分享寫著:「有的時候,你不得不佩服孩子們的創造力!」各式課程百花齊放,口簧琴製作、竹蜻蜓童玩等等,這是我所服務的博屋瑪(P’uma)國小,全國第一所實施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學校。
抓住實驗三法的契機,第一所原住民實驗小學博屋瑪(P’uma)國小
「實驗教育三法」(註)於民國103年頒布,期待藉由法令的鬆綁,讓體制內的教育模式,能激發出有創意、有別於主流的教育火花。博屋瑪國小捉住實驗三法的契機,從一般的原鄉部落小學,改制為全國第一所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小學。直至今日,國內已有38間學校加入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行列。
博屋瑪(P’uma)國小位於臺中市和平區達觀部落,於籌設階段便積極與學生家長、校內教師、專家學者及部落耆老溝通,凝聚彼此的共識;更透過部落人力及物力的盤點,結合部落資源,傳承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現在學校已完成泰雅文化課程一到六年級的教學設計,且隨著每年的教學進行「滾動式修正」,期待博屋瑪的孩子能成為「Atayan balay-全人泰雅」(真正的泰雅人)。
把「教學活動」變成「課程」,實驗教育注重學生回饋與教案調整
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實做,缺乏後續的反饋與修正,僅能說是「教學活動」;如何將重視學習經驗的「教學活動」,豐富成為具有系統性知識的「課程」?
以博屋瑪「狩獵文化—上山狩獵」的課程為例,首先,教師透過文獻蒐集、部落田調等方式完成初步教案。在編寫教案時,須注意並配合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泰雅文化課綱,與耆老或文化工作者討論出發狩獵課程適合哪個年級、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場域的擇定等細節;接著,在教學現場與耆老或文化工作者進行協同教學。
上課前,必須注意獵場的規範與借用,課中請耆老或文化工作者透過故事或經驗的講述,傳達祖先的生態智慧,例如永續的觀念;再來,透過學生的評鑑與回饋,包括學生發表、操作、學習單、上課態度…等細節,檢視教學流程是否符應課程目標、教學步驟是否合宜;最後,教師綜整所有的反饋,將教案進行調整,以利下個學年課程的實踐。
在「狩獵文化—上山狩獵」的課堂中,協同教學的耆老問了學生,泰雅族的狩獵流程是什麼?一位學生侃侃而談回答道:「必須結伴而行互相照應,上山前要敬天地,獵物足夠就好,重點是回到部落要大家一起分享,這都是Gaga(泰雅的祖訓戒律)告訴我們的,做人就是要彼此合作、尊重自然、永續經營以及共享共榮。」
博屋瑪的泰雅文化課程除了文化力上身外,更是將傳統生態智慧與現代知識連結,實踐將文化融入在教學與生活當中。
原鄉教育樣貌多元,梨山國中小將泰雅傳統歌謠加入爵士風格
現在的原鄉教育已有不同的樣貌,除了前述提到的實驗教育,一般的原鄉學校更是積極發展具有人文關懷、在地思維的校訂課程,例如《台灣囡仔讚》節目中的梨山國中小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梨山國中小是一所位於泰雅族部落的學校,為了讓學生能自然而然的學習,老師特別將在地文化與素材融入於課程當中,泰雅傳統歌謠加入西方的爵士風格,發展出不同的音樂屬性;利用當地特有的高山植物進行美感教育的嘗試,創造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學校老師也會帶著學生走入部落,認識在地產業的發展,例如從蜜蘋果的種植、採收、後端的產銷,讓學生了解產業從無到有、篳路藍縷的艱辛,除了讓學生認識部落族人賴以維生的方式,亦從中習得環境永續及珍惜資源的重要性。
原鄉孩子下山讀書,仍待建立族群自信與多元能力
筆者投入原鄉教學現場已二十餘年,看到老師們用愛心與耐心教導部落的學子,學生也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茁壯。但在下山就讀國中開始,大部分的學生開始迷惘,不論是在學業或行為上產生了變化,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家庭支持較為薄弱、因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無法兼顧以及學生無法適應等因素。博屋瑪國小就是為了在固有的教育體制上衝撞,希望能透過課程提升學生族群自信與培養學生多元能力。
執行實驗教育只是一種方式與過程,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學生自我認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傳承優美原民文化,才是現代教育應該要著墨的,讓學習變得好玩,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後,後續才會有成效。讓學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學習,師法自然,走活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能培育出具有自信與多元能力的孩子,期待更好、更優質的教育環境。
註:實驗教育三法指《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簡稱為「實驗教育三法」。
【延伸推薦】
節目|《台灣囡仔讚2022》:每集介紹一所台灣在地的國中小學,從鄉村到都市、由海洋到森林,透過該校學生跟主持人亞里的帶領,深入體驗學校多面向的學習環境、生活故事及社團才藝,讓觀眾透過鏡頭一起跟著孩子們探尋台灣在地多元的生活及文化,提供觀眾另一個認識台灣的視角。
文章|想要成績好、表現好,是孩子、父母還是整體社會的焦慮?(張純淑)
作者:Yabu Nokih林志宏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3.27
臺中市達觀部落泰雅族人,畢業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社系碩士班,目前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政系修習博士班。
任職於臺中市博屋瑪國小擔任教務主任一職,目前兼任臺中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主任,亦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專學程兼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