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20年前的SARS醫療紀錄片,導演汪怡昕:「在當時的醫療現場,其實所有行為都是政治決定的結果。」

回首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和平風暴》與《穿越和平》是重要的影像記錄。當時採訪團隊必須第一線長期拍攝令人恐懼的SARS,記錄政治人物當下的發言與心態,是如何左右了醫療現場的決定。即將上映的影集《和平歸來》製作人汪怡昕怎麼看?

圖/《穿越和平》

《和平風暴》《穿越和平》這兩部我認為「非常奇特、但在台灣近代很重要」的紀錄片,從片名來看,似乎談的是醫療主題。但事實上,這兩部是道地的政治主題紀錄片。因為,在看似醫療現場的表面,所有的行為其實都是由政治決定,開始、進行、結束,都是政治的結果。

回首SARS:2003年的慌亂,促成法令修定、指揮層級提升

這兩部片中沒有「英雄」,有的只是在災難下,各自人性的發揮,好的和壞的。但,這次的經驗,也正是2020年防疫成功很重要的因素。

回看當年SARS的慌亂,促成了之後台灣新的疫病防治傳染法律的修定、醫療感控措施的被重視、指揮層級的提升。最重要的是,當年在SARS前線的新生代醫護,在18年後的COVID-19疫情中,已經是老練成熟、極具經驗與警覺的各醫療系統的主管。

圖/《和平風暴》

回到影片本身之前,我想先用影視和新聞同行的視角,說一下這部作品,業外人不太會關注的點。

《和平風暴》首映的時間是2003/06/19。和平醫院封院發生在2003/04/24,至和平醫院撤離最後一批病患、醫護,全院淨空撤底消毒的日期是2003/05/08。影視同行一定都知道,在如此急迫的時間段中,且在事件還各方資訊混亂的情況下,能和事件同步,搜羅各方線索產出這個新聞紀錄片,團隊必定夜以繼日、人仰馬翻的長期緊盯拍攝。

採訪SARS必須去旅館隔離,不能回家回公司

但,拍攝團隊最大的挑戰不是這個,而是疫情本身所帶來的恐懼。記得,在當下,沒人搞得清楚這個恐怖的SARS是什麼?

當年有在新聞或影視線上的同業們,應該對於「採訪SARS」這件事餘悸猶存。「採訪完不能回家,要去公司租的旅館住宿」,「個人裝備怎麼準備才夠,莫衷一是」,而「家有老人小孩的,更是如驚弓之鳥」。在所有人都恐懼的情形下,紀錄片團隊卻必需迎上第一線長期拍攝。這種類戰地記者的概念,令人感動。

回到影片本身,更有許多「眉角」被記錄下來。

這兩部紀錄片產出時間相差了四年,分別是2003年《和平風暴》和2007年《穿越和平》。事後來看,《和平風暴》最可貴的一件事,是在事件進行當下,記錄了很多當事人(五十多人),特別是政治人物第一時間的說詞。

圖/《和平風暴》

政治人物的盤算,讓醫療紀錄片變成政治主題紀錄片?

當時台北市長是媒體寵兒,不管做什麼都民調極高。而當下,輿論也不像現在清楚。當時訊息不明,輿論對於驟然封院也莫衷一是,不少政治人物還在洋洋自得的狀態。所以在2003年《和平風暴》的拍攝中,政治人物的發言很清楚又生動的反應出當下他(她)們的心態。

對比相關人士後來謹慎又修正的發言,甚至直接拒絕受訪,就知道,《和平風暴》當年第一時間的採訪,彌足珍貴。而四年後的《穿越和平》,在資訊陸續揭露之後,又更深入的循線找到了和官方說法冏異的數據和真相,並且更明確了「政治盤算決定一切」的潛原則。

這就回到了本文的一開始了!

2003的台灣,在內政上,中央和地方執政分屬不同陣營;在外交上,台灣是國際組織的孤兒。這個前所未見的病毒,就在台灣內外都不利的情形下,衝擊著台灣防疫法令和醫療組織的不足。

所以中央和地方,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都有著不同的盤算。當所有的決定都放在「政治」而不是「醫療」本身,所以我才說《和平風暴》和《穿越和平》這兩部作品,其實是政治主題紀錄片,而非單純的醫療主題紀錄片。

圖/《穿越和平》

20年前醫療記憶傳承,第一線醫療沉穩面對新冠疫情

而在19年後的2022年,《國際橋牌社》劇組也以2003年SARS為題材,拍攝了名為《和平歸來》,共七集的外傳影集。劇組在進入編劇書寫前,花了兩年的時間搜集各方素材、口訪、文件、檔案,《和平風暴》和《穿越和平》這兩部作品,就是我們很重要的參考資料。

因為SARS記憶的傳承,讓2020年的現代醫護,在面對更大的難關時,能更沈穩、更有方法、更有餘裕的在醫療第一線為國民戰鬥,也讓政治人物能有更多機會,放下爭鬥,做出對的決策。這一切,都源自於2003年的犧牲。

所以,沒有記憶的人不會有血性,沒有記憶的民族會重覆災難。我想,這也是這兩部紀錄片想告訴我們的吧!

【延伸推薦】
文章|魔都上海的「瘋」控日記(上): 從一菜難求到冰箱爆滿的九十顆雞蛋
紀錄片|《和平風暴》以SARS疫情在台灣釀成的和平風暴為核心,關懷在封院期間醫護人員所受到的身心巨創,並藉此突顯台灣惡質的醫療文化。
紀錄片|《穿越和平》實際訪問SARS記憶事件簿的主角「落跑醫師」周經凱與和平醫院的洗衣工等人,藉此還原事件的原委,並了解事件後對受害者後續的影響。
策展|《迷霧·漸光》系列影展2022 Best of INPUT以「迷霧.漸光」做為主題,藉由來自世界的觀點影片,希望能帶領觀眾走出疫情時代。 公視+延伸本屆安排的五大單元,精選多部與主題切合節目,讓喜愛Input的觀眾看到更多系列作品。

作者:汪怡昕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2.10.19

1970年出生/淡水人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三專部電影科

入行經歷逾30年,經營影像公司18年。

曾任:

1.戲劇助理/場記/副導/導演/製作人

2.攝影助理/攝影師

3.節目導演/製作人/監製

4.紀錄片導演/廣告導演/簡介導演

5.新聞記者

6.戲劇製作人/製作公司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