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沒效率的教學方式,就是一直不斷「叮嚀」:東園少棒教練賴敏男的教學心法

在棒球教學的這條路上,東園少棒教練賴敏男發現與其苦口婆心一直唸,不如讓孩子多看、多比賽、多體驗。有過緊張壓力的經驗,孩子下次就會發現自己可以處之泰然,因為整個人的自信心及抗壓性已經提升了,心態也會更健全成熟。

圖片提供/109屆台北市東園國小少棒隊臉書粉專

有人形容七年級是草莓族,意思是抗壓性低、穩定度低、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不善於自我批評,需要別人的呵護。而最近更衍生出八年級為「躺平族」,意思是指面對高房價、低薪,許多人只想安穩,待在舒適圈,因為努力也無法改變什麼,吃飽睡暖就好,假日或下班休閒時間,大概就是打電動、看劇、唱歌等沒有壓力的休閒活動。

孩子參加比賽如何抗壓? 與其強調輸贏,不如專注當下

我常在練習開始前,尤其是假日練球,我都會集合提醒學生說:「為什麼?」你為了什麼來參加棒球隊?又為了什麼犧牲假日來練習?我喜歡用引導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思考,讓他們發自內心喜歡練球,而不是教練規定,然後不得不來練習,光是這樣的差距,就會讓練習效率大打折扣。

我想,參加棒球隊除了技術的養成之外,收穫最多的應該就是抗壓性。一場球賽每一局,甚至一顆球的處理往往都是勝負的關鍵。隊員、全校師生的期待!甚至是觀眾席上傳來加油聲、吶喊聲!都是壓力的來源,光是用想像的心跳就開始加速,站在場上球員壓力可想而知!

每一次比賽,我都會觀察別隊教練如何引領孩子們去打一場比賽,我最常聽到兩種方式:
一是不斷的提醒孩子充滿企圖心要贏下這場比賽,要他們堅持到最後贏得冠軍。
二是要孩子們不要去想輸贏,強調沒有壓力讓他們開心放鬆去完成比賽,沒有壓力我們一定會勝利。這兩種方法完全不一樣,但教練要孩子們達到的目的卻都一樣,這兩種方法都過於強調「輸」或「贏」這件事情。尤其是第二種方法,雖然提醒學生說不要在乎輸贏,讓他們開心沒有壓力參加比賽,也許他們本來沒有這樣想法,但是被教練這樣提醒,壓力反而會存在他們的腦海中。

之前有一個實驗,讓十位受試者,看了一張白熊圖案大約五秒鐘,之後實驗人員跟他們說,接下來兩分鐘之內,你的腦中要想什麼東西都可以,但就是不能想到剛剛看到的那幅白熊圖案,兩分鐘過後,這十位受試者有趣的表示,剛剛那兩分鐘之內,腦中一直閃過白熊的圖案,這個實驗非常好玩,他可以讓你想任何東西,但規定不要想到白熊,但偏偏受試者腦海中就是會閃過白熊。

賽前叮嚀,我不會要求學生要贏下這場比賽,我要求學生專注比賽過程,享受比賽。開賽前,我經常提醒學生,對手腳程快,內野手傳接球過程中要更迅速,防止對方偷點。又或是對方第四棒長打能力很強,要互相提醒外野站位要守深。在攻擊時,不厭其煩提醒球員,對方投手球路特性,應該要如何攻擊,球速快就把球棒握短,這樣就可以增加揮棒速度。在比賽過程中,經常不斷提醒學生,目前比賽戰況,分數,出局數,輪到第幾棒等等,這些小細節對於球員要如何在當下做最好判斷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球賽過程中完全不會提到贏或輸這件事,也就是讓學生完全專注融入比賽過程,要求他們注意每一個細節。我不敢說這樣學生就完全不會緊張,但至少可以減緩選手焦慮的程度,因為他們把大部分專注力都放在比賽節奏上,因而忘記比賽所帶來的壓力。

如何培養心理素質?來自平時高度自我要求

美國大聯盟投手陳偉殷在自己的著作《Will Win, CHEN》提到:「不管能不能成為投手丘上的第一名,我只要可以一直站在那裡就好,我沒想過要贏別人,我只想著,我要進步,我要比昨天更好,我要把我唯一會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就技術層面來說,球技成熟度,也會影響到抗壓性,我認為抗壓性和自信心有很大關聯,抗壓性好,想必對自己球技就會有信心,而信心又來自於平常不斷努力的練習,平常的練習是否有認真專注,當一切都準備充足,就會有一定程度的自信,有了信心也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抗壓性,這是相輔相成的。

現任統一獅隊左投林子崴選手,就讀東園少棒時期,只要他出來主投的比賽,幾乎沒有輸過,可說在國內三級棒球大殺四方,他在球場上展現出來的那種自信心跟高度的抗壓性,讓外界對於這位黃金左投讚不絕口!然而這光鮮亮麗的成績,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私底下所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有一次比賽,子崴完投6局帶領球隊贏下勝利,回到學校後,我開了一些訓練課表,讓子崴身體可以恢復放鬆,其中一個項訓練內容是,跑操場10圈,以子崴平常的速度,10分鐘應該可以完成,這天發現他還沒有跑完,我覺得不對勁,過了25分鐘,他緩緩走進教室,我問子崴,教練沒有盯著你訓練,你是不是偷懶?結果子崴卻回答說,跑完10圈後覺得不夠,自己又多跑了15圈,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子崴高度自我要求,造就了他的自信心,也成就了他高強度的抗壓性,反應出來的當然是他亮眼的投球成績!

如何提升自信心與抗壓性?讓孩子多看多體驗,勝過千言萬語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球隊團體生活中,隊友朝夕相處,出外比賽,有時候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是我們無法在課堂和球場上所能教導學生的,只能讓他們親身體驗。我認為最沒有效率的教學方式,就是一直不斷的叮嚀,也就是我說,然後學生聽,就算學生聽了,也不一定放在心裡,人就是這樣,有些事情只能等自己經歷過了,嚐到苦頭,才會有所覺悟,「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我不喜歡傳統式的苦口婆心。

帶著選手南征北討,爭取全國冠軍,帶隊出國比賽,打出佳績,無非只是想讓球員們能夠藉著由國際比賽機會,增廣見聞,體驗更高層級的賽事,讓學生體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最大的目標不是要贏過別人,而是要戰勝自己,讓他們親自去經歷過,體會人生原來是這麼一回事,這比我說千百萬句還有用。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昨天的全壘打,並不能幫你贏得明天的比賽。」 我相信經過一場又一場高張力比賽後,球賽結束,冷靜下來,你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緊張。未來不見得是在球場上,也許以後不再繼續打球,但你已經歷過緊張壓力的經驗,遇事就會發現自己可以處之泰然。並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整個人的自信心及抗壓性已經提升了,你會比同年齡的人,要有更健全更成熟的心態,準備好迎接所有挑戰。

與其多說,不如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多看、多比、多體驗,也許長大就不會是個「草莓躺平族」了吧!

【延伸推薦
文章|那些年懷抱職棒夢的男孩,現在好嗎?十年後重看紀錄片《揮棒》(漁夫)
文章|夜市球王曾俊欣父親這樣教:不要怕失誤,要持續堅定挑戰。(曾育德)
紀錄片|《揮棒》追蹤紀錄一位台東卑南族南王部落少年,從少棒邁向成棒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與文化衝突。他,沒有棒球世家的背景,也非球探聚焦的投手,他的拼勁,卻是許許多多追求棒球夢,昔日的、現在的、未來的原住民青少年共同的身影。

作者:賴敏男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 2022.3.28

現任台北市東園國小少棒隊教練。曾獲110學年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傳炬獎(運動教練獎)、104年臺北市體育績優人員獎、103學年臺北市優良教師、93年臺北市九九體育節優秀教練獎、92年台北體專傑出校友等獎項。歷任中華少棒代表隊總教練、台北市少棒代表隊總教練。經歷:榮工青棒隊、北體、合庫、陸光、中國信託棒球隊。台北體專、國立體育學院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