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鋼雄鷹主戰二壘手林家鋐攻守俱佳的優秀表現,讓他成為外界眼中閃亮的新星,但林家鋐坦言不太適應,還是想當「小透明」全心貫注於球場。林家鋐從小在台鋼雄鷹主場的高雄長大,一路就讀屏山國小、七賢國中、三民高中、臺灣體大,大專時期獲得台鋼雄鷹球團青睞以第七順位入隊,他相信持續精進自己,就能走出一條路。

職棒是一座打造出無數球星的夢幻舞台,多少打球的孩子們許願能夠站上去功成名就,不過在台鋼雄鷹內野手林家鋐的眼中,這只是一份樸實無華的工作,讓自己能繼續從事最熱愛的運動,他不在意是否享有注目的眼光,也不管是否能當媒體寵兒,只想全心全意貫注在場上,演繹好自己的野球魂。
閃亮新星卻想當透明人,聚焦提升球技幫助球隊
「大概是跟我媽媽的個性有關係,她也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人。」林家鋐解釋不喜張揚的本質來自家庭教育影響,所以他很自然在團體裡當個不搶鏡的存在,即使2025年賽季有許多生涯新突破,包含首轟、首次單場MVP,但這顆外界眼中的新星依舊樂當「小透明」,臉上從沒閃過一絲傲氣,也看不到任何花俏的肢體語言,只是務實完成份內事情。
「有比開季預期的好,本來沒那麼順利,剛好教練給很多機會才越打越順。」林家鋐知道,他還需鞏固好先發一席之地,所以上場追求面面俱到,不只要幫助球隊尋求勝利,同時也從中吸取經驗提升自己。
林家鋐的爸爸是來自臺東縣成功鎮的阿美族人,林家鋐從小則是在台鋼雄鷹所在的高雄長大,因為身為職業軍人的爸爸,服役地點正是左營營區;而他最早接觸到棒、壘球運動,也是受到父親影響,休假日時常常跟在去打壘球賽的爸爸身邊,和球場的其他玩伴進行幼幼版對決。
直到四年級加入屏山國小少棒隊,林家鋐才正式開始科班訓練,不過他很快就站穩內野中線,從二壘到游擊都難不倒,甚至七賢國中時期一度興念嘗試捕手位置,可惜原本守備就吃重的情況下,教練實在難安排,但也因為如此,留在內野熱區的他經過多年比賽經驗,累積了紮實的基本功,也成為之後挑戰更高階賽事的能量。

參加中職選秀初次落榜,立下心願要再叩關
儘管都不是待在最具競爭力的強隊,也沒有太多出色的成績,卻絲毫無損林家鋐對棒球的熱愛,後來續留高雄就讀三民高中,他直言總算迎來開竅期,「高三那年其實就覺得自己打擊好像進步很多,教練講的我都可以吸收然後做出來,就算教練不講,我也知道自己是哪裡沒打好。」
和國小、國中天真無邪打棒球相比,林家鋐在三民高中感受到何謂魔鬼訓練,每週五天幾乎都加開夜訓,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是競技選手,「小時候因為很喜歡打棒球,就傻傻跟著,怎樣操都沒關係,後來高中遇到張榮勳教練是真的很嚴厲,不過都打到這階段了,也不能隨便說不打,覺得自己能力還不錯,就繼續試試看。」
從小就在心中種下的職棒夢,到高中看見了曙光,因此畢業後林家鋐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報名中職選秀,「小時候覺得職棒很困難,所以就默默一直努力,那時候想說有上就去,其實內心沒有太大的期待感。」確定落榜作收之後,他選擇到環境和資源兼備的臺灣體大繼續深造,當時暗自立下心願,兩年後要再一次叩關。
目標明確的情況下,林家鋐大一就在大專聯賽帶回打擊獎第一名,而且還加練三壘,成為一名自帶攻擊能力的內野工具人,離職棒水平再更接近一些,「到大學之後有重量訓練,身形變壯碩,也比較有力量,在高中比賽都沒有全壘打,大一就轟出來了。」

每天做好應該做的事,目標打到40歲
彷彿是天助自助者一般,當林家鋐大二練完功準備重新向職棒遞履歷時,台鋼雄鷹剛好以中職第六隊之姿問世,並且舉行自辦測試會,他躬逢其盛參加這場近五百人的海選,結果不只獲得推薦,也在一個月後正式在選秀會上被唱名。
「進來之後跟想像的都很不一樣,真的沒有那麼簡單的感覺。」歷經短暫的圓夢喜悅,林家鋐很快被拉回現實,他回憶雖然是以第七順位入隊,但來到台鋼雄鷹後,首年的二軍賽季自己並非固定的先發班底,只能一邊反覆重吞下練習課表,一邊思考如何跟上他人,「每個人的打擊跟守備都有自己身體習慣的一套,所以要去找出適合自己的,腦中有想法才知道該怎麼練。」
保持清晰的思緒幫助林家鋐面對各種挑戰能迎刃而解,不管是在怎樣的逆境下,思考與行動同時並行,而不做有勇無謀的嘗試,這個特質可以從他的跑壘顯見,何時啟動、目的地在哪,腳下的每一步來自他冷靜計算之後的執行,「我對跑壘是比較有自信的,因為這是我最能掌控的技巧還有觀念。」
加入中職第三個賽季,林家鋐逐漸站穩一軍陣容,但他不只得應付高強度賽事,隨著越來越多好手來到台鋼雄鷹,也必須面對著越來越激烈的隊內競爭,但他相信持續精進自己,就能走出一條路,「期許能再進化,然後也不用心急,一天一天慢慢來,然後一場一場去吸收經驗。」
如今已經是台鋼雄鷹主戰二壘手的林家鋐,會毫不遲疑往打到40歲的目標前進,不過有件事卻讓他很不自在,身為低調型人格,實在很難消化打職棒帶來的知名度與人氣,「其實不是很適應一直被關注,但我一樣就是做我自己,然後每天做好應該做的事情。」
誰說打職棒一定要敢秀?林家鋐可沒把這份工作當跳板,躋身球星行列,因為比起受到擁護,他更想當一位精通棒球學問的職人。
【延伸推薦】
文章|台鋼雄鷹投手陳柏清成教練戰術活棋,先發或中繼登板都是成長經驗
文章|台鋼雄鷹顏郁軒從自主培訓到一軍舞台,曾因背號自卑引發苦練動力
文章|台鋼雄鷹的21輪驚嘆!王博玄把職棒當研究所鑽研,讓自己趕上隊友不斷進化
作者:吳敏欣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09.10

自由文字工作者,曾任UDN TV和聯合報體育記者,長期追蹤國際和本土運動賽事,主要負責項目為棒球,從少棒到職棒都有涉略,認為每個層級都有它的魅力,希望能將比賽看不到的故事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