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龍一嚮往永恆不滅的聲音,留給世界內斂謙遜的大師典範
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習慣以鋼琴思考音樂,但琴聲會消散,他始終嚮往永恆不滅的聲音,他常在生活中蒐集風聲雨聲,還到過北極冰床「釣」聲音;電影配樂經典「末代皇帝」「俘虜」更為人津津樂道。坂本龍一也走在社會運動前線,反核、反戰、關注環保與地球暖化議題,將自然元素融入音樂創作,再用音樂保護他摯愛的大自然、電影與文學。
《再見機器人》教我們學會告別,「愛」會轉換成尊重、珍惜與祝福延伸下去
旅居歐洲的日子,作家吳俞萱與孩子走過十數個國家,不可避免地也必須頻繁地學習跟剛熟悉的土地及友誼告別,練習再啟程、把愛與信任分享給新的朋友。就如同《再見機器人》兩個主角雖因不可抗拒的際遇無法重逢,但曾付出過的陪伴和關愛不會消失,會持續滋養著雙方的過去與未來。
蔡康永與吳曉樂關於成長的N個提問: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當我們漸變成小時候討厭的模樣又會怎樣?
當青少年想到「轉大人、出社會」總會有壓力湧上心頭,作家吳曉樂與蔡康永深度對談分享「成長」與「轉大人」的經驗,提出對彼此的人生提問。可以選擇不要長大嗎?「當大人」又有那些好處?
同志受刑人的獄中處境:掌握「權力」比你的「性別氣質」更重要
同志來自各種社會階層,不只有媒體呈現的都會中產形象,在獄中受權威與管制下的同志受刑人、崇尚陽剛傳統的宮廟文化中,都有同志的身影與多元生命經驗,推動著台灣性別運動更加前進。電影《愛作歹》就從一對江湖兄弟在獄中的情慾出發,在充滿陽剛、高度管控與權威制度下,是否能自在地認同並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受污名化的壓力?
他不只是宗教領袖,也精通國際外交,回顧達賴喇嘛的西藏民主之路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年僅2歲時便繼位,16歲成為領導者,23歲流亡印度。達賴喇嘛將達蘭薩拉建造為藏傳佛教信仰中心與流亡西藏政府的實質首都。他巡迴世界各地,與各國領袖會面唔談,讓世界眼光與人道主義輿論關注西藏,國際資金支持流亡政府運作。他於2011年宣布「退休」,放棄政治權力,只保有精神力量,主動終結了四百年來政教合一的傳統,將流亡西藏政府帶入新的紀元。
「美國籍」真香?中國產婦扛起異國生子的孤獨與焦慮
越來越多中國家庭選擇「赴美生子」,在美國洛杉磯,有中國人開設的月子中心,為客戶安排購物、旅遊、置產等活動,讓赴美生子成為「生產之旅行」,過程至少要花上百萬新台幣。《好想生個美國寶寶》紀錄片中懷孕七至八個月的中國孕婦,在美國待產的過程充滿孤單無助,原本期待的美國夢與生產之旅,其實充滿壓力恐懼與隱藏危機。
依身高分組給歧視待遇,加拿大老師的實驗課程影響25名學生一輩子
一位加拿大小學老師苦於班上霸凌情況,取得家長校方同意後,與電視團隊進行紀錄片實驗,將學生依身高分組,兩天實驗課程中給予兩組充滿偏見的差別待遇,希望讓學生體驗被歧視的痛苦。影片播出後轟動加拿大,甚至影響了政策制定。十年後師生再聚首,有人還沒走出被霸凌陰霾,也有人認為當初只是「鬧著玩」,不是有意的。實驗不可能瞬間改善歧視狀況,老師呼籲目擊霸凌者要勇於發聲才能形成改變。
伊藤詩織:性侵倖存者最重要是「活下去」,找到發聲方法說出自己的故事
伊藤詩織是第一位公開具名指控遭權勢性侵的日本女性,她對資深記者山口敬之的指控引起日本輿論嘩然,即使民事訴訟認定山口敬之性侵之實,網路攻訐謾罵檢討受害者的風向仍沒有停過。但伊藤從未放棄,她出書並拍攝紀錄片《黑箱日記》,呼籲世上性侵倖存者,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說出來,從賦權的過程中找回自己的故事。
孩子的網路世界危機四伏:戀童癖騷擾、遊戲上癮、個資監控的黑暗森林
如果你有小孩,你知道他上網會遇到那些無法想像的狀況嗎?一名瑞士網路節目主持人在交友網站創建14歲女孩帳號,30分鐘內就收到數十次性暗示與性騷擾訊息;每個孩子手機裡可能都有免費下載的網路遊戲,經過擷取數據軟體的加工後,手機成為追蹤使用者動態的監視器。該如何避免網路世界中的數位危害?
電視、沙發、魚缸與單人牢房:人性化的監獄空間文化能讓重刑犯改過向善嗎?
美國賓州受刑人再犯率與獄警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比例皆高,賓州監獄取法北歐監獄設計了「小斯堪地那維亞」監獄改造計畫,以人性化的前提出發,設計出溫暖舒適的監獄空間及單人囚房,鼓勵受刑人運動、培養技藝以重返社會。「小斯堪地那維亞」運行五年來,不當行為發生率遠低於其他單位,有受刑人分享,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和獄警變成朋友,在「小斯堪地那維亞」的經歷,讓他相信自己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