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窮得只能當個壞人?
「在你眼前的壞人,他本來只是一個窮人,而壞人的痛苦,是不會有機會被傾聽的。」一位社會工作者,看《殘值》這部社會底層的故事時,他想到什麼? 圖/《殘值》 ▲教唆幫助人詐保的主角...
那場沒有子孫送行的喪禮,誰來披麻戴孝?
印尼看護莎莉照顧的阿公過世,在沒有子孫送行的喪禮中,她被迫充當披麻戴孝的親族……。這是金鐘入圍劇《入世》的劇情。或許多數台灣人仍對移工充滿誤解與歧視,但願戲劇是互相理解的開始。
以「現實政治」踐踏普世價值──「理念的屠夫」季辛吉
近年來國際局勢急遽變化,美中新冷戰對抗日益升高,讓1970年代開啟美中關係正常化的季辛吉感嘆,兩國關係已經「回不去了」。其實季辛吉是一位極富爭議性的外交家、戰略家,甚至被許多歷史學者認定為「戰犯」。如今步入人生的晚秋,他的歷史評價,恐怕也「回不去了」。
即使通姦無罪,這招讓你告倒偷吃的另一半
難道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另一半外遇卻無計可施?其實,回歸民法說不定比刑法更容易獲得賠償…
為什麼外遇無罪?法律不是應該保護好人、懲罰壞人嗎?
一個幸福的家庭是靠夫妻雙方努力去維持,那些面對誘惑卻沒有自制能力的人,就該接受應有的懲罰。
大法官重視「性自主權」過於婚姻家庭 台灣婚姻家庭恐加速崩解
現在通姦罪被廢除了,未來小三可以光明正大的嗆「不被愛的那個人才是第三者」… 示意圖片,非當事人...
我的北車也是你的北車,我願意跟你一起分享。
空間的分佈與使用,都是一種「權力」,享有權力的人經常不自知…
北車大廳席地而坐適當嗎?被多元文化價值所綁架的輿論。
在台北車站大廳的這個議題上,尊重多元文化卻淪為民粹式的意見,完全沒有考慮到台灣人的聲音,我們的權益也值得尊重!
有關「觀點同不同」:討論、吵架或筆戰,都是溝通的開始。
看過「觀點同不同」分享的議題觀點之後,你覺得感動、同意、支持,還是氣憤、不解、反對?...
為什麼我的反同是歧視?你的平權就是開放?
「為什麼我的反同是歧視,你的平權就是開放?」挺同者與反同者的觀點,永遠是無法對話的天秤兩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