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們的世界加拿大原住民女孩拒絕起立唱國歌,修改「土地宣言」讓族群相互和解試想在台灣小學裡,周一早上升旗典禮時,有原住民學童不開口唱國歌,沒立正站好、還坐在地上,你會怎麼看?在加拿大的15歲的原住民族Miyawata就拒絕唱頌加拿大國歌,她無法認同國歌,因為在加拿大歷史中,原住民族群經歷許多不公義。Miyawata與同學勇於表達意見,學校也願意邀請她們修改空泛又有錯誤的「土地宣言」,用原住民認同的名稱來稱呼所有族群,強調承認真相、加強教育、走向和解的彌補方式。人物北投國中女壘教練陳美分耕耘14年,用運動改變弱勢孩子的生命軌跡北投國中女壘隊於2025年6月參加U15女壘世界盃、7月赴美參加貝比魯斯聯盟U16世界女子壘球賽,選手們幾乎都來自弱勢家庭,在各界善心募款相助下,得以出國一圓夢想。除了跨海增廣見聞,教練陳美分更希望學生透過運動發掘出更多可能,就有畢業學生後來當防護員、考律師、當老師或教練,以壘球運動培養出的抗壓與韌性來翻轉人生。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過動症孩子教養不再崩潰:學會放下心結,善用資源共同成長《我們與惡的距離Ⅱ》播出後,劇中呈現的特殊需求兒童議題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劇中冠駿這個角色的過動症表現,以及家庭教養的困境,讓許多觀眾產生共鳴。擁有20多年特殊教育輔導經驗的特教老師曲智鑛從專業角度解讀,劇中過動症兒童問題的根源在於親子關係的建立,父母若能放下心理糾結,正確理解過動症,會更有能力去學習教養有相關特質的孩子。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避難包裝什麼?空襲警報要去哪避難?掌握救命「333原則」與「兩道牆原則」近日「避難包」成為全民話題,但是避難包裡該裝什麼?求生必須掌握「333原則」,也就是人的生理極限是失溫三小時、沒喝水三天、無進食三周,就會有生命危險。因此避難包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保暖衣物」、「水」與「食物」,另外通訊設備、醫療用品、個人證件、貴重物品、求生工具,都建議攜帶,但防災士也指出,避難包大小要視個人的體型與體力而定。網友都在看蔡明亮的《西寧國宅》看似漠然,其實有著城市邊陲日常的千言萬語西寧國宅建於1981年,預計於2025年拆除,其後改建為福星社會住宅第二期。蔡明亮曾在此地拍攝過《海角天涯》、《洞》等作品,對此地有獨到體會。蔡明亮《西寧國宅》的鏡頭並沒有美化那超過四十年歲的它,溫柔地邀請觀者由物理空間的底層出發,逐漸看見了城市基底的勞動者與家戶角落,看似什麼都沒說,又說了城市居民但求遮簷蔽體的日常。<> 最新文章台灣角落觀察「他還只是個孩子啊!」輕判少年犯,是保護還是縱容?台灣角落觀察除了刑罰之外,配合法律扶助釐清犯罪成因才有機會預防悲劇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到底要怎麼教小孩?「哲學提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告別盲從與情緒困擾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聖十字小學,位在歷史、宗教與政治衝突的社區中,《柏拉圖少年》紀錄校長陪伴一群小男孩學會用哲學面對情緒、仇恨與自我的教育過程,《If I Can Dream》的旋律貫穿全片,貓王唱著夢想與救贖,而這群孩子,也在學會提問的過程中,重新尋回「我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到底要怎麼教小孩?《奇蹟花園》打破新舊好壞的二元論,四原則看見舊物新價值實踐永續教育「新」與「舊」,並不對應著「好」與「壞」,新的物品可能為我們帶來「獲得」的喜悅,或是對於生活多樣性的興奮與期待;而舊物所代表的,可能是時間堆疊成的安全感,或是過往美好時光的見證。物品的價值,從來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我們「怎麼看它」而改變。如果能「看多一點、想深一點」,讓孩子參與其中,不只幫助他們了解資源的價值,更能培養觀察、創造與換位思考的能力。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過動症孩子教養不再崩潰:學會放下心結,善用資源共同成長《我們與惡的距離Ⅱ》播出後,劇中呈現的特殊需求兒童議題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劇中冠駿這個角色的過動症表現,以及家庭教養的困境,讓許多觀眾產生共鳴。擁有20多年特殊教育輔導經驗的特教老師曲智鑛從專業角度解讀,劇中過動症兒童問題的根源在於親子關係的建立,父母若能放下心理糾結,正確理解過動症,會更有能力去學習教養有相關特質的孩子。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避難包裝什麼?空襲警報要去哪避難?掌握救命「333原則」與「兩道牆原則」近日「避難包」成為全民話題,但是避難包裡該裝什麼?求生必須掌握「333原則」,也就是人的生理極限是失溫三小時、沒喝水三天、無進食三周,就會有生命危險。因此避難包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保暖衣物」、「水」與「食物」,另外通訊設備、醫療用品、個人證件、貴重物品、求生工具,都建議攜帶,但防災士也指出,避難包大小要視個人的體型與體力而定。到底要怎麼教小孩?爸媽孩子為追星起爭執,源自於不再互相理解分享偶像團體林立,越來越多青少年成為「追星人」,有人因此充滿學習動力,學語言、唱歌、跳舞,往表演之路邁進;也有人表示親子溝通出問題,父母只會一味阻擋、不願理解孩子追求的事物。《少年願望事務所》主持人鄧惠文點出,產生衝突的源頭可能是進入青春期後,親子不再緊密地互相理解;若孩子喜歡追星,反而可以看成是重塑親子關係的新的切入點。<>到底要怎麼教小孩?《奇蹟花園》打破新舊好壞的二元論,四原則看見舊物新價值實踐永續教育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過動症孩子教養不再崩潰:學會放下心結,善用資源共同成長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避難包裝什麼?空襲警報要去哪避難?掌握救命「333原則」與「兩道牆原則」到底要怎麼教小孩?爸媽孩子為追星起爭執,源自於不再互相理解分享 那些運動教我的事人物北投國中女壘教練陳美分耕耘14年,用運動改變弱勢孩子的生命軌跡人物摔出國際賽銀牌,柔道「猛妹」林宇涵:比賽結束後一切歸零,繼續再努力!人物美國體操傳奇西蒙・拜爾斯與性侵創傷共存,運動員也是人不需永遠堅強 了解我們的世界了解我們的世界加拿大原住民女孩拒絕起立唱國歌,修改「土地宣言」讓族群相互和解了解我們的世界 一位老師負責658位學生,阿拉斯加原住民自殺率高但輔導資源嚴重不足 了解我們的世界 從子宮講到外太空,單口喜劇的梗是療癒更是攻擊壓迫者的武器 了解我們的世界 當推特變成X,是數位自由廣場,還是馬斯克的遊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