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佑倫

冤獄14年「鄭性澤案」,紀錄片《相見相忘》為司法錯誤開啟修復的對話

冤獄14年「鄭性澤案」,紀錄片《相見相忘》為司法錯誤開啟修復的對話

鄭性澤因「台中十三姨KTV殺警案」冤罪入獄,他難以忘懷當年到殉職員警的告別式,看見員警幼子的悲戚眼神。冤獄14年後,鄭性澤重獲自由,念出寫給殉職員警家屬的信:「你我兩家都是受害人」、「法官還我清白,讓我有機會親口說出,我不是殺你爸爸的人」;當年幼童長大成人,也曾公開發言表示無法接受司法的反覆無常。《相見相忘》記錄案件雙方彼此牽引的生命,與修復式司法的可能性。 鄭性澤(中)。圖/《相見相忘》 2022年,鄭性澤獲無罪宣判四年後,導演施佑倫一度有機會跟「台中十三姨KTV殺警案」殉職員警蘇憲丕的兒子(蘇先生)碰面。...
再多冤案也無法撼動司法體制?鄭性澤:「寧可誤判、不可錯放」的錯誤執法態度,令蒙冤者付出慘痛代價

再多冤案也無法撼動司法體制?鄭性澤:「寧可誤判、不可錯放」的錯誤執法態度,令蒙冤者付出慘痛代價

在還沒被平反之前,蒙冤者永遠都是罪人。有些案件新聞媒體一直報,但是在這之前,蒙冤者經歷過多少折磨?拍后豐大橋冤案的《彼岸》就是紀錄無辜者遭遇這些過程的感受。 王淇政。圖/《彼岸》 編按:《觀點同不同》邀請鄭性澤從自身經歷冤錯案的過程出發,分享對后豐大橋案紀錄片《彼岸》的觀後感。 法官、檢察官都是人,但很多人把自己當成神。 他認為你會成為被告,絕對「一定程度涉嫌」,這種「寧願誤判、不可錯放」的錯誤心態,跟刑事訴訟應有的無罪推定原則背道而馳,很容易造成「先射箭、再畫靶」的結果。我覺得這樣想的人都是「異人」,想法與觀念真的異於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