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黎詩彥 | 11 月 8, 2023 | 人物, 人物特寫, 社會
國小、國中都讀美術班,李屏宜自小就展現藝術天分,喜歡探索各式創作媒材。大學畢業製作選擇以水墨版畫為主題,更讓她從此與版畫定情,去年更以《呼吸:風景》系列一舉拿下高雄市立美術館「2022高雄獎」首獎,今年她繼續挑戰大尺幅作品《海波浪》,把對自然與土地的感情,一刀一刀刻鑿在她的創作中。 版畫家李屏宜的大尺幅作品《海波浪》。圖/李屏宜提供 版畫在藝術世界裡,一直屬於小眾的門類,比起眾所周知的油畫、雕塑等,版畫有複數性和尺寸限制,讓它較不被人們重視,為什麼李屏宜如此獨鍾於版畫創作?...
by 黎詩彥 | 11 月 1, 2023 | 人物, 人物特寫, 社會
走訪世界各地,探索各國織品文化,透過纖維複合媒材創作,緩緩道出一個個人與土地、生活與歷史文化交織的故事。康雅筑曾於台灣、日本、美國、奧地利、印度、約旦等多個國家舉辦展覽與駐村計畫,更出版《織物地圖》系列書籍推廣織物文化,期盼讓更多人感受到纖維所蘊含的美、情感與生命。 旅行世界的纖維創作藝術家康雅筑。圖/康雅筑提供 康雅筑第一次接觸纖維創作,是小時候去參觀草間彌生的作品,見識到藝術家運用布料等軟性材質構築出各式雕塑,打造出一個奇幻自由的空間,讓康雅筑感到相當震撼,這個畫面一直收藏在她的記憶資料庫裡,時不時就跑出來呼喚她。...
by 方嵐萱 | 4 月 12, 2023 | 人物, 人物特寫,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歷史
台灣當代攝影大師柯錫杰的拍攝方式不講求「紀實」,而是把自己的感覺還原成視覺上衝擊感受的「心象」,他拍名人如三毛的肖像,也都呈現出鮮活神韻,而這些體悟都是柯錫杰下過苦工和人生經驗的累積。 柯錫杰作品《女王石》。圖片授權自潔錫杰影像工作室,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攝影究竟是為了記錄事實而存在,或是另一種藝術呈現的形式?柯錫杰用自己的攝影作品,給出了答案。1990年代,他的作品不斷在世界各地展出。並在1994年,成為第一位在美國紐約著名藝廊Hammer Gallery以攝影作品展出的攝影家。 把攝影帶進廣告界,拓展廣告設計的可能...
by 林多 | 4 月 10, 2023 | 人物, 人物特寫, 引領台灣的女性們, 從紀錄片出發
張孟逸是「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演出總監,2018年從恩師「人間國寶」廖瓊枝女士手中接下團長重任後,開啟了台上台下都是戲的甘苦人生。穿梭於團長、演員、老師、妻子、母親等各種角色轉換中,展現人生如戲的無限和有限。 薪傳歌仔戲劇團演出總監 張孟逸。圖/《逸心為戲》...
by 方嵐萱 | 3 月 16, 2023 | 人物, 人物特寫
莊普作為一個藝術家,卻不是用畫筆和畫刀在創作,他最著名的就是用一公分見方的木章,蓋印出光譜的色彩和內容,再運用樹枝、石頭、角鐵等多媒材,將扁平符號活成立體,宛如拓荒者般開闢出一條當代藝術的頓悟之路。 圖/《心靈與材質的邂逅 莊普》 「藝術就是一種焦慮,不專業時畫畫可以是一種療癒,但成為專業的時候,就會變成苦海無邊,如同開出去的一條船永遠無法到岸。」- 藝術家 莊普...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