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從「魔鏡」到「上學去」:台灣教改與紀錄片背後的真人真事

從「魔鏡」到「上學去」:台灣教改與紀錄片背後的真人真事

教育是把社會不平等正當化的「社會煉金術」嗎?最後十堂星期四的課發起人之一、南華大學教授周平,用局內人與局外人的多重角度,分享他長期關注台灣教育、及「以身試法」杯葛教師評鑑的過程。 世新大學學生在創辦人銅像前灑紙錢抗議。圖/《上學去》 我在春節期間看了兩部紀錄片,分別是《魔鏡》和李惠仁導演執導的《上學去》。 「魔鏡」主題是在升學主義和考試領導教學心態主導下,扭曲的國民中學教育。許多國中行政主管充分發揮華人文化陽奉陰違的行事邏輯,違反「常態編班」的官方宣示,而實質上進行「能力分班」,導致極端的菁英主義和普遍的失敗主義後果。...
上映《時代革命》遭網軍謾罵,他替南投戲院做出這個選擇。

上映《時代革命》遭網軍謾罵,他替南投戲院做出這個選擇。

南投戲院包場放映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有長輩勸說「不要攪和到政治」。但若因隱形的束縛放棄播映,長久以來是否會形成一種奴性,並拘囿自由意志? 南投戲院包場放映《時代革命》,將花語是「自由」的千鳥花送給觀眾。圖/南投戲院提供 「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孔子的《論語 . .爲政篇》的這七個字,雖然談論的是一種修養、一種精神境界,但放到千年後的現代法治社會下,我覺得是對自由的最佳闡述。...
再多冤案也無法撼動司法體制?鄭性澤:「寧可誤判、不可錯放」的錯誤執法態度,令蒙冤者付出慘痛代價

再多冤案也無法撼動司法體制?鄭性澤:「寧可誤判、不可錯放」的錯誤執法態度,令蒙冤者付出慘痛代價

在還沒被平反之前,蒙冤者永遠都是罪人。有些案件新聞媒體一直報,但是在這之前,蒙冤者經歷過多少折磨?拍后豐大橋冤案的《彼岸》就是紀錄無辜者遭遇這些過程的感受。 王淇政。圖/《彼岸》 編按:《觀點同不同》邀請鄭性澤從自身經歷冤錯案的過程出發,分享對后豐大橋案紀錄片《彼岸》的觀後感。 法官、檢察官都是人,但很多人把自己當成神。 他認為你會成為被告,絕對「一定程度涉嫌」,這種「寧願誤判、不可錯放」的錯誤心態,跟刑事訴訟應有的無罪推定原則背道而馳,很容易造成「先射箭、再畫靶」的結果。我覺得這樣想的人都是「異人」,想法與觀念真的異於常人。...

他是川普代言人,也是香港民主鬥士象徵:佩佩蛙的迷因之旅。

當佩佩蛙創作者把它放上網路、進入迷因世界的那一刻,單純的漫畫就有了重大轉變。紀錄片《佩佩蛙:感覺不錯蛙》帶我們認識這隻小青蛙的奇幻旅程。 圖/《佩佩蛙:感覺不錯蛙》 故事的開頭非常單純:一位喜歡畫畫的男孩,從小就畫了一隻又一隻的青蛙。某天,他把用小畫家畫的青蛙放上網路,取名為「佩佩(Pepe)」,因為聽起來很像尿尿(pee)。佩佩蛙就像大家的弟弟,愛跟「男孩俱樂部」的朋友鬼混惡搞,靈感跟笑料來自畫家麥特弗利跟朋友的日常與鳥事。有粉絲說,「男孩俱樂部」是這十年來最好笑的漫畫之一。 原本故事到此為止,但有一格漫畫,讓事情發了重大轉變。...